謝東枚
摘要:文化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筆者對重慶市基層群眾文化供需情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了重慶市基層群眾文化開展情況,并提出了改進對策。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供需調研;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事業也得到了發展,群眾文化將達到知識需求和精神生活為發展目標,對基層群眾物質文化生活和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就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了解重慶市基層群眾文化開展情況,2018年5-6月,筆者對重慶市基層群眾文化供需情況進行了調研,在重慶市范圍內隨機網絡匿名調查了基層群眾文化供給單位工作人員200人,農村居民1000人城市居民1000人。筆者對調查的結果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一、調查的結果分析
(一)基層群眾文化供給現狀調查結果分析
從群眾文化供給部門針對基層群眾文化的調查時間來看,有64.47%的單位或街道鄉鎮每半年開展一次,22.37%的單位或街道鄉鎮每年舉行一次,說明大多數的文化供給部門非常重視此項工作,但我們也要看到,有12.5%的單位或街道鄉鎮幾乎沒有開展此項工作,說明此項工作還要加強。從單位或街道鄉鎮平均多少時間開展一次文化下鄉或進社區活動來看,有48.68%的單位或街道鄉鎮每半年開展一次,有36.18%的單位或街道鄉鎮每季度開展一次,說明組織活動的頻率和次數還要加強。從單位或街道鄉鎮開展的文化下鄉或進社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來看,送文藝下鄉(進社區)占有80.92%,送電影下鄉占有79.61%,送圖書科普知識下鄉占有71.71%,送技術技能下鄉戰友46.71%,說明文化下鄉側重于文藝影視和傳統知識,而對于促進技術技能提高的則還不夠。從單位或街道鄉鎮是否開展過有關傳統節日或文化的活動的調查中,經常開展的有78.95%,說明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活動開展,但也有2.63%的沒有開展,說明這方面還要加強。在單位或街道鄉鎮開展的有關傳統節日或文化的活動內容中,文藝演出占91.45%,排在第一位,說明文藝演出是大家現在普通采用的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和書畫征文也分別占58.55%和57.89%,說明這兩樣活動也是開展得比較多的方式。單位或街道鄉鎮提供過哪些免費的公共文化服務中,文化、科技、衛生、法律、農技“五進”等文化惠民活動居首占75%,電影下鄉或贈送觀影券書畫、農家書屋提供的服務、書畫攝影展、文化志愿者提供的服務和遠程教育都在50%以上,分別占69.74%、55.92%、55.26%和50%,說明提供的免費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比較豐富。在單位或街道鄉鎮提供有哪些公共文化設施的調查中,鄉村(社區)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占86.84%,廣場占79.61%,健身中心或設施占67.11%,說明文化活動室內外均有文化設施,較為豐富。在單位或街道鄉鎮管轄范圍內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中,65.79%的為發展較好,但也有5.92%的人認為幾乎沒有文化產業,說明發展文化產業的工作還待加強。
(二)城市社區居民文化生活調查分析
在有平均收入用來進行文化產品消費的份額中,有24.07%的在1%以下,有38.89%的在5%以下,說明文化產品消費還不夠高。在平時主要的文化娛樂調查中,看電視或電影的占79.63%,上網的有39.81%,看報紙雜志的占有37.96%,說明影視作品是大家最采用的,網上網下的的人數也都不少。閱讀書籍和其他方式占57.41%,說明大家的文化娛樂方式較為豐富多彩。平時每天花在文化娛樂上的時間的調查中,有51.85%的人在2-4小時,43.52%的在1小時,說明文化娛樂在人們的生活中并不是處于占用時間最多的事項。在認為哪些文化消費場所,是您所在社區或街道應當加強建設的項目中,有67.59%的人認為是書店、圖書館(圖書室),65.74%的人認為是博物館、文化公園、藝術園區,46.3%的人認為是劇院、音樂廳、演藝場所,從這里看,城市社區的集中文化消費場所建設還待加強。在阻礙您進行文化產品消費的主要因素的調查中,周邊缺乏合適的文化設施或場所、工作或學習任務重沒有時間、生活壓力大文化消費過于昂貴分別占60.19%、50.93%、48.15%,說明從文化設施的硬件建設上還要加強,另外,時間和經費也是居民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從最期待的文化生活中,能找到更多合適的文化設施場所、電影票演出票書價能再低一些、希望社區經常舉辦免費文化活動,這也印證了上一個問題的統計,反映了同樣的問題。社區是否進行一些社區文化活動的調查中,較多占16.67%,偶爾會有占66.67%,從來沒有占16.67%,說明社區舉行了文化活動,但還不夠滿足大家的需要。是否樂意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調查中,有10.19%的人無所謂,說明文化生活意識還待加強。在對自己的社區文化生活現狀是否滿意調查中,有77.78%的人滿意,證明城市社區文化生活得到了廣大居民的認可,但還有提高的空間。
(三)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問卷
在家庭年平均文化生活支出中,有40.27%的家庭在500元以上,說明農村家庭文化生活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較為可喜。在空閑時間都有什么文化活動的調查中,各種活動均有一定比例,看電視看電影占了75.17%,說明影視文化在農村群眾文化生活中是一種主要方式。在村里面有過什么文化活動的調查中,其中電影放映占55.7%,文藝演出占38.93%,說明這兩樣文化活動開展較多,這也與前面鄉鎮的文化供給調查相吻合。在希望村里能開展什么文化活動的調查中,農民自編自演文藝演出、親身參與的文體活動、政府組織的鄉鎮文藝匯演、政府組織的送圖書科普知識下鄉、政府組織的文化工作者下鄉服務(培訓、寫春聯、攝影)等比例基本均衡,說明農村群眾文化喜好廣泛,訴求多樣化。在區縣文化下鄉是否到過所在的村的調查中,有36.91%的填寫沒有,說明文化下鄉的工作還要大力加強。在娛樂活動是否會讓你的生活更有樂趣的調查中,很67.11%的人認為很重要,這說明,農村群眾對文化生活有迫切的需要。在農村文化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哪些的調查中,加大文化設施建設、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均占78.52%,增加政府經費投入也占46.98%,說明農村特色文化和經費設施投入是目前比較緊迫的工作。在對自己的文化生活滿意度的調查中,有78.52%的滿意和基本滿意,說明農村群眾文化生活得到了大多數群眾的認可,說明農村文化生活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
二、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通過圍繞重慶市基層群眾供給現狀、城市社區居民文化生活、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現狀三個方面,我們初步對重慶市基層群眾文化供需進行了調查。總的來說,城市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均較豐富,滿意度較好,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但還有一定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基層群眾文化供給現狀基本能滿足群眾需要,但在經費、人才等方面存在較大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建議
調研組認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征程中,要高度重視“文化強市”。群眾性文化活動是“文化強市”的重要基礎,大力發展群眾性文化,可以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塑造重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和時代精神相融合的現代文化城市的新形象。一是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領導,二是加強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設施建設,三是加強基層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四是加強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五是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許蓓婷.淺析怎樣在新形勢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J].藝術科技. 2012(04)
[6]張繼芝.關于做好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大眾文藝. 2012(18)
[5]謝桂領.關于推進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