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波
【摘 要】面對金融行業對從業人員要求的提高,針對目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實訓教學模式的改革,解決了金融專業實訓與行業需求脫節的問題,提升了金融專業實訓教學效果。
【關鍵詞】金融類專業;實訓教學
一、背景
隨著金融競爭的日益廣泛化,銀行業、證券業等行業金融服務業務綜合化發展的趨勢在不斷加強。同時,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以及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金融業務操作對金融業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特點決定了現代金融業的從業人員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更應具有較強的金融業務實際操作能力。這對地方高校培養滿足行業需求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存在問題和目標
目前地方高等院校金融專業的理論教學是以傳統金融理論為主,實踐教學是以掌握實驗教學軟件的操作為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培養效果距離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要求甚遠。結合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與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通過深入合作達到以下目標:深化金融實踐教育教學改革,推動金融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學校與社會密切合作,促進經濟與金融、金融工程等專業大學生在科學研究中學習、在社會實踐中學習,提高利用金融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體企業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金融創新創業能力,樹立良好的金融職業發展規劃和認知,培養具備扎實的金融學理論基礎和熟練業務技能,富有開拓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經濟金融業務經營與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金融人才。
三、解決方案
1.改革實訓教學模式
(1)提升專業能力。學生利用金融模擬交易、金融資訊分析、保險、理財、互聯網金融、量化投資、征信、金融產品定價、金融風險管理、金融大數據分析挖掘等金融實操軟件,讓學生對真實金融機構的操作軟件可以得到充分的學習,對金融操作有一定的認知,為學生后期專業學習以及后期的綜合實訓提供基礎;通過專業軟件課程及流程實訓,學生對軟件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及應用能力;學生以團隊合作模擬開發團隊或實施團隊進行虛擬項目演練,對學生所學基礎應用知識進行提升和鞏固,并在課程中獲取企業知識;進入到企業見習階段,學生進入到企業中進行頂崗實習,學生將在企業進行產品設計、工具開發、軟件設計、項目實施等相關崗位的實習。
(2)項目整體學習。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會完整的承接一個金融實施或研發項目,針對實施項目學生將從項目調研、藍圖規劃、系統上線、客戶培訓整個業務流程進行學習,之后由企業指導老師和客戶需求方對學生表現進行點評。
(3)通過金融企業資深培訓講師或專家現身說法,首先讓學生對金融職業生涯做一個發展規劃,樹立職業目標,對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所學的內容、就業去向等方面有一個足夠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樹立信心,學好專業課。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際考察學習,讓學生了解企業的內部機構設置及其職責、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企業對人才需求情況等。
(4)搭建金融專業實訓平臺。主要讓學生實際進行軟件的操作,了解真實金融機構操作流程,提升理論學習成果,并為實戰演練奠定基礎,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培訓金融資訊分析、金融模擬交易等實操,掌握量化投資、金融產品定價、金融風險管理、期權建模與分析等軟件實操;
第二階段:撰寫投資分析報告,或者設計開發出一款金融產品/工具,或者構建一個私募基金量化投資策略;
第三階段:學習理財、保險、征信、互聯網金融、金融大數據分析挖掘系統、大數據企業債風險評級系統等實操軟件,讓學生可以全面發展;
第四階段:讓學生進入金融產品部門進行頂崗實習,進行產品設計、產品策劃、產品研發、產品運營,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5)合作企業發布實訓教材編寫、課程資源制作等橫向課題,由高校師生進行承接。合作企業將其內部的工作任務,如產品設計、產品開發、產品運營等,以項目形式進行打包,由高校學生進行承接完成
2.構建與行業需求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1)實施按能力層次劃分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按由淺入深、能力遞進安排學生在校四年的實踐教學內容。其中每個層次都體現以職業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原則,共同構成一體化的實習實訓內容體系;
(2)探索校企合作的實戰訓練項目。為了鍛煉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和職業基本素質,在學生完成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的基礎上,與相關企業合作并結合高等學校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鼓勵學生按照正規企業的運作方式實施相關的創新創業項目,不僅提高了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同時也對金融類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過程有了較清晰的把握,為今后就業乃至創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3)加強畢業實習的過程控制,實施了定崗定標多崗輪訓的組織模式和學校老師、企業老師、輔導員三位一體的實訓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3.加強技能型師資隊伍建設
培養一流的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師資隊伍是關鍵。加強實訓指導教師學術水平的建設,選派各專業骨干教師到實施項目中鍛煉,隨企業技術人員一起深入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金融機構崗位工作內容,增加實踐經驗。定期邀請企業教育專家,培訓講師、技術顧問,到學校進行授課或開展金融專業講座,讓老師可以了解到行業內外的知識,為培養雙師型老師打下堅固的基礎。
4.結合社會需求,重實際操作
提供真實或仿真實的實訓場景。學生通過在生產、管理第一線的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的實操技能學習、頂崗實習,可以接受現代企業氛圍的熏陶,熟悉金融教育企業最新的理念,通過金融實操軟件、專家培訓,利于他們盡快掌握相應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與專業技術,取得實際工作經驗,鞏固、綜合、強化實踐能力,了解崗位的社會屬性;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群體溝通技巧、組織協調能力和領導藝術才能等非專業素養,為學生今后從事各項工作打下基礎。
5.模擬金融就業崗位,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嚴格按照真實企業規章制度及員工日常行為規范建立實訓基地,實訓的項目均是相關專業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職業及工作崗位,而且還能使學生真刀真槍地進行金融職業規范化訓練,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形成金融綜合實踐能力、職業素質、職業道德、職業意識的實踐氛圍。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按照規范的職業標準開展項目實訓,能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縮短他們的工作適應期。
6.校企資源整合
本著“友好合作、合作共贏”的原則,校企雙方在專業建設、品牌提升、對外合作及市場項目上優先選擇對方作為首選合作單位,共同開展好校企合作工作事宜。雙方整合共享各自優勢資源,為對方的發展提升提供支持:(1)根據需要,高校每年選派若干名優秀教師進入企業項目組進行掛職鍛煉,參與企業項目工作,或擔當企業項目顧問,通過教師下企業,鍛煉教師的實踐技能,壯大“雙師型”師資實力。(2)企業的優秀行業協會資源、企業資源、專家資源,根據需要給到高校的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提供支持,促進提升高校的人才培養;企業每年選派若干名中高層領導、項目經理、業務精英擔任高校的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參與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及教學改革、教材編寫、開辦專題講座等工作。
四、結束語
通過對實訓教學模式的改革,建立新的實訓教學體系等措施,切實提高了地方高校金融類專業實訓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