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論文以山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項目為研究對象,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學生選拔機制的建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的規范、就業管理體系的創新等各個環節,分析了山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項目管理的現狀,提出了加強項目資源管理、強化項目過程控制管理、優化項目質量評價、完善項目考核體系等完善措施。
關鍵詞: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項目;項目管理;完善措施
山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項目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加強項目資源管理
以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及山東省優質校建設的相關文件精神為指導,加強山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項目資源管理,努力實現培養卓越人才的目標。主要從人力資源管理和教學資源管理兩個方面完善。
1.加強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
以應用技術創新為主線,建立健全教師成長激勵制度,以適應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為切入點,以提升教師高水平雙師素質為重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培訓,促進教學團隊的協同創新,達到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理論知識與技能技術水平雙高,構建“名師大師引領、骨干支撐”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2.加強教師培訓體系的建設
建設若干高職師資培訓基地,有計劃地開展高職(高專)在崗骨干教師的輪訓工作。師資培訓基地的主要任務,一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各類旨在提高教師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短期培訓;二是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3.加強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教學資源庫建設平臺具有促進主動式、協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學習,形成開放、高效的新型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是示范性院校展示和推廣本校教學改革成果的重要平臺。教學資源庫建設平臺以資源共建共享為目的,以創建精品資源和進行網絡教學為核心,面向海量資源處理,集資源分布式存儲、資源管理、資源評價、知識管理為一體的資源管理平臺。實現資源的快速上傳、檢索、歸檔并運用到教學中,實現資源的多級分布式存儲、學校加盟共建等。
二.強化項目過程控制管理
主要從學生選拔、理實一體化教學、頂崗實習和就業管理等環節加強山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項目過程的控制管理。
人才培養項目學生選拔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生源質量,有助于人才培養項目的順利實施。在學生選拔程序上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項目的特點之一是強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選拔程序設計上應該考慮結合學生的實踐與創新潛力,篩選出對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項目感興趣的學生,選拔學生堅持自愿報名、公開公正的原則,流程主要包括:新生宣講,讓學生了解“卓越工程”的培養目標,再通過報名和初試面試等環節,依據綜合總成績排名,最終確定錄取學生名單。
加強理實一體化教學,必須要把握好理實一體化教材的開發、教學方法與過程的設計、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師資力量建設和教師積極性的調動、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等五個環節。
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工作,有力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有效保障了實習學生的各項權益。為了切實加強學生實習管理,消除實習隱患,提高實習質量,要加強幾個環節的過程控制:篩選優質企業、動態控制學生實習、定期走訪企業、實行雙導師制、撰寫實習報告、重視企業導師評價等。
學生在校期間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為學生后續的就業提供幫助,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單位,防止盲目就業,提高學生的就業滿意度,對于山科卓越人才工程培養項目有很重要的意義。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幫助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提供后續的就業指導。
三.優化項目質量評價
優化山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項目質量評價的措施主要包括深化學分制改革和構建立體化質量評價體系兩個方面。結合學院專業設置改革,統籌學院的優質資源,進一步優化學院專業群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群內以平臺課和專業方向課程相結合,加強選修課程的開發力度,使學生有充分的選課課程資源。建立學分獎勵制度,學生的創新項目、論文、專利、社團工作等均根據情況給予學分獎勵。
四.完善項目考核體系
在山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項目中已經建立起的考核體系基礎上,增加建立教師多元發展評價體系,完善教師獎懲辦法,完善項目考核體系。
1.增加建立教師多元發展評價體系
(1)尊重教師,滿足教師在發展中的需要
在學校中定期進行評價面談,使教師有機會討論和反省自己的工作表現,使某些教師獲得機會暢談自己的工作成績和壓力,有助于減輕壓力,使得教師變得更坦誠,能夠增強教師對所在的學校、教研組、年級的責任感和歸屬感,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決策。了解教師的需要,進一步意識到,學校的氛圍和決策直接關系到教師的工作表現,工作成績和工作效率。
(2)評價以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從評價的主體來看,我國目前的評價制度多以領導評價,上層教育機關評價為主,很少涉及到其他方面,評價是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把評價主體擴大,將評價方式著眼于教師專業化水平發展,注重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建立的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在實施評價過程中,堅持“教師自主申報,學校與教育中心,教育局分層評價,全局動態管理的原則,對評定結果兩年認定一次。”建立學生家長對教師的評價袋,定期統一鑒定。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總結應該是各項評價的基礎,根據每個教師的具體情況的不同,成果也可能不一樣。
(3)發揮評價的促進功能,減少評價對教師的負面影響
注重其教師未來發展,建立面向未來的評價制度;進一步確立教師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使評價和利益沒有直接聯系,加強教師與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聯系,不能讓新型的教師評價體系令同科教師之間產生惡性的敵對意識。
2.完善教師獎懲辦法
(1)教師獎勵制度必須以全面的學術觀為理念
要改革基于研究的獎勵制度,首先,必須樹立全面的學術觀。全面的學術觀是美國卡耐基教育促進基金會前主席博耶提出的,他認為學術應該超出研究。有更豐富的內涵,提出學術應包括知識的發現、知識的綜合、知識的應用和知識的傳授四種不同的形式。
(2)獎勵制度與高校使命及合理定位相一致
每個高校獎勵制度應與其使命及合理定位相一致。獎勵制度特別是職稱晉升和崗位聘任制度,應該敏銳地反映出高校使命的差異性,即使命所側重的主要任務應該作為獎勵制度特別是晉升和崗位聘任要著重評價和授予獎勵的重點并且能明確地傳達給本校老師。
(3)實行“量化考核”激勵
人才培養工作績效評價實行量化考核,是科學公正地進行考核和獎懲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為教職工晉級、獎勵及人事調整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對教職工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對教職工的工作起著導向作用,也促進了教職工的心理成熟。
(4)實行“獎勵、分配制度”激勵
實行工作量制度,負責人才培養項目的老師,工作量系數相應提高,打破“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提高教師的工作的積極性;實行考勤獎勵制度,獎勤罰懶;實行業績獎勵制度,鼓勵和增強教師“培訓名師意識”。
參考文獻:
[1]權少輝.職業院校理實一體化教學質量監控及評價體系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2]謝壽星,張煌忠.高職院校推進產學研合作的發展研究[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6(03):11-14.
[3]張新.高職人才培養背景下的教師評價與激勵機制分析[J].紹興職業技術學院,2017,14: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