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魯海
摘要:有效的企業培訓,其實是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過程。事實上,培訓的效果并不取決于受訓者個人,而恰恰相反,企業組織本身作為一個有機體的狀態,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企業員工培訓,作為直接提高經營管理者能力水平和員工技能,為企業提供新的工作思路、知識、信息、技能,增長員工才干和敬業、創新基本的根本途徑和極好方式,是最為重要的人力資源開發。員工培訓按內容來劃分,可以分出兩種:員工技能培訓和員工素質培訓。伴隨企業的發展和員工隊伍結構、知識結構的改善,企業員工培訓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要在培訓觀念、培訓目標、方式方法和評價機制上不斷創新,以打造一支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干部員工隊伍。
關鍵詞:企業;員工素質;評價機制;創新方法
員工培訓是指一定組織為開展業務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種方式對員工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和訓練的管理活動,公開課、內訓、等均為常見的員工培訓及企業培訓形式。對員工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多層次、多形式的訓練和培養的活動。旨在全面提高員工的文化、技術、管理和政治思想素質。增強任職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員工培訓是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企業員工培訓主要包括:①建立專門的員工教育機構。②制定員工培訓計劃。③建立健全員工培訓的各項規章制度。其形式主要有崗位技術操作練兵、定期技術考核、群眾性技術表演、舉辦訓練班及各種類型的業余教育。員工培訓也是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素質,增進行政機構工作效率,實現工作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實施企業培訓創新對策
1、培訓觀念創新。在培訓觀念上,一要樹立培訓為生產經營服務的觀念;二要充分體觀從人為本的思想,強調個人需求的滿足和主動性、積權性的發揮,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觀念;對新招收的員工和轉、換崗員工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使他們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獨立項崗;對新招收的員工和轉、換崗員工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使他們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獨立項崗;對基層管理人員應著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樣組織他人工作,如何為班組成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等。在觀念技能方面,首先應該培養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如何改變思維方法,由被管理者轉變為管理者,即由被動地執行具體指示轉為主動地發布指示。其次,要重視培訓他們掌握組織他人工作的技巧,盡力使班組內每個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都能融洽,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每一個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暢地工作。對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應注重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協調能力、經營決策能力,以及組織設計技巧的培養。三要由過去的崗位培訓轉變為知識技能型培訓的觀念.由抄書本的考試轉變為素質培訓考試約觀念;四要強調為勞動者隨時提供自主培訓學習的環境和條件。
2、培訓目標創新。過去企業培訓把目標只設定在數量上.培訓多少人就認為完成了培訓。這種目標定位必須加以創新。企業培訓一是圍繞技術創新確定培訓目標;二是圍繞現代企業管理確定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培訓目標;三是圍繞企業職業技能開發為培訓目標;四是培訓與生產工作成果相統一的目標;五是圍繞員工自我設定的目標開展培訓;六是圍繞人員培訓向“復合型”“一專多能型”方向發展的目標。
3、培訓方式方法創新。在培訓方法上,充分體現個人自主學習、傳統課堂教學、生產實習操作、教師個別輔導等多種形式的結合。必須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最大限度地滿足員工培訓學習的需求,從而獲得最佳的培訓效果。企業培訓的對象是成年人,培訓方式方法必須與成年人的學習規律相適應。成年人的特點是記憶力相對較差,但理解能力強,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會經驗。因此,采用參與式的培訓方式是比較合適的,即在培訓過程中,培訓者應多用實例并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受訓者將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表現出來,以供其他受訓者參考。適當采用“吊胃口”的方式和其他技巧可提高受訓者的學習興趣,多表揚少批評能增強學員的學習信心。還應該重視受訓者提出的意見和問題,集思廣益,有利于提高培訓效果。著眼于企業的發展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使用,要不斷更新培訓內容。有必要根據企業的需求,采取自編和聯合的方式編制一些緊密切合生產實際的實用教材或輔助資料。在培訓材料的編排上,盡可能考慮到趣味性,深入淺出,多用圖表,易記易懂。在培訓方式上,為員工運用新技術手段自主培訓創造條件。充分體現現代信息技術在培訓中的應用,強調培訓媒體的多樣化(文字、課件、音像),應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培訓手段,采用視聽材料,以增加感性認識。
4、創新開展討論法培訓
按照費用與操作的復雜程序又可分成一般小組討論與研討會兩種方式。研討會多以專題演講為主,中途或會后允許學員與演講者進行交流溝通。優點是信息可以多向傳遞,與講授法相比反饋效果較好,但費用較高。而小組討論法的特點是信息交流時方式為多向傳遞,學員的參與性高,費用較低。多用于鞏固知識,訓練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際交往的能力,但運用時對培訓教師的要求較高。
二、構建培訓評價機制
員工培訓是指一定組織為開展業務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種方式對員工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和訓練的管理活動,其目標是使員工不斷的更新知識,開拓技能,改進員工的動機、態度和行為,是企業適應新的要求,更好的勝任現職工作或擔負更高級別的職務,從而促進組織效率的提高和組織目標的實現。為確保培訓的質量和效果,須通過培訓的評價機制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
1、監督指導。培訓組織者對培訓的組織實施應進行監督與指導,重點做好課程內容先后次序的安排與協調。
2、分析和修正評價標準。根據信息反饋,對原定評價標準進行分析和修正,以便客觀公正地評價培訓效果。
3、評價培訓效果。培訓效果的評價包括兩層意義,即培訓工作本身的評價以及受訓者通過培訓后所表現的行為。整個培訓效果評價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側重于對培訓課程內容是否合適進行評定,通過組織受訓者討論,了解他們對課程的反映。第二階段,通過各種考核方式和手段,評價受訓者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第三階段,在培訓結束后,通過考核受訓者的工作表現來評價培訓的效果。如可對受訓者前后的工作態度、熟練程度、工作成果等進行比較來加以評價。
參考文獻:
[1]施工企業員工培訓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張冬梅.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