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緒豪
楊岐山是上栗縣最具優勢和獨特珍貴的文化旅游資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特色小鎮及景區綜合開發等全域文旅體驗是綠色經濟發展新常態。發展既要融入現代元素,又要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萍水‘鄉逢,‘鳳鳴岐山”,萍鄉市領導藉總書記的講話對上栗縣將楊岐山景區綜合開發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表示期許,海外網、國情網曾報道關注。
近年來上栗縣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緊扣“建設經濟強縣、文化名縣、宜居美縣”戰略目標,提出對接紅色革命歷史、對接楊岐風景區、對接贛湘邊大格局等發展方向,以綠色發展撬動增長、引領轉型、惠及民生,全縣呈現經濟穩中趨優、社會安定和諧、文化日趨繁榮、生態持續改善、黨建亮點紛呈的可喜局面。同時加強文化融入,以優秀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為依托,打造“千年花炮源于上栗,禪宗一脈傳于上栗”的文化旅游名片,形成了花炮文化、禪宗文化、儺文化、巖溶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百花齊放、交相輝映的生動格局。2017年上栗縣委縣政府提出就上栗禪宗文化做好“一書一會一規劃”(出版一本介紹楊岐禪宗文化的書,舉辦一次禪宗文化研討會,編制好楊岐山景區規劃),進一步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為上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楊岐山景區等單位著力高品質完成智慧旅游發展規劃,深入發掘多個自然風光和人文旅游景點,形成一線穿珠的高品位旅游觀光路線,實現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
楊岐山景區還活躍著一支公益服務隊伍,為景區增光添彩。志愿服務是地方精神的外化,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今年是我國《志愿服務條例》正式施行后的首年,近年來,在上栗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上栗志愿服務活動得以蓬勃開展,涌現出一大批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特別是江西省首個成立黨委的公益性組織——上栗縣志愿者聯合會聲名日隆,其中不乏先進志愿者獲評萍鄉好人、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他們積極響應縣委“當愛心志愿者,做群眾貼心人”號召,活躍在助老、助殘、助貧等領域,成為助力經濟強縣、文化名縣、宜居美縣的生力軍。今天的上栗正秉承“向上向善、自立自強、開明開放、求新求變”的上栗精神在新時代奮發前行。
公益是人們對世界、對社會、對人性深刻認識的理解與表達,是將復雜世界平常化的社會責任和實踐行動。公益的終極目的與社會經濟文化相一致同為關注生活、關懷成長。各界充分肯定上栗縣志愿服務事業的蓬勃發展,并以黨建創新與精準扶貧、旅游開發、文明創建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楊岐山參訪調研時中國國情網編研部主任劉建文認為,公益能產生最大的效益,扶貧扶弱,實是一張極強的牌,能調動一切可用社會資源,扶貧不僅是國家的政治任務,也是每一個夢想實現的巨大機會。
據了解,萍鄉素有“湘贛通衢、吳楚咽喉”之稱,今之贛西明珠,是湘贛邊發展區域中心城市。萍鄉的歷史由來古有楚昭王經萍水得“萍實”(問于孔子)而復興霸業的典故。北宋大詩人黃庭堅在《萍實里》一詩中描述道:“楚地童謠已兆祥,果然所得屬昭王。若非精鑒逢尼父,安得佳名冠此鄉”。萍鄉又稱昭萍,也來自于楚昭王渡江得萍實之典故。上栗縣境內楊岐山歷史悠久、自然環境優美、人文底蘊豐富,是禪宗楊岐宗的發祥地,同時,也是栗水河和萍水河的主要源頭,人們稱之為上栗人民的父山。上栗縣委、縣政府明確了“千年花炮源于上栗、禪宗一脈傳于楊岐”的文化定位,把楊岐山綜合開發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擦亮文化名片,重興楊岐榮光。 2017年3月,楊岐山被國務院認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成為武功山和明月山前瞻之景仰和重要旅游勝地,對推動萍鄉轉型發展和湘贛邊高水平崛起具有深遠意義。“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 ,旅于初心,路在腳下,文藝評論家劉家思表示,在新時代的知行實踐中楊岐山文化要有世界精神擔當,把人類共同信仰融入中華文化,把中國情懷融入世界擔當推進更廣泛的世界認同和文旅價值。
參考文獻:
[1]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舉行 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人民網 2013年12月15日
[2]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全文) 新華社 2017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