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姍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要做好訪談類節目,使其收到更好的收聽效果,首先闡述了主持人所應具備的素質,語言交流能力,情感的溝通等,提出了做好廣播訪談類節目的前期策劃工作的幾個方面,采訪對象的選擇,案頭準備工作及播出的策劃等等。使得廣播訪談類節目更具可聽性。
關鍵詞:訪談節目;前期策劃;
1.做好廣播訪談節目主持人所應具備的素質
廣播訪談類節目是指主持人對邀請的訪談嘉賓就某些話題進行采訪、交流和討論的節目。這類節目在進行過程中往往會根據內容的需要或為了調動現場的氣氛,采取聽眾參與、電話連線場外嘉賓、文藝作品的欣賞等不同的表現手段。這個過程中需要主持人展現強大的個人魅力與能力。
1.1語言交流能力
廣播訪談類節目主題的呈現主要是通過主持人與訪談對象的話題推進與拓展完成的,這就要求選取的訪談對象具備一定交流能力,并擁有較豐富的精神世界。廣播是通過聲音實現傳播的,而“富有感情”的聲音刺激,能使訪談節目迅速贏得聽眾認同,進而使訪談對象的情感經歷和內心訴求更好地為聽眾所接受,使訪談節目獲得無限張力。由于聽眾的認同大多來源于對訪談對象的感同身受,所以,在節目策劃與設計這個環節,一定要全方位考慮各個行業人群的共同價值追求,確保節目故事情節豐富,情感細膩準確,保證訪談對象具有較高的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
1.2情感的溝通能力
主持人是廣播訪談節目的直接“把控者”,主持人的駕馭能力一定程度上決定節目的傳播效果。主持人能力一旦欠缺,不僅無法和被采訪對象形成良好的溝通互動,還無法把握節目的整體節奏和情感基調,使辛辛苦苦制作的訪談節目效果不佳。主持人的溝通能力一方面體現在主持人的知識儲備、文化素養和人文情懷上,讓被采訪對象感覺到被尊重、理解,促使訪談節目順利、有效進行;另一方面體現在主持人的心理學知識、訪談技巧和親和力上,主持人應在節目準備階段對被采訪對象的生平事跡、所處環境等進行了解和素材積累,為打開被采訪對象的心扉做足準備,確保訪談節目能真正打動聽眾,呈現出較高的美學價值和品牌效應。
1.3形象的和諧
廣播訪談節目主持人的能力水平不僅取決于其高超的溝通能力和良好的語言表達技巧,還取決于主持人在節目中體現出來的品格意識和思想潮流。主持人得體的衣著和恰當的行為舉止,能營造出舒適融洽的訪談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采訪對象的緊張感,有助于同被采訪對象之間進行情緒溝通。
2.如何做好廣播訪談類節目的前期策劃工作
廣播訪談類節目的前期策劃工作是一個繁復而具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策劃者要有縱觀全局的大局意識,還要能夠綜合分析大量的信息,從中截取有效的一部分。探究整個訪談類節目的制作過程,我們認為要做好廣播訪談類節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采訪對象的選擇
選擇采訪對象是廣播訪談類節目在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中首先要確定的一個環節。明確了采訪對象才能根據被采訪者的身份、生活經歷、人生故事等確定節目主題、搜集采訪素材進而進行節目創作。
2.1.1首先要注重采訪對象的典型性
對于一檔廣播訪談節目來說,采訪對象的選擇至關重要。采訪對象本身是否具有關注度,其經歷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他們的故事是否具有較強的可說性等是確定節目主題與節目分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客觀因素。
作為廣播電臺訪談節目主持人,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是一個從業者應有的敏感性,善于捕捉有價值的事件與人物,拿這些具有影響力的事件或人物“說事兒”,受眾才會有更多的興趣關注節目,節目的內容也才可能鮮活、生動。
2.1.2其次要注重采訪對象的優先性
對于廣播電臺訪談節目而言,采訪對象既要兼具客觀性與典型故事性,同時更應具備主觀上良好的表達愿望及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采訪對象的心理素質、應變能力及語言表達水平是決定節目成敗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節目主持中,我們會有這樣的體會:一個有故事、有說頭的采訪對象,由于他不善交流、語言表達能力欠佳或者心理素質較差,導致緊張過度而無法在節目中進行正常的交流,使節目呈現大打折扣,這的確是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情。所以在選擇采訪對象時,必須考慮到他是否具有較好的交流、溝通能力。
2.2間接采訪對象的選擇
間接采訪對象的選擇在節目中的作用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深化”,即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離不開親人、朋友、師長的關心、支持與鼓勵,每一個主體采訪對象的生活中一定有著一些給予了他深刻影響的人,有著一些讓他刻骨銘心、難以忘卻的人,選擇這些人在節目中通過不同形式與主體采訪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評價主體采訪對象,達到制造懸念、補充素材、調節氣氛、調動嘉賓情緒的目的,使節目更具現場感與可聽性。
2.3案頭準備工作
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節目,在制作、播出之前都必須進行充分的案頭準備工作,廣播電臺訪談類節目更是如此。搜集素材、提煉采訪提綱、選擇音頻資料、確定廣播手段的使用等各個環節不容忽視。節目前期采訪。采訪對象確定之后,將正式進入節目的生產制作流程。第一道程序便是對節目嘉賓的前期采訪。這一環節必不可少。節目播出時間畢竟有限,要做到節目主題突出并在有限的時間里為聽眾傳遞更多有效信息,就需要主持人前期做好充分的案頭準備工作,一方面盡可能地通過不同渠道積累、掌握嘉賓資料,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要通過不同形式與采訪對象進行交流,充分了解他的人生經歷,洞察他的喜與樂、憂與苦。在交流的同時做好筆錄,尤其是關鍵的事件與人物更要記錄詳細、清楚,以便為其他相關間接采訪提供資料與依據。
2.4為了使廣播節目更具現場感與畫面感,道具的運用也常常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件樂器、幾張照片、若干書籍、塵封已久的信件等,經過主持人或旁白的解說都能勾起訪談嘉賓對過往經歷的回憶,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不難看出,廣播傳播手段的靈活運用與廣播語言的豐富多樣使得節目架構更趨堅實飽滿、節目形態越發豐盈靈動。
2.5節目成品體現當所有案頭工作準備就緒,就進入了節目的最后環節:播出
廣播電臺訪談類節目的制作形式包括錄播、直播等。在這里主要是指廣播訪談節目的直播形態。直播節目對主持人的要求相對于錄播節目來說無疑會更高一些、主持難度也會更大一些。因為直播節目是一次性完成,成品制作沒有再加工的余地。這就要求主持人在節目之前做足功課。有效資料的篩選、訪談提綱的確定、間接采訪對象的采訪錄音合成、直播熱線電話的設置等環節如何正確體現在節目之中,都需要主持人在直播前做好充分的考慮與周密的策劃安排。唯有如此,主持人才可能做到成竹于胸、駕輕就熟,直播節目也才可能做到環環相扣、有條不紊,自然流暢。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一檔成功的廣播訪談節目需要注重每個與節目制作、播出相關的細節,力爭創造性地完成每一道節目生產程序,摒棄敷衍與應付,只有這樣,才可能做出真正吸引聽眾的精彩節目。這些前期的籌備工作無疑都是具備深遠的影響意義。
參考文獻:
[1]董璇齊.淺析廣播電視編輯技巧[J].研究導刊,2017(16):230.
[2]吉帆帆.采寫廣播應遵循廣播的特性[J].新媒體研究,2017(1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