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弟
摘 要:本文以廣東省為例,研究其對外貿貿易和產業機構優化之間的關系,對廣東省1992-2017年間兩者之間的演變歷程進行了詳細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文章研究結果表明,產業優化和結構升級有利于廣東省進口和對外貿易出口。與出口相比,進口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著更強的推動力,進口和出口在不同時期促進工業結構的強度也不同。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關鍵詞:對外貿易;產業結構;優化對策
現代化經濟中的熱點問題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對外貿易的結構調整,兩者之間互動關系密切。產業結構的變化決定了對外貿易結構的調整;對外貿易結構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產業結構的現代化發展升級。外貿貿易與產業結構的協調發展對于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國家或地區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廣東省的經濟開放程度也在逐步擴大,對外貿易結構的進一步實施和產業結構的優化,也將在對外開放中得以實現。
1廣東省對外貿易發展現狀
近年來,廣東省在對外貿易中迅速發展。從1992年到2017年,進口和出口的統計數據表明,在1992年廣東省的進出口總額和出口量HIA相對較低,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46%,進出口差額為11.68億美元。到2014年,進出口總額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25%,產生了2157.1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在這二十幾年間,廣東進出口年均增長率達15.37%。從貨物出口貿易額來看,自1992年以來,除2009年外,廣東出口貿易數量總體趨勢有所增加。雖然在2009年廣東省出口總值比上一年幾乎下降449億美元,但在2010年出口總額與GDP大幅增長,比2008年高出489億美元年。2011年和2012年,廣東省出口總值分別為5219.35和5741.38億美元。總體而言,廣東省進口量呈明顯上升趨勢。
2實證分析
2.1數據處理
利用廣東省對外貿易進、出口總產值和廣東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工業生產總值五個變量,構建兩個向量自回歸模型。對于數據樣本采集,主要采取1992—2017年間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和廣東第一、二及第三產業的產業總產值。數據主要來自《廣東省統計年鑒》。將1992年作為基準年,對數據進行換算,以消除影響原始數據的價格因素,并將數據進行對數變換,以消除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問題以及避免在時間序列發生協整關系。在創建VAR模型之前,必須正確檢查時間序列的穩定性,以檢查其是否為同階單整。
2.2平穩性檢驗
一般情況下,平穩性檢驗是協整性檢驗的前提,即在進行協整性研究檢驗之前,必須檢驗研究過程的平穩性。通常用于驗證序列平穩性的方法是單位根測試中的ADF檢驗法。根據數據結果顯示,四個變量的ADF值的絕對值低于臨界值,因此可以說這四個變量是趨于穩定的,并且存在單位根。在此基礎上,可以在這四個變量之間做出一階差分。研究表明,這四個變量的ADF值的絕對值高于其臨界值。因此,這四個變量的一階差分是平穩的。
3建立VAR模型。
構建VAR模型之前,應該首先對最大滯期L進行分析判斷。如果L很小,甚至極小,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有非常嚴重的自相關問題,導致估計參數存在偏差,當存在這種問題時,自相關的問題可以通過增大L來減少甚至是被消除。如果L較大,自由度很有可能會減小,這也將導致的被估參數有效性顯著降低。因此,科學合理地對模型的合適滯后長度L進行判斷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盡可能多地選擇大的滯后階數,然后確定其相應適宜值。因此,建立了兩個VAR模型:第一個是lnY1lnX1lnX2lnX3VAR模型,第二個VAR是模型lnY2lnX1lnX2lnX3。通過分析數據可以看出,除了統計量LR之外的任何標準中所示的滯后期都是3,不難發現兩個VAR模型的滯后期都是3。因此,選擇VAR(3)模型,即對第一、二、三產業與對外貿易之間的關系通過VAR(3)模型來研究。根據R平方的大小,不難發現五個回歸函數具有良好的擬合度,然后確定這兩個模型是否滿足模型VAR的穩定性條件。通過矩陣變換,使之改寫成1階分塊矩陣的VAR模型形式,最后,模型的穩定性由特征方程的根決定。如果VAR模型的特征方程的所有根情況小于1,則這表明AR模型在單位圓中顯示出穩定的狀態。可以看出,VAR(1)和VAR(2)是穩定的。
4協整檢驗
協整性的作用是觀察未來的發展是否能起到協調整體的作用。它的重要價值在于它描述變量之間是否具有一定的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這種合作整合關系的基本思想是,雖然在研究過程中一個或兩個或更多個變量序列呈現非平穩性,但是它們的一些線性組合可能表現出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這兩個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當然,對應存在協整關系的兩個變量,不能在很遠的距離上相互分離,雖然短期的影響可能導致它們偏離均衡位置,但長期來看,他們會自動回到平衡位置。基于VAR模型(3),本文主要基于漢森開發的最大似然法,這被認為是研究測試變量之間協整關系的主要依據。最大特征根檢驗和跡檢驗測試結果顯示在0.05的水平上兩者存在著某種協整關系,這意味著廣東的對外貿易不依賴于它的三個產業,但它們之間有著長期的相關關系。
5建議
第一,逐步擴大高新技術的開放程度,大力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在進出口中的比重,通過多種渠道吸引外資、管理經驗和人才技術,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通過財政和稅收政策的手段,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優化升級及發展方向的轉變。這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保持和擴大自身經濟發展優勢,在區域經濟競爭中獲取先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高度重視對外貿易的發展和貿易結構的優化。廣東的經濟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特征,對外貿易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對外貿易仍是廣東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廣東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通過各種渠道創造優良的外貿環境,盡力保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持續性及針對性,進而為擴大外貿易市場規模,提高外貿水平奠定基礎。
第三,要妥善發展服務貿易,提高服務貿易的質量。目前,廣東省對外技術貿易和對外服務貿易相對落后。今后,廣東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盡快擴大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的規模,增加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比重。對于一些還處于起步階段的技術、知識和信息密集型服務也,廣東應該通過各種優惠政策提供必要的保護,促進其不斷增長。
基于國際貿易理論,產業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在對廣東有關數據進行相關研究分析后,深入揭示了廣東省對外貿易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現代化的關系。通過協整分析,我們看到在短時間內,廣東對外貿易的出口對促進廣東第三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從長遠來看,政府應逐步加大對外貿公司的投資力度,拓寬投資區域,優化投資環境,促進外貿業的持續、高速、長期發展。這對于促進整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乃至廣東省經濟結構轉型,帶動國家經濟發展模式轉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美平,汪浩瀚.中國對外貿易與金融發展的互動關系特征及實證檢驗[J].財經研究,2011,37(08):103-112.
[2]鄧浩美.廣東省對外貿易與產業結構升級的互動關系研究[J].中國商貿,2012(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