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琦 毛亞萍 王茜
摘 要: 本文從人口年齡結構和人口流動性兩個角度切入,分別從南京三個行政區(棲霞區、鼓樓區和溧水區)選取試點小區,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方式對其垃圾分類實施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現行的制度提出優化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三個試點社區實施效果存在顯著的差異。本文根據社區之間的差異化,為不同特征的地區垃圾分類提供針對性建議:1.根據人口年齡結構,調整相對應的積分兌換商品和垃圾積分兌換的時間。2.針對不同的人口流動性,因地制宜,對于人流性較強的地區,可以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和垃圾分類的宣傳。
關鍵詞: 垃圾分類;地區特征;差異;優化
1.背景分析
2000年4月,南京市被建設部選定為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迄今為止,南京市垃圾分類治理推行已經歷了17年之久,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南京市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治理工作仍處在艱難推進之中。
統計資料顯示,南京流動人口206萬,城市人口流動性大。在人口大規模流動遷移的和垃圾分類治理普遍推行的新趨勢下,探索垃圾分類處理新模式勢不可當。
2.國內課題研究綜述
國內許多學者都在研究我國垃圾分類制度所存在的問題。顧旺認為我國垃圾分類體制存在的障礙一是缺乏政策扶持作為有力的保障制度,二是缺乏合理的環境經濟管理手段,三是缺乏有效的政府管理,四是缺乏垃圾分類義務意識 [1]。這也是國內許多論著的研究角度,但以地區特征分析垃圾分類為專題的論著并不多,耿言虎在《城市社區垃圾分類的結構性困境及其突破》中提到了人口的異質性以及流動性、人口年齡結構對于垃圾分類實施效果的影響。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性
本文著重于差異化分析,實地調研南京市社區垃圾分類現狀并根據調研結果進行相關因素分析,根據社區之間的差異性分析,因地制宜,尋求垃圾分類處理的優化模式,以期改善南京垃圾分類現狀。
4.課題研究方法
4.1研究方案
課題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位于三個位于南京不同行政區的社區作為試點對象,分別為JY花園社區(南京市棲霞區)、NHL社區(南京市鼓樓區)和HLHY社區(南京市溧水區)。
4.2調研分析方案
采取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案,獲取試點社區的人口年齡結構、人口流動性和垃圾分類實施情況的相關信息。
(1)對比分析法
課題分析采用對比分析法分析了試點社區在人口自然結構、人口流動性不同的情況下垃圾分類治理的推行效果。
(2)相關系數分析法
課題分析采用相關系數分析法對人口年齡結構、人口流動性與垃圾分類治理推行效果進行相關分析。
5.結果分析
5.1試點社區垃圾分類現狀調研及分析
三個社區采取與第三方公司合作的方式進行垃圾分類,但效果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實施情況如下表所示。
試點社區垃圾分類實施情況
5.2試點社區人口年齡結構、人口流動性及差異性分析
結果顯示,(1)JY社區60歲以上的人占比達到30%,人口趨于老齡化。相比之下,HLHY社區的老齡化程度更高,占比高達42%,而NHL社區老年人的占比為16%,青年人和中年人的占比較高。(2)JY社區的南京本地人口有效占比為74%,而NHL的占比為68%,略低于JY社區,有效占比最高的為HLHY社區,為86%
5.3相關性分析
5.3.1垃圾分類現狀與人口年齡結構的相關性分析
相關系數
*.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5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從數據來看,年齡與居民是否參加垃圾分類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
5.3.2垃圾分類現狀與人口流動性的相關性分析
相關系數
**.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1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可知,居民是否參加垃圾分類與戶籍是存在顯著差異的,即人口的流動對居民是否參加垃圾分類是有顯著影響的。
外來流動人口是“離土又離鄉”的外出就業人員,居住地不過是其漂泊生活的一個驛站,對居住地沒什么歸屬感,較為排斥居住社區的垃圾分類[2]。
6.人口年齡結構、流動性與垃圾分類關系綜述
6.1垃圾分類與人口年齡結構
年齡對受訪者分類行為具有顯著影響,具體表現為年長者較年輕者更傾向于實行分類行為[3]。在我國,老年人相對于年輕人而言,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家庭垃圾分類[4]。而且,在我國傳統式的主干家庭里,老年人更多地負責家庭日常事務??梢?,老年人群是我國家庭垃圾分類的主力軍,應該成為政策干預的主要對象。
6.2垃圾分類與人口流動性
垃圾分類在不同的地區有著顯著的差異,地區人口的流動性也是影響垃圾分類效果的重要因素。流動性人口多的地區的垃圾分類效果較流動性低的地區而言普遍較差。原因[5]如下:歸屬感差異:流動人口屬于外來人員,他們對于居住地沒有什么歸屬感,對于當地的垃圾分類的認同感、接受度以及參與度都比不上本地人。熟人社會監督機制失效:所謂的熟人社會監督體制,類似于群體的輿論壓力,約束著群體成員的行為,但是對于流動人口而言,熟人社會中的這種輿論壓力難以發揮作用。
7.建議措施
7.1基于人口年齡結構
不同年齡結構的人對是否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也會持有不同的態度。三個社區現行的垃圾分類模式—政府+第三方公司的激勵措施等并沒有充分考慮到這種差異性?;诓煌巳旱男枨笥兴町惢?,在人口自然結構不同的地區,需采取不同的方法來促進不同的人群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
(1)優化積分兌換的商品
不同的年齡層次有著不同的需求,在老年人占比較高的地區,可選取柴米油鹽等生活日用品作為積分兌換的商品,而在青年人占比較高的地區,可以選取迎合青年人品味的商品。
(2)改善垃圾分類回收的時間,針對年輕人的作息增加垃圾回收時間段。
7.2基于人口流動性
流動性人口一方面由于對居住地歸屬感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當地熟人社會的道德約束機制對其失效,所以在垃圾分類的參與度上遠不及本地人口。
流動性人口多的地區在推進垃圾分類時,需要對流動人口群體加以特殊考慮,將重點放在如何提高流動人口對于當地垃圾分類活動的認同感以及參與度上面,并且應該將任務劃分具體到每一個社區甚至是每一個小區。量變引起質變,帶動整個地區的垃圾分類。
(1)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如暖心活動,提高流動人口的社區歸屬感。
(2)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做到針對性和及時性。
不同的居民對于垃圾分類的接受度存在著差異,尤其是流動人口。嘗試在每個樓層都設有專門的觀察人員,一旦有新的租客進來,馬上就會告知,以做到提前做好對新進人員的宣傳準備。
8.總結
人口的年齡結構、流動性都會對垃圾分類的實施效果產生影響,相關措施的制定需建立在對這些因素的充分考慮之上,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顧旺.我國城市垃圾分類處理問題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5.(18—22).
[2]耿言虎. 城市社區垃圾分類的結構性困境及其突破 [J]. 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3):59-65.
[3]王玉.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行為的影響因素——基于我國8個師范城市的研究 [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4]徐林,凌卯亮,盧昱杰. 城市居民垃圾分類的影響因素研究 [J]. 公共管理學報. 2017(1):142-153.
[5]耿言虎. 城市社區垃圾分類的結構性困境及其突破 [J]. 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3):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