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紅 唐基輝
摘 要: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正在快速發展,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正在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狀況與生活方式,人們對于計算機技術的關注與了解也越來越多,這種情勢對于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需要做到與時代相接軌,采用更加優秀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計劃才能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問題;教學模式
縱觀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不難發現計算機已經占據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地位了。因此,計算機科學也越加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而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擔負的責任就是培養計算機技術專業人才,那么針對當前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發展來說,還是存在著一些局限性以及問題的。因此當前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了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
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培養目標與就業需要不相符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社會上出現了很多互聯網公司,因此對于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是極大的。但是,在高校畢業生應聘時,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公司往往看重的是這個人的技術水平如何,是否有相關工作經驗,這就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毫無用武之地,無法應用到工作的實際操作當中。因此,也就出現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就業難問題。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等院校對于學生的教授,還是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比如程序如何編寫,計算機的結構等。但是,學生面臨的情況是,道理都懂,上手就懵。實際操作成為學生的短板,學到的知識得不到實踐對于就業是極為不利的。
1.2 課程設置不合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組成原理等硬件知識、程序設計基礎等軟件知識、基本的計算機應用技能、以及一定的數學算法知識。由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課程涉及的學科比較多,且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也較為復雜,這就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該專業的教學難度,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高校在為了使學生盡可能的掌握這些知識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安排了大量理論課,再加上高校必須開設的基礎課,這就導致學生的實踐課時大大減少。這樣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現象,就是造成高校畢業生的能力與企業的需求不相符的主要原因。
1.3 師資力量的匱乏
由于我國計算機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這導致了國內目前的計算機人才嚴重缺乏,且大多數優秀人才從事的都是開發工作,只有較少部分的人才從事教育行業。這種現象造成的結果就是目前許多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老師的綜合素質普遍偏低,同時也僅僅停留在研究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上,對于該專業深層次的研究較少,也很少參加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操作工作,教師的教學范圍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導致學生同樣重視理論而忽視實操的結果。同時,根據調查發現,目前我國高校大部分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師對于知識的掌握還處于較為淺顯的程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更新,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1.4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特色不突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看似剛剛設置不久,但是其內容卻已經根深蒂固,國內許多高校都深陷于這樣一個固化的專業范疇之上,并沒有考慮建設、或者沒有能力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這對于學校自身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同時也是對于學生非常不負責任的。沒有特色的專業無法吸引優質的生源,也培養不出來具有獨特專業優勢的學生,這導致學生在就業的時候,面臨缺乏競爭力的局面,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
2 促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培養目標
針對當前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問題,高校應該明白當今是一個日新月異,發展極為迅速的時代。所以,在制定學生的培養計劃的時候,應對充分考慮到學校要將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才,這里可以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大致分為兩個方向:一是科研型人才,二是應用型人才。許多學生都有考研的計劃,而科研型人才就是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科學研發能力,使其能夠更輕松的提升學位或者從事科研工作;另一類學生大多目的是找一個理想的工作,而根據當前的就業情況,就需要高校將他們培養成應用型人才,也就是能完美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直接就可以達到企業對員工的技術要求,找到合適的工作。所以說,各個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生源情況制定出符合學校情況的培養計劃。
2.2 制定合理的課程計劃與教學大綱
高校在設置課程計劃與教學大綱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用人需求以及學校條件,還要考慮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個專業的專業規范中對于核心課程設置的建議。在設置專業課程的時候,要采用理論課與實操課相結合的授課模式,可以引入企業的真實案例與操作軟件。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能達到使學生熟悉企業工作的目的,為今后在企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定期設置實訓課,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課程設計,既鍛煉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創新能力。
2.3 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
針對當前高校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存在的問題,還應加強師資團隊的建設,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才是關鍵。由于當前教師的業務能力相對不足,這就需要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為教師提供進修的機會,緊跟時代的腳步,學習新的知識,鼓勵教師多參加與計算機有關的活動,鼓勵教師投入到需要實際操作的項目開發或者研究當中去。同時,從企業當中吸收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應用型人才來校從事教學工作,把企業中豐富的工作經驗帶給學生,增強學生的知識面與動手能力。
2.4 建設有特色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各個高校應順應時代的潮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與生源層次開設具有自己特色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譬如當今極為熱門的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在專業建設時,要考慮到學生對于專業的興趣,可以采用建設相關實驗室,建立項目開發小組等方式。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同時增強學生就業時的競爭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科學領域發展更新是十分迅速的,因此高校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也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針對時代的變換,高校應制定具有動態特性的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及時的學習到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知識,并且做到理論與實操兩不落下的目標,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趨勢探新[J]. 品牌(下半月),2015,03:190.
[2]張楠.試論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現實意義[J]. 電子制作.2015,01:,253一254.
[3]鄭宏莉.探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趨勢[Jl.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6),149-150.
[4]陳付龍,羅永龍,郭良敏,孫麗萍.創新應用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7(03):144-146.
[5]王華,俞堅.校企合作基地建設助推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實踐——以浙江科技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例[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7,29(04):302-307。
作者簡介:
姜海紅(1978—),女,漢族,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人,職務: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軟件學院副院長,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唐基輝(1995-),男,漢族,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職稱:助教,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課題項目:《基于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課題編號:GBC131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