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泉
摘 要:國防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基本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新時期高校國防教育,是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工程,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和國防培養合格人才的一項戰略任務。本文對高等院校如何有效開展國防教育進行了討論,從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和目前高等院校開展國防教育的現狀入手,分析了高等院校有效開展國防教育的原則和途徑。
關鍵詞:重要意義;任務要求
國防教育是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和安全以及防御外來侵略、顛覆威脅的建設與斗爭,對全民傳授與國防有關的思想、知識、技能的社會活動,是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曾下發了《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國防教育法,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促進建設和鞏固國防。《意見》指出,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
國防教育既是全民教育的重大課題,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自1985年在部分高校開展軍訓試點以來,高校國防教育建設逐步受到重視,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然而,受長期和平發展環境的影響,再加上高校對國防教育認識的偏差、組織與教學機構的不健全、開展方式的單一性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國防教育深入有效開展。因此,高等院校應該科學認識高校國防教育的本質內涵,充分認識高校國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改進開展國防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國防教育的效果。
1.高度重視,充分認清國防教育的重要意義
長期相對和平環境的影響和市場就業壓力的雙重作用下,部分公民對戰爭、國防等字眼漸感陌生,憂患意識、危機感日趨淡化,反映到高校國防教育上,就是對開展國防教育的必要性產生懷疑,廣大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迫切感遠遠高于軍事課程的學習,認為高校主要是傳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都不愿意被軍事課程占用太多的學習時間,在高校中開展國防教育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分散學生的精力,開展國防教育只是軍隊或軍事院校的事情,而與地方高校無關。
仗可百年不打,國不可一日無防。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最根本、最長遠利益是安全利益,沒有強大的國防,沒有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切都無從談起。事實反復證明,如果一個國家喪失了國防意識,其剛毅的民族個性就會解體。“不進行國防教育的國家是危險的國家,沒有國防意識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在和平時期,人們很容易滋長和平麻痹思想和茍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衛觀念和尚武精神,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向子孫后代負責,在和平時期對全國人民進行經常性的國防教育,不斷強化全民的國防意識,是保衛國家利益的必然選擇。
《國防教育法》指出:“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未來的社會責任承擔者,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和培養期,加強對他們的國防教育,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當前世界雖以和平為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世界仍然動蕩不安,地區沖突和小規模戰爭不斷,近年來的幾次戰爭就是最好的證明,高校國防教育是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對全民國防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2.準確定位,積極落實國防教育的任務要求
國防教育以增強公民的國防意識、提高公民的國防行為能力為目的, 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根本利益教育。但從當前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現實來看,不少高校偏重于國家建設各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使高校國防教育功能大打折扣。大多數高校把國防教育等同于大學生軍事訓練,把軍訓當作大學生國防教育的全部內容,甚至在僅有的軍訓中也偷工減料,把練隊列、整內務、站軍姿當成了軍訓的代名詞,僅僅滿足于整齊劃一、隆重熱烈的分列式來迎接上級領導的檢閱和肯定。少數高校即便開設了軍事理論課也只是應付式的,也都是在第一個學期的軍訓和入學教育中組織幾次講座或專題報告,對象局限于新生,缺乏系統全面的持續性。這種一勞永逸、以偏概全的錯誤觀念違背了國防教育的宗旨,更不利于高校學生國防意識的培養,嚴重影響了高校國防教育的深入持久開展。
其實,強調高校國防教育的國防本位功能,并不意味著國防教育綜合育人功能的缺失。一方面,國防教育是現代國防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國防教育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國防知識、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履行國防義務。另外一方面,國防教育在現代整個高等學校的教育體系中,屬于素質教育的范疇,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的身心素質,具有較強的“綜合育人”功能。所以應讓國防教育在高等學校的教育中盡快回歸其國防本位,正確處理好國家教育和國防教育的關系,促進我國人才培養戰略的順利實施和健康發展。
3.主動作為,努力提升國防教育的實際效果
目前,困擾全面有效的開展國防教育的因素還有很多,如教育隊伍的結構與素質與國防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等因素都制約和影響著國防教育的開展。大學生就業功利性心理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不穩定性也給開展國防教育增加了難度。但是國防教育是國家為人才培養的長遠戰略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而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關乎國家的長遠利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克服各種困難,主動作為,切實在高校中把國防教育開展好。
從目前情況來看,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確保國防教育課程內容的落實,是當前高校國防教育縱深發展的迫切任務。要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規定,科學設置國防教育課程,統一國防教育理論教材體系,有計劃地把國防教育的內容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形成以軍事理論課、軍事技能課為主,軍事選修課和開展經常性的國防教育活動為輔的教育體系。不斷創新教學形式,運用多種手段,增強軍事理論教學的輻射力、感染力,使軍事理論教學進入大學生的視野,融入大學生的思想,幫助大學生開闊軍事眼界,理清學習思路,增強國防觀念,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積極開展經常性教育,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構建軍事理論教學平臺,使大學生能夠通過網絡空間了解掌握更多更新的軍事知識,利用宣傳板報、校園微信公眾號、校園廣播、校報、等校園媒體宣傳國防知識和各項法律規定,可以通過舉辦文藝晚會、演講比賽等活動深化國防教育效果,利用重要紀念日如“八一”建軍節、和高校征兵等有利時機開展國防教育。同時,還必須強化國防憂患意識教育和危機感教育,要通過開展戰爭與和平辯證關系教育、國防安全潛在危險教育,引導學生消除和平麻痹、貪圖享樂等不良思想傾向,自覺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堅決拋棄國防教育與已無關、對學生無用的錯誤認識,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值得強調的是國防觀念的形成是日積月累的歷史積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高校國防教育作為學生國防觀念和意識形成的最為重要的階段,所以國防教育不僅要開展而且還要長期堅持下去,真正使國防意識成為心理定勢,進而轉化為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自覺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