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勇華
摘 要:在互聯網不斷發展推動下,商業銀行也隨之發展了新型的金融業務,那就是線上供應鏈金融,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但也同時帶來了一定的風險,相較于線下的供應鏈金融,增添了虛擬的金融行為,并出現了網絡的信息不對稱、可信度相對較低等風險。因此,本文針對線上的供應鏈金融產生的信用風險展開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控制策略。
關鍵詞:商業銀行;線上供應鏈;金融;融資信用;風險;措施
互聯網的進步發展,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傳統供應鏈的審批較為復雜、繁瑣,其效率相對較為低下,其服務對象也主要為一些中型的企業,難以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而商業銀行的線上供應鏈融資方式則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其作為一個新型業務,在互聯網上開展業務,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積極應對風險,商業銀行應加強對風險的管控能力,建立健全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網上的服務平臺建設,避免商業銀行融資風險的出現,提升商業銀行的可靠度。
一、線上供應鏈的金融內涵
線上的供應鏈金融是一個新型的業務,其介于實體產業和金融業之間,是借助信息化共同發展合作的金融新趨勢,其包含的內容較為豐富,有線上的支付交易、物流管理、融資交易以及電子商務的交易等諸多環節,是一種集成交易性質的金融創新型產品,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集約化以及高效益等特點。電子商務通過供應鏈的協同能夠在線提供和使用資金流、信息流、物流以及商流的全部功能。其交易單位主要為單筆融資服務,圍繞著供應鏈中的企業開展交易,具有連續性、自償性和封閉性特征[1]。
二、線上供應鏈出現的金融風險
供應鏈的融資業務為中小型的企業貸款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但在供應鏈中的一些中小企業其自身的完善和發展程度還不清晰,而供應鏈本身的運作模式就尤為復雜,其涉及的金融主體相對較多,靈活性也相對較強,因此,線上的供應鏈融資方式必然會為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一定的風險,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本文展開了分析,并列舉如下:
1、調查信用環節
在信用的調查環節,其產生金融風險的部分主要來源為人為的因素,通常情況下,如果中小企業提出了相應的貸款請求,商業銀行會要求該企業提供一些企業的相關數據,如企業的人員信息、財務信息等,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核,只有對企業提供的相關資料予以確認,才會批準貸款請求,并如期發放貸款。而在這個審核的過程中,信貸的工作人員要具有較為專業的能力和素質,進行信貸的審查工作時,不能出現誤判或疏漏,因為一旦發生失誤,就會進一步影響商業銀行線上的供應鏈正常運作,從而引發銀行風險。
2、審批信貸環節
通常情況下,商業銀行接受融資業務申請之后,必須對其進行貸款審查,期限為七到十五天,而在這期間,相關的審查人員也要與申請的企業進行商談,并簽署相應的合同等,在整個流程中,都會有專人來負責,并實施全程的服務和跟蹤。此外,供應鏈中,一些中小企業的自身信用水平相對較低,為了申請貸款,就會出現資料虛假申報等現象,甚至會對信用風險進行偽造。而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企業的信息不對等,而商業銀行在審批時也會增加相應的難度,可能會引發審查成本增加的風險。
3、出賬及貸后的管理環節
在供應鏈的融資中,其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出賬以及貸后的相應管理工作,而這個環節也是風險最容易出現的環節。如果不能對貨物的市場價格進行及時的掌控和預警,企業貸款的質押物就會發生價值變化,從而導致庫存積壓以及企業效益降低等情況,致使商業銀行出現未知風險[2]。
4、設計模式環節
在設計模式環節,其可能產生的風險就是操作的風險,在設計工藝時,一旦出現工藝的設計漏洞,就會致使銀行產生較大的損失。在供應鏈的整體金融業務中,不只是簡單的單一主體至企業的授信模式,而是需要實時分析整體的供應鏈信用情況。當操作人員出現操作失誤時就會出現風險,從而給商業銀行帶來一定的損失。
5、專業人才缺失
相較于其他國家,我國網上供應鏈的金融業務才剛剛起步,很多方面都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在專業的人才領域,更是嚴重缺乏。正因為是新型的金融業務,因此,人們對這方面的工作認知和專業認知較少,自然也從事這方面的人也相對較少,同時我國還沒有相應的技能培訓機構,因此,大多數行業從事人員還不夠專業,人才的不專業和缺失,使得商業銀行的業務開展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和隱患[2]。
三、控制線上供應鏈融資風險的策略
1、加大對政策傾斜的產業支持
供應鏈從整體上來看,其是由多方共同參與的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有機結合參與的眾多主體,并實施有序的運行,才能促使供應鏈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從而完成融資業務。雖然線上的供應鏈融資業務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并不是任何商業銀行都能開展這項業務的,同時也不是全部的中小型企業都具有信貸的資格。一個有組織、合理的供應鏈才是真正成立的,才能成為一個行業發展情況的代表,而政策因素就是影響行業發展中一個重要因素。政策因素,也可以理解為政府對某個行業的扶持狀況和重視程度,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政府相應的政策傾斜情況進而判斷該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并在此基礎上核實中小型企業的信貸資格。在構建供應鏈的過程中,可以側重考慮國家重點扶持的企業,例如高新的技術產業等。通過政策支持判斷企業潛能,能夠間接的判斷企業的信用風險,從而有效防控此類風險。
2、實施信用綁定
針對中小型企業來說,受其自身運行規模限制,其無論是在內部的運行機制上,還是企業的財務管理上,都不是很成熟、完善。中小型企業具有靈活的管理優勢,但其在財務的管理方面卻具有一定的潛在風險,并且難以進行考核。針對這種情況,商業銀行可以采取信用的捆綁手段,將行業其他核心企業供應鏈的信用與信貸企業的金融信用綁定起來,而這種信用綁定指的就是對核心企業實施的責任綁定,借助信用輿論規定企業責任。一旦某個企業出現融資信用風險,這個行業中的核心企業也要承擔風險和責任,當然,供應鏈中,如果某個行業的核心企業出現信用風險,也會影響商業銀行對該行業中其它中小企業開展融資業務,甚至會出現融資中斷,而對于信用較好的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商業銀行也會給予長久的支持。將核心企業和行業中小企業進行責任綁定,二者相互協作、相互監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減少商業銀行的融資風險,保障融資安全。
3、完善供應鏈的網上平臺建設
線上供應鏈中控制信用風險大多是通過電子、建模以及量化的形式來實施的,因此,進行線上的金融風險控制時,需加大供應鏈的風險管控力度,并實現安全便捷的目標。借助先進的技術,對傳統技術進行改良,促使網上的理財操作簡單、方便,同時加強對信息系統的完善,確保其信息的完整性,加強程序革新,促使商業銀行處理電力訂單的能力不斷提升,有效防控網絡風險,設置防火墻,提升網絡安全度。除此之外,搭建信息共享的數據庫也是重中之重,最大限度的避免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信息的不對稱情況,避免發生風險。總而言之,要不斷完善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平臺建設,借助平臺安全確保供應鏈主體安全,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4、培養專業人才
相較于傳統供應鏈的金融業務,線上的供應鏈業務信息的來往更加頻繁,審核單據的相應程序也較為復雜,因此,不可避免的操作環節也不斷增多。同時,線上的供應鏈業務也需要一個同時具備產品設計、軟件操作以及風險識別等能力的專業團隊,也就是說,線上的供應鏈員工既要有相應的專業技能和知識,也要有軟件開發和操作的能力,而我國處于起步階段,相應的專業人才相對較為匱乏,因此,防控金融風險,專業的人才培養必不可少。商業銀行應加大此類人才的重視和培養,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留住行業人才,同時也可以在銀行內部培養一些人才,定期開展計算機的開發和操作技能培訓,鍛煉風險識別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除此之外,商業銀行也可以通過外包形式,將網上平臺的建設和開發工作外包給第三方軟件公司,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保密協議,一些技術性的難題都由第三方公司來解決,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技術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業銀行成本,但存在一定的泄露信息風險。同時,在商業銀行內部,也應不斷健全完善相應的獎懲機制,加強員工的責任意識和風險辨別能力,通過一定獎勵和懲處,促使員工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工作中來,自主加強相關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知識和技能水平,形成一個嚴謹的工作環境和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促使商業銀行通過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實現金融風險的有效控制[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新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迎來了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新機遇,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新方向,但在其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想要科學、合理的控制風險,就要不斷創新發展,完善平臺建設,培養專業人才,多措并舉,從而有效保障融資安全。
參考文獻:
[1]樊亞琴.線上企業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價研究[D].燕山大學,2016.
[2]楊馨雨.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及其信用風險管理研究[J].新經濟,2016(20):46-46.
[3]陳云.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管理[J].當代經濟,2016(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