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
摘 要:教育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一個重要環節,除了以往的文化理論知識外,還加強了對德育方面的培養。在中職院校中,應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的創新,有利于提高德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切實有效的提高中職院校學生的德育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組織機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1 校企模式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1.1 是提高中職學生就業的必然選擇
當前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增加,很多中職學校的學生一畢業就會面臨失業的局面,縱觀學生就業難的原因,除了與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因素有關之外,最根本的問題在于學生的自身素質。為提高中職學校學生就業,中職學校就必須要加強德育教育,保證學生的德育思想符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1.2 是學生個體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
就我國人才結構現狀而言,中職學生要占到整個人才結構中的很大一部分,如此眾多的人數一旦進入就業市場中將會對我國的社會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當前學生就業環境的日益嚴重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主要問題,中職學生正面對來自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共同競爭,因此如何保證中職學生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是中職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加強德育教育,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中職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滿足企業需求的必然選擇。
1.3 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通過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問題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意識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可以全身心地學習;其次,加強德育教育可以促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與學生之間在情感、道德上交流可以增強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熟知,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不斷推動學生進行探索與發現;最后,加強德育教育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德育教育需要借助相應的實踐平臺,學生進行實踐鍛煉的過程也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的體現。
2 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工作創新的主要對策
2.1 建設校企合作的中職德育工作組織機制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進行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的創新,首先應創建相應的工作組織機制。該工作組織機制可將政府作為主導部門,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的作用。使政府、校方和企業相結合,成立開展德育教育的指導工作的委員會。充分將社會上的資源和校方自身擁有的資源相結合,進而在中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培育更優秀的人才。其次在校企模式下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創新,應使政府領導、企業領導和校方領導積極參與進來。政府領導充分發揮統籌、決策的作用,而企業領導和校方領導則充分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進而切實有效的落實相應的政策。最后校方和企業還應設立監督學生實習的小組,在中職院校的學生參加實習時,對其實習期間的日常行為和言語等方面進行監督。該小組可有中職校院校的教師和企業方面的管理者等共同組成,不僅在校期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還應在實習期間繼續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培養。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促進自身的發展和進步。
2.2 完善校企合作中職德育的內容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創新,還應對其教育的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開展德育教育的基礎便是中職院校中德育課程的開設,因此院方應提高對教學內容的重視。充分做到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發展的趨勢進行教學內容的改變。在進行德育教學內容的制定時,應與中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相結合,并與企業的崗位實際需求相結合。首先應對人文素質的教育方面進行加強,德育教學的核心便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因此應側重對中職院校學生培養人文修養。其次是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德育教學方面一個重要的內容便是思想政治的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政治觀念,使學生具備更高的思想道德品質。然后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開展,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也增加了社會壓力。中職院校不僅受到學習上的壓力,還受到社會方面的壓力。因此對中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有利于促進其身心健康,從而提高其永面挫折、敢于挑戰的能力。最后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和創業方面的教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使職業教育中一個重點要求,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并使其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
2.3 創新校企合作中職德育工作的方法與途徑
在進行中職院校的德育教學的創新時,應將以往的單一式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從而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首先應將德語教學歸于實踐活動中,如在進行定向崗位的實習時,通過介紹學生所要實習的崗位,實現合作企業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理念的滲透。理論知識是實踐的基礎,因此應提高德育教育理論知識教學的重視。適當調整理論知識課與實踐課的比例,從而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含量,進而培養學生的德育意識。避免因其他專業性課程而削減德育理論知識課,適當在總體的理論知識課程中,增加德育理論知識課。還應對相應的教學技術進行不斷的創新,如對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的應用,有利于課堂氛圍的改變,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4 整合校企合作中職學校德育文化資源
一是充分利用企業文化資源開展德育工作。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最終目的就是借助中職學校的教育資源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因此中職學校在開展德育教育時一定要將企業文化納入到德育工作中,實現企業與學校的零對接。學校的德育工作者要與企業保持良好的溝通機制,及時了解企業的有效文化,從而使學生盡早地適應企業的文化氛圍;二是深入挖掘校園文化資源促進德育工作。中職學校要充分挖掘校園文化資源,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首先,學校要通過構建完善的環境文化,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比如學校通過營造衛生干凈的校園文化,可以在潛意識中樹立學生愛干凈、講衛生的行為習慣;其次,學校要通過制度建設,培養學生遵守制度的行為習慣。學生在進入就業崗位之后,必須要具有遵守相關制度的意識,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制度約束作用,培養學生的遵紀守法的意識。
3 結束語
中職院校是我國教育建設中一個尤為重要的建設目標,中職院校學生眾多,且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在社會總就業比例中占據較高比例。在中職院校中進行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從而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促進我國的發展和進步。應用校企合作模式進行德育教育的創新,通過構建相應的工作組織機制,對學生在校期間和在企業實習期間的日常行為等進行有效的監督、指導和教育,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還應對德育教學的內容進行完善,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充分做到與時俱進。并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技術進行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為我國培育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素梅.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創新的探索[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4.
[2]侯艷.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創新的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2):279-280.
[3]李建良.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創新的探索[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5).
[4]金麗峰.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創新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7(6):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