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艷
2014年3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修改審查指南的第68號局令,開放了外觀設計對圖形用戶界面的專利保護。申請量迅速增加,由于我國GUI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實踐比較晚,立法不完善,暴露出一些制度上的不足,本文主要對我國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發展歷程、保護現狀及現存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制度完善建議。
一、我國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概況
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簡稱 GUI,又稱圖形用戶接口)是指采用圖形方式顯示的計算機操作用戶界面,即在屏幕上以圖像方式顯現的用于人機交互的接口,用戶通過使用鼠標、觸控屏等輸入設備操縱屏幕上的圖標或菜單選項,以調用文件、啟動程序或執行其它日常任務,和通過命令窗口打命令來操作的方式相比,不再需要死記硬背大量的命令,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通過窗口、菜單、按鍵等方式,更加直觀易用,大大方便了非專業用戶進行計算機的操作。
當今電子產業的高速發展,智能產品飛速更新換代,軟件行業技術也快速發展,GUI在產品設計上能夠產生強大增值效益,國際知名公司紛紛在公司內部設立GUI研究與設計的部門,GUI在歐美等國被納入專利法的保護范圍,軟件開發設計者開始用GUI外觀設計專利來保護自己的智力成果。隨著我國IT產業、移動通訊產業、家電產業的迅猛發展,我國企業也越來越重視GUI設計和知識產權保護。2014年3月,GUI被納入我國專利法的保護范圍,GUI的知識產權保護正式走入公眾視野。2014年5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了我國第一件帶有GUI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2017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就獵豹公司對動景公司帶有GUI的外觀設計無效宣告請求作出審查決定, 2017年12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奇虎公司起訴江民公司的GUI相關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作出判決,2018年3月,專利復審委員會就江民公司對奇虎公司帶有GUI的外觀設計專利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案作出審查決定。
我國《專利法》第59條第2款規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簡要說明可以用于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根據2014年修改后的專利審查指南,受保護的圖形用戶界面產品必須要同時滿足人機交互、實現產品功能兩個要件。將開機通電后的部分電子顯示圖形也包括在了產品的圖案設計之中,圖形用戶界面屬于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的一部分,因此,開放對圖形用戶界面的保護,符合專利法對外觀設計的定義。
2014年《專利審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第 4.2 節規定:就包括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外觀設計而言,應當提交整體產品外觀設計視圖。圖形用戶界面為動態圖案的,申請人應當至少提交一個狀態的上述整體產品外觀設計視圖,對其余狀態可僅提交關鍵幀的視圖,所提交的視圖應當能唯一確定動態圖案中動畫的變化趨勢”。不要求專利申請人必須提交產品的六視圖,省略掉了對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幾乎沒有影響的視圖的提交,一方面減少審查不必要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便利了申請人。
2014年《專利審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第 7.4 節規定:“游戲界面以及與人機交互無關或者與實現產品功能無關的產品顯示裝置所顯示的圖案,例如,電子屏幕壁紙、開關機畫面、網站網頁的圖文排版”。《專利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第 6.1 節新增:“(5)對于包括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外觀設計,如果涉案專利其余部分的設計為慣常設計,其圖形用戶界面對整體視覺效果更具有顯著的影響。”此項的設立是為了強調整體視覺效果對外觀設計的重要性。
2014年《專利審查指南》對GUI外觀設計專利提交申請時,要求在必要時要說明此圖形用戶界面的用途,現在申請時要求說明此圖形用戶界面對整體設計的一個作用,不同于以前的整體外形,現在的關注GUI的靜態界面、圖標,以及在動態變化中的變換方式、特點,在產品中的作用,自身如何變化等。
二、我國在GUI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存在的不足及其完善
1. 專利法中應增加對圖形用戶界面保護的規定。雖然在《審查指南》層面確認了GUI設計的可專利性,但GUI設計特別是動態GUI設計的可專利性的認定比其他客體更為復雜。我國現行《專利法》并不能涵蓋對圖形用戶界面的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圖形用戶界面與一般的外觀設計是有區別的,用現行法有關外觀設計的法律規定來規范圖形用戶界面這一特殊的外觀設計是行不通的。2014年《專利審查指南》的修改,增加電子產品圖形用戶界面的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為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在專利法沒有修改之前,對制度的變通,先出臺了《專利審查指南》,如果《專利法》不修改,《專利審查指南》位階不說,還與《專利法》的規定沖突而不能銜接。因此,專利法應該有圖形用戶界面的法律規定,使《專利審查指南》的實踐操作獲得高位階法律的支持,使圖形用戶界面得到實質上的法律保護。
2 . 結合GUI本身的特性,應該去掉“載體”的規定。有外形的產品,其外觀設計的專利申請必須以工業產品為載體的,但是對于圖形用戶界面而言,與作為載體的產品并不具有固定性,它還可以存在于不同的載體上。我們專利法還沒有對圖形用戶界面的特殊性予以概括,面對GUI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現行立法明顯滯后。圖形用戶界面的保護與傳統的保護不同,圖形用戶界面通常是在電子產品的屏幕上進行的布局和設計,需要保護的是有別于傳統的電子產品外觀通電后的電子屏顯部分。圖形用戶界面與載體的關聯性不大,對圖形用戶界面的保護事實上強調的是對圖形用戶界面設計本身的保護,而并不關注其依托的產品。歐盟認為載體只是申請注冊的形式要求,設計才是最主要的保護對象。如果能夠明確圖形用戶界面這類外觀設計法律保護的實質是其設計本身,那么申請人只要申請一件外觀設計即可,無需受到所依附產品的限制,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保護圖形用戶界面。
3 .《專利法》應該規定GUI的實質授權條件。2014年《審查指南》針對GUI進行了5處條文的增減、修改,卻并未對GUI的授權條件等內容進行規定,僅有在審查外觀設計專利“創造性”要求時“應當結合載體產品進行整體比較”,具體規定的缺失,只是框架性和基礎性的規定,導致實務操作困難。需要獨立確立一種審查標準,讓審查也有法可依。 (1)對GUI設計的非功能性要求與裝飾性要求的考量,是 GUI設計的可專利性的要求,但我國尚未明確規定GUI設計的審查規范。如何合理對待GUI設計中往往融合的裝飾性要素與功能性要素。對于怎樣的功能性內容屬于或應被排除于保護范圍之外,總體上“非純粹的技術性功能”或“非完全出于技術性功能需要”的設 題,總體上“非純粹的技術性功能”或“非完全出十技術性功能需要”的設計應均有獲得專利的可能,具體實踐中如何定奪還需要研究。(2)2014年《專利審查指南》的修改在第四部分第五章無效審查程序中規定 “如果涉案專利其余部分的設計為慣常設計,其圖形用戶界面對整體視覺效果更具有顯著的影響”。修改強調了在審查GUI外觀設計專利的該要求時,也應當“整體比較、重點觀察、綜合判斷”。但是該修改內容所強調的實際上是整體比較的原則,并不是針對“創造性”要求的審查規范。相比于一般的外觀設計專利,GUI外觀設計載體是電子設備,并往往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要素,其設計早已不限于“表面的二維裝飾”范疇。在實質審查的要求下,“”創造性”的審查更重要。(3)一些動態GUI設計,例如現在常見的色彩漸變型界面,在申請時根據我國對外觀設計專利法的規定,要提交一副整體性的畫面,其余可以提交關鍵幀。這種漸變的過程就是這項GUI設計想要保護的關鍵點所在,要用一幅或者幾幅靜態畫面來表示,明顯沒有辦法清楚的表達出申請的意義,無法表達出設計者想要保護的內容。動態GUl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與審查具有特殊性,實踐已有大量的動態GUI設計具有專利保護的需求,美國MPEP對動態GUI的審查進行了特殊規定,我國現行制度尚未對動態外觀設計專利的審查進行特殊規定,因此,建議對動態GUI設計進行專門的審查規定。
4.侵權中的相似性的認定問題。外觀設計專利的相同或者相似,以被控侵權產品與原告提出的產品是否種類相同或相近似,以及這些產品的消費者對于產品之間是否會對有相同或者相似外觀設計容易混淆,以整體視覺效果的影響來綜合判斷。當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所依附的產品侵權時,既需要對比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又要對比產品,但這對于GUI侵權與否的認定,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同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搭配不同產品,或不同的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搭配相同產品,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損害專利權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