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農,林益芳,蔣愛敏
近20年來我國腦血管病分類一直采用1995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分類方法。近年來,隨著腦血管病研究的深入和檢查治療技術手段的進步,對腦血管病的認識不斷更新,原分類方法已無法滿足臨床的需求。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經過多次討論,修訂重新改寫成了《中國腦血管疾病分類2015》(《心腦血管病防治》編委宋水江參加了修定)[1]。現將新版中國腦血管疾病分類中關于缺血性腦血管病及缺血性腦血管病修定的疾病名做一介紹:
1.1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1)頸動脈系統。2)椎-基底動脈系統。
1.2 腦梗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1)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①頸內動脈閉塞綜合征;②大腦前動脈閉塞綜合征;③大腦中動脈閉塞綜合征;④大腦后動脈閉塞綜合征;⑤基底動脈閉塞綜合征;⑥小腦后下動脈閉塞綜合征;⑦其他。2)腦栓塞:①心源性栓塞;②動脈源性栓塞;③其他(反常栓塞、脂肪栓塞、空氣栓塞等)。3)小動脈閉塞性腦梗死。4)腦分水嶺梗死。5)出血性腦梗死。6)其他原因(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高凝狀態、煙霧病、動脈夾層等)所致腦梗死。7)原因未明腦梗死。
1.3 腦動脈盜血綜合征:1)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2)頸動脈盜血綜合征。3)椎-基底動脈盜血綜合征。
1.4 慢性腦缺血。
不包括:外傷性顱內出血。
1.1 蛛網膜下腔出血:1)動脈瘤破裂:①先天性動脈瘤;②動脈硬化性動脈瘤;③感染性動脈瘤;④其他。2)腦血管畸形。3)中腦周圍非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4)其他原因(煙霧病、夾層動脈瘤、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血液病、抗栓治療并發癥等)。5)原因未明。
1.2 腦出血:1)高血壓腦出血:①殼核出血;②丘腦出血;③尾狀核出血;④腦葉出血;⑤腦干出血;⑥小腦出血;⑦腦室出血;⑧多發性腦出血;⑨其他。2)腦血管畸形或動脈瘤腦出血。3)淀粉樣腦血管病腦出血。4)藥物性腦出血(溶栓、抗栓治療及應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腦動脈炎腦出血。7)其他原因腦出血(煙霧病、夾層動脈瘤、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腦出血。
1.3 其他顱內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7,50(3):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