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家樣,陳全求,韓光明,黃云,張勝昔,李國榮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64)
早熟棉適合于麥 (油) 后直播,可實現糧棉一年兩熟[1]。近年來,長江流域棉區麥(油)后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2],對品種的早熟性及配套輕簡化栽培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棉花新品種EZ9于2018年1月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3],滿足了棉花生產消費市場這一需求變化,該品種是江西省首批審定的適合麥(油)后種植的早熟棉花新品種之一。EZ9等早熟棉花新品種的育成及應用,適應了當前江西省及長江流域棉區棉花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有利于保持棉花生產的相對穩定,對于確保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EZ9是利用KC9704×4916雜交后代,經連續定向系統選育而成的早熟常規棉轉基因抗蟲品種。KC9704[4]是湖北省沙洋監獄管理局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高產轉基因抗蟲雜交棉品種,4916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早熟棉育種課題組從鄂棉13后代中系選的優質早熟棉品系。
2006年配置雜交組合KC9704×4916;2007年海南南繁加代;2008~2009年于武漢及海南連續三代通過卡那霉素篩選抗蟲株,采取集團選擇方式混合種植;2010~2011年連續三代單株單選,并對優良單株自交; 2012年對中選的穩定單株材料進行間比法雙行種植,選優良株行;2013年株系比較試驗,選育出優良株系EZ9 ;2014 年獲得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證書號:農基安證字(2014)第111號;2014~2015年在武昌、黃梅、潛江等地進行品比試驗,并表現突出;2016~2017年參加江西省早熟棉組區域試驗,2017年同時參加江西省棉花生產試驗;2018 年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贛審棉20180007。
EZ9為轉基因常規棉品種。該品種生育期103.0天,植株塔形,株高120.2 cm,出苗較好,子葉中大,葉片較大,莖稈少茸毛,鈴圓卵形,花藥乳白色。單株結鈴12.8個,單鈴重5.0 g,霜前花率93.22%,衣分39.95%,衣指8.0 g,籽指12.2 g。
2016~2017年參加江西省棉花品種早熟棉組區域試驗,2016年平均籽棉產量為3703.5 kg/hm2,比組平均值增產9.51%;平均皮棉產量為1491.0 kg/hm2,比組平均值增產11.56%。2017年平均籽棉產量為2326.5 kg/hm2,比組平均值增產3.42%;平均皮棉產量為922.5 kg/hm2,比組平均值增產2.81%。該品種兩年平均籽棉產量為3015.0 kg/hm2,比組平均值增產6.47%;兩年平均皮棉產量為1270.5 kg/hm2,比組平均值增產7.19%。2017年早熟棉生產試驗平均籽棉產量為2805.0 kg/hm2,平均皮棉產量為1162.5 kg/hm2。
2016~2017 年兩年區域試驗棉樣,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安陽)測定(HVICC校準),平均結果為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5 mm,比強度31.3 cN/tex1,馬克隆值5.2,伸長率5.4%,反射率77.5%,黃度7.5,整齊度84.8%,紡織均勻性指數143.8。
江西省區域試驗抗枯病性鑒定結果:EZ9對枯萎病的相對抗指為14.9,對黃萎病的相對抗指為28.6,屬耐枯萎病耐黃萎病類型。
EZ9適宜在江西省棉花生產區油(麥)后種植。
EZ9的優點是籽指大,出苗較好;株型疏朗,通透性好;早熟性、豐產性、纖維品質、抗性協調較好;其缺點是抗病性一般,在局部枯萎病和黃萎重病田不宜種植。
EZ9作為早熟直播棉種植,由于密度大幅度提高,應降低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量,并適時化控,10月上中旬根據天氣情況可化學催熟脫葉。
播前曬種1~2 d,在5月中下旬搶墑直播,爭取一播全苗,出苗后及時間苗補苗。
由于播種較春棉晚,為做到以密補遲,一般種植密度為67500~75000株/hm2,每穴播2~3粒。
肥料運籌要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增施有機肥,輔施微肥。一般施純氮180 kg/hm2,氮、磷、鉀比例為1︰0.5︰1。做到早施輕施提苗肥,見花后施入其余全部肥料,結合治蟲噴施葉面肥料。
視棉花田間長勢和天氣情況進行化學調控,遵循“前輕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則。一般在6~7葉時用縮節胺7.5 g/hm2兌水225 kg/hm2左右噴霧,10葉左右用縮節胺15.0 g/hm2兌水225 kg/hm2左右噴霧,見花施肥后用縮節胺30~45 g/hm2兌水450 kg/hm2左右噴霧,打頂后5~8 d用縮節胺45~60 g/hm2兌水450 kg/hm2左右噴霧。
適時中耕,起壟培土;立秋前后打頂;遇高溫干旱及時灌水抗旱。
病害以預防為主,優化棉田環境,合理使用藥劑,重點防治蚜蟲、紅蜘蛛、盲蝽象等害蟲,棉鈴蟲重發生年份注意防治四、五代棉鈴蟲。
[1]喻樹迅,王寒濤,魏恒玲,等.棉花早熟性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棉花學報,2017,29(S1):1-10.
[2]詹先進,陳全求,張勝昔,等.當前湖北省早熟棉育種的相關問題與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09,48(11):2685-2687.
[3]江西省農業廳.江西省農業廳公告(第10號)附件2: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八屆七次會議審定品種簡介[R].南昌:江西省農業廳,2018.
[4]胡國祥,涂松林,賀玉貴,等.抗蟲雜交棉新品種鄂雜棉23 的選育與應用[J].湖北農業科學,2009,45(4):42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