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 攀,劉漢忠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病理科,湖北孝感432000)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其惡性程度較低,屬于甲狀腺癌中的高發類型,腫瘤生長緩慢,可在甲狀腺內局限數年,病灶可經腺內淋巴管自原發部位擴散至腺體的其他部位和頸部淋巴結,也可局限數年,故易忽視其性質。隨著近年來大眾生活水平提升,社會節奏加快,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病率正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其臨床癥狀多表現為甲狀腺結節或腫塊,同時伴隨有頸部壓迫、呼吸不暢、咳嗽、咳血及不同程度的惡性腫瘤表現[1-2]。本研究在此條件下,選擇210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分析其術中冰凍病理的臨床診斷效果,現將相關研究成果匯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擇取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10例行手術治療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術中予以冰凍切片方式,術后予以常規石蠟片進行確認,分析其臨床診斷效果,其中男性80例,女性130例,年齡17~81(平均 43.5±8.5)歲,其中,甲狀腺炎 50 例,伴發病癥為結節性甲狀腺腫100例,無峽部病變,120例存在左葉病變,50例存在左右雙側同時病變,經臨床調查分析,患者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基礎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施以甲狀腺手術治療,切除其未固定的甲狀腺組織,選擇書頁狀平行切開組織,保持其內部間隔為0.2 cm,觀察其內部癥狀,醫生需結合指腹加以觸摸,排查可疑病灶,同時充分取材,若見鈣化病灶組織,需待其脫鈣后,制作石蠟切片;儀器選擇:CM1950冰凍機,選擇萊卡刀片,選擇較大的病變組織進行冰凍,控制溫度維持在-15℃~20℃范圍內,將冰凍組織執行切片,確保切片厚度為5 μm左右,將其固定1 min后,選擇伊紅對切片執行染色,持續15 s,隨后給予脫水處理,持續至標本透明,選擇中性樹膠將其進行封固,利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依據形態學表現分為諸多亞型,主要包 括:濾泡亞型,實性亞型,包膜內亞型,彌漫硬化亞型,高細胞亞型,柱狀細胞亞型及嗜酸細胞亞型等;分析觀察石蠟切片與冰凍切片檢測報告,檢測包括指標為誤診、確診及延期診斷等類型[3-4]。術中冷凍切片診斷懷疑為甲狀腺小乳頭狀癌為延遲診斷,經石蠟切片及免疫組化確診病情,假陰性為誤診者,冷凍切片未取到病灶,由常規取材并經石蠟片確診為漏診者。
1.3 觀察指標根據WHO分類標準統計其臨床檢測結果,觀察指標包括誤診、確診、延期診斷等指標;其中誤診標準:假陽性、假陰性;確診:經兩次檢測診斷,其檢測結果基本相符或完全相符;延期診斷:應用冰凍診斷后,仍無法確定其組織類型,未見病變性質,且需以石蠟切片進行診斷[5]。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描述選擇%表示。
2.1 診斷結果經本次研究發現,210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經術中冰凍病理確診例數為200例,確診率為95.2%;其中存在浸潤性行為80例,占總比的38.0%;間質硬化者120例,占總比的57.1%;其中漏診、誤診、延遲診斷共計10例,占總比的4.7%;其多以包裹亞型及濾泡亞型為主。
2.2 病理學特征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大部分呈單發結節,切面呈灰白色或灰黃色,形態呈顆粒狀,且質較硬,可見明顯砂粒感,未見包膜,便捷不規則,小部分可見纖維性包膜,部分可見囊性變,偶見完全囊性變。同時部分病例可見鈣化情況,存在點狀鈣化與完全鈣化之分,另外,間質伴有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大部分為纖維瘢痕樣,腫瘤直徑為1 mm~1 cm,10例未確診患者,其標本切面呈灰白色纖維瘢痕樣,腫瘤直徑均在1 mm~4 mm內;冷凍切片易出現毛玻璃樣核內包涵體等人工假象。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因其體積較小,隱匿性強,因此又將其稱為“隱匿性癌”,臨床診斷率較低,嚴重影響臨床診療;相關研究發現,給予冰凍病理診斷方式,能夠有效提升診斷準確率,因此,選擇一項有效的診斷方式,提升PTMC的診斷效果,是現今醫學工作中的首要課題[6]。
甲狀腺微小癌通常是指腫瘤直徑在10 mm以下的甲狀腺癌類型,甲狀腺乳頭狀癌是甲狀腺癌癥中的主要類型,臨床調查得知,其占比超過85.0%;可發于任何年齡,惡性度較低,可在甲狀腺內局限數年,且發病率日趨提升;其發病因素與激素、遺傳、環境等因素高度相關,其首發癥狀多為頸部無痛性腫塊,因早期癥狀并不明顯,結節微小,導致重視性不強,從而延誤診治;隨病情發展,經臨床檢測,可見甲狀腺中可觸及微小結節;伴隨吞咽而出現上下移動,患者臨床病程參差不齊,同時,少數患者早期亦存在伴隨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性,歲生長素質較慢,但隱匿性強,因此在臨床上其淋巴結轉移比率處于較高水平,在針對較大的病灶類型患者,轉移率較低[7]。其發病因素較為復雜;臨床研究發現,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一旦碘元素缺乏,將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降低,促使甲狀腺激素水平激增,繼而導致其甲狀腺濾泡增生肥大,造成甲狀腺腫大,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病風險,經相關統計發現,高碘飲食是導致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8]。同時,臨床診斷過程中,應用 X線照射,可促使細胞核變形,造成甲狀腺激素合成率降低,繼而促使癌變進程,同時促使甲狀腺損傷,造成其無法產生必要的內分泌素,致TSH大量分泌,造成癌變。另外,因甲狀腺濾泡高度分化的影響,其具有聚碘和合成甲狀腺球蛋白之功能,TSH還通過cAMP介導的信號傳導,從而有效調節甲狀腺濾泡細胞,為其提供生長環境,導致多種類型甲狀腺癌變;但相關數據表明,TSH的刺激反應,仍舊無法完全確定其屬于導致甲狀腺癌發生主要因素,相關內因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9]。經我院病例資料及相關臨床調查可見,女性發病率顯著高于男性,其與性激素與甲狀腺癌的關系高度相關,同時,青年人出現腫瘤的風險相較于成人更高,且導致甲狀腺癌的頸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也比成人早,但預后優于成人;相關分析發現,其與雌激素分泌增加存在一定聯系,因此在研究甲狀腺癌組織中性激素受體中發現,甲狀腺組織中存在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等性激素受體[10]。 截至目前,甲狀腺癌的發病機制及其發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確,但臨床研究發現,其發病相關因素差異巨大,受多種生長因子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其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在甲狀腺激素降低的過程中,可見其對下丘腦和腦垂體分泌產生刺激,繼而促使甲狀腺激素水平紊亂,導致甲狀腺濾泡上皮增生,形成結甲,嚴重情況下將導致惡性增生性病變。冰凍病理診斷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診斷措施,相較于術后石蠟切片優勢明顯,雖其已成為針對甲狀腺狀癌確診的“金標準”,但其過程繁瑣,臨床應用價值不高,術中冰凍病理診斷方式可采用更加便捷、簡單的操作過程;本次研究發現,其診斷準確率更高,可有效檢出其病理類型,可作為觀察病灶的重要依據,具有十分積極的臨床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術中冷凍病理診斷應用于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診斷過程中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發揮細胞印片的優勢,提升圖像特點辨別的效果,鑒別效果理想,結合組織結構異型性明確診斷,強化取材,嚴控診斷標準,能夠有效降低漏診、誤診率,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