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宜昌市五峰灣潭鎮派出所接到灣潭鎮河長辦電話,稱三臺坡村刀槍河河段中游有人放藥毒魚。灣潭派出所民警等立刻趕往現場,經過多番縝密調查,最終找到了投毒之人小林,小林也對自己毒魚一事供認不諱。原來事發當天,小林開車前往五峰釣魚,由于沒有收獲,便起了毒魚的歪心思,當地村民發現后報警。
鑒于小林認錯態度積極,表示愿意接受相關處罰,按傳統處理流程,公安機關將對小林進行行政處罰(罰款、檢討等),讓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
“我們和警方商量后,決定改變處罰方式,既讓小林為錯誤行為承擔后果,又能起到宣傳警示的效果。”河長辦工作人員付華榮說,經與小林商議,對其懲罰措施包括:向河段投放5千克魚苗、向三臺坡村民道歉,“發微信朋友圈,警示身邊親朋好友”等。“我當時有點懵,本以為會受到罰款等處罰,沒想到會讓我在朋友圈認錯。”小林告訴記者,這種特殊的處罰措施他愿意接受。
“因為我在灣潭刀槍河放藥捕魚,對河道生態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現自覺進行補救。本人還誠摯的向灣潭人民道歉,保證不再犯類似錯誤,并當好義務宣傳員。希望大家都引以為戒……”5月17日下午,小林按照約定,在朋友圈發布了“認錯帖”。
“大家都很支持,效果很好,也讓我長了記性。”小林說,發帖不到1小時,就有250多個微信好友點贊支持,還有朋友打來電話對他進行教育。當地政府公眾號對小林的帖子進行轉發,五峰、鶴峰、宜都等地不少河長都對這一創新表示認可,并詢問了相關細節。“小林和我孩子差不多大,正是人生成長期。把傳統的處罰改為適合他們的方式,效果更好。”付華榮告訴記者,按照傳統方式,可對小林進行2 000元罰款。罰款交了、事情了結,當事人的思想是否能轉變呢?小林在朋友圈發認錯帖,勸導大家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效果不是一次罰款所能取代的。
五峰灣潭鎮派出所轄區面積大、山林、溪流交錯、人員分布廣,在河道保護等宣傳中,一直在探尋更好的方式。該所警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對年輕人的網絡交流方式更了解。
調查中,民警發現,小林喜歡上網,經常在微信發視頻,不少網友與其互動。警方便和河長商議決定,“借道”小林的愛好,達到教育目的。在依法依規、征求當事人意見的前提下,讓小林通過朋友圈認錯,精準的影響到其周圍的人。跟蹤調查顯示,這條認錯帖得到了小林在鶴峰、五峰、甚至外省朋友的認可,影響面很廣。
如今時隔近1個月,當地未出現毒魚、電魚等行為,對小林的“特殊處罰”更成為居民熱議的話題,起到了警示作用,也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鑒。
(據三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