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孔一穎 高曉霞 金亞平 李奕雯 通訊員 粵海漁/文
11月30日,國家海洋督察組第五組(廣東)基本完成第一階段省級層面督察工作,正式進入下沉督察階段。隨后,國家海洋督察組(第五組)分為4個小組,對廣州、深圳、湛江、珠海、汕頭等14個地市開展為期兩周的下沉督察。按照計劃,督察組于12月2日、3日,在汕頭、湛江兩市兵分多路,分別乘坐海監飛機、海監船、海監艇等,對兩市圍填海情況、海域海島使用情況以及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行海陸空立體核查,通過立體協同配合,督察人員圍繞核查目標進行數據采集和影像資料拍攝。
在海洋督察工作第一階段,根據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督察組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把脈體檢,開方督辦”的定位,通過聽取匯報、調閱資料、個別談話等多種形式,緊緊把握圍填海管理這條主線,重點督察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資源環境問題、落實主體責任等情況。同時,督察組還將根據工作安排,對廣東省2017年上半年海洋資源環境管理的總體情況進行例行督察。
督察組開通了舉報電話受理群眾來電、信訪舉報,每日轉交并督辦。廣東各地區各部門建立機制、協調聯動,落實國家海洋督察組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齊抓共管,立行立改,對轉交案件快查快辦,積極整改。為回應社會關切,強化社會監督,廣東省加強立行立改情況的信息公開和宣傳報道,交辦案件及辦理情況及時在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國家海洋督察專題網頁予以公開,方便公眾查詢。
截至11月29日,督察組共收到群眾來電舉報136個,受理104個;來信舉報9個,受理7個;累計向廣東省交辦轉辦111個,收到反饋66個。邊督邊改、立行立改,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海洋資源環境問題。

立體核查現場
據介紹,下沉督察是督察組進駐廣東的重要環節。根據工作安排,督察組分為4個小組,對廣州、深圳、湛江、珠海、汕頭等14個地市開展下沉督察,為期15天左右。重點調查核實省級層面督察聚焦的海洋資源環境問題特別是圍填海管理方面的問題,根據工作需要走訪相關部門和調閱材料,與相關負責人個別談話,并核實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的整改情況。下沉督察期間,督察組將調動海監飛機、船舶、無人機等,海陸空結合,對重點區域開展外業核查。
2日上午10時,在汕頭東部經濟帶上空,一架海監B-2845飛機正在盤旋,飛機上,國家海洋督察組工作人員在完成拍攝取證工作。
據介紹,11月2日當天,督察組兵分多路,分別乘坐海監B-3845飛機、海監71船和兩艘海監艇等,對汕頭市圍填海情況、海域海島使用情況以及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行立體核查。先后巡查東部經濟帶整體填海項目、南澳島填海項目、雞心嶼開發利用狀況和練江入海口海域、養殖用海等疑點疑區。通過立體協同配合,督察人員圍繞核查目標進行數據采集和影像資料拍攝,并對南澳縣有關項目進行資料核查和現場抽查、測量。
一天后,在離汕頭800余公里的湛江,也同樣啟動了“海陸空”立體核查的方式。當天下午13時許,督察組分別乘坐海監直升機B-7112,海監9084、9080,9088等三艘執法快艇,對湛江市建設用海、填海造地項目進行巡查摸排。據介紹,當次的立體核查重點區域為湛江港、東海島、硇洲島、特呈島等地。海監直升機機動性能高、速度快、監視范圍廣,海監船能夠迅捷地巡查大面積海域,船機協同核查與陸地核查相互配合互為補充,多手段實施督察,確保對項目現場核查無死角。
據介紹,現場外業核查是國家海洋督察下沉督察階段的重要環節。督察組實地調查核實前期省級層面督察聚焦的海洋資源環境問題,特別是圍填海問題。核查的具體內容,包括落實國家關于圍填海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圍填海項目審批、圍填海執法等情況。
此舉旨在與各沿海地市一起,“摸清、摸透、摸實”海洋資源環境狀況,幫助地方政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推動健全海洋資源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提升“管海”“護海”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