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木
紛紛擾擾的2017年即將逝去,這一年留給人們印象深刻的事情頗多。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沖擊著人們的思維,改變著人們的觀念,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共享經濟等大行其道,推動著創新創業風起云涌。
若說創新創業與共享經濟這些新鮮事物就不能不說共享單車了,年初時,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紛紛現身街頭,赤、橙、黃、藍、綠等各色單車閃亮登場,大大便利了人們出行。然而,隨著秋風的吹起,一些品牌的共享單車也凋零起來,街頭上的共享單車的顏色消失很多,眼下大多是黃、橙兩色單車了。
據媒體報道,繼悟空單車、町町單車等共享單車公司倒閉之后,小藍單車被曝也陷入了危機,官網已處于癱瘓狀態,熱線電話無法接通,官方APP無法正常登錄。網絡上相繼出現了一些報道指向小藍單車已經倒閉,HR甚至已經開始在甩賣辦公家具。之后有報道稱,小藍單車公司內部已經人去樓空,僅剩部分技術人員。據稱,目前小藍單車拖欠供應商款項高達2億元,涉及70余家供應商。
共享單車燒的是錢,玩的是規模。摩拜一代的造價大約2000元,小藍單車也不吝成本,其發布的一代產品造價就達到了1000元,二代產品Blue gogopro幾乎與摩拜一代檔位持平。小藍單車對外稱單車投放總量為70萬輛,即便全部按照一代產品造價1000元來計算,總成本就已達到了7億元,而其披露的融資總額卻僅有4億元。
燒錢的共享單車,一輛車的造價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資金才能夠搶奪市場并且維護經營,誰的資金足夠多,誰的勝率就大了。然而共享單車是一個損耗極強的行業。投放在市場上的單車無論是自然損壞還是被惡意毀壞,對于企業來說面臨的都將是難以估量的損失。而單車的損壞只能依靠繼續投放新的單車來彌補,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對于企業的資金實力考驗不小。
所以,那些規模小,得不到資本青睞的公司,就默默死掉了一批。而曾被市場稱作第三大共享單車品牌小藍單車,雖說頗具規模,無奈資金鏈斷裂,只得倒斃在途中。
盡管資本始終青睞與互聯網相關的創新企業,這些年來不少風投也在看好一些與互聯網相關的創業企業,并在他們身上注入了大筆資金。然而,2017年這些與互聯網相關的企業,依然延續著2016年以來的倒閉潮。譬如,京東到家上門服務。2015年4月,京東集團基于傳統B2 C業務模式向更高頻次商品服務領域延伸發展出的全新商業模式,也是京東2015年重點打造的O2 O生活服務平臺。2017年1月11日京東到家發出公告:因公司運營戰略的局部調整,京東到家擬對到家服務商戶終止提供平臺服務,并將于2017年2月10日解除雙方服務協議,同時對相關商戶進行平臺下線處理。業內人士分析,京東到家發展不足兩年就宣告失敗,其原因之一是上門到家O2 O并不被市場看好。
智能技術雖說是眼下的熱點,但并非貼上了智能標簽就能站在市場的潮頭上,溺水身亡的也大有人在。斯凱智能是一家無人機公司,2017年年初因產品滯銷積壓,導致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倒閉。斯凱智能的倒閉并非孤例,從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Parrot、億航、零度等多家無人機行業公司都傳出了裁員消息。

連鎖反應 梅逢春
當站在風口之時,豬也能飛起來,但是風過后呢?對于企業的融資坊間描述說,喧聲震天的A輪,戰戰兢兢的B輪,無路可走的C輪。資本市場的變化,市場競爭的大浪淘沙,無數創業公司開始從初期的狂奔變得步履蹣跚,甚至倒斃在路上。所以,新年伊始,想想那些倒斃在路上的“兄弟”,站在風口時要冷靜,待到風過后更要總結經驗和反思教訓。無論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也好,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共享經濟也罷,企業首先應該給客戶提供的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產品和服務。不是說什么東西只要貼上創新標簽,就馬上能變成“金雞”生出“金蛋”,就能馬上站在行業潮頭上,就能成功。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共享經濟確實是好東西,可以重塑模式,降低成本,但它也有其規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粗暴炒作,最終受傷的不僅是一些企業,還有那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