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孫昊
正如本期專題開始所提到的那樣,創新已經成為了所有企業在宣傳時必定會提到的要素。經歷了新常態時期的產能過剩,設備商痛定思痛,意識到只有推出新產品,才能跳出產品同質化和低價競爭的泥潭。但隨著人們對新概念、新產品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整個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開始滑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會發現,總有一些言必稱新概念,嘴邊上一定要掛著創新的同行出現在我們身邊,與其說創新體現在了產品上,更不如說是掛在了招牌上。

當然,沒有創新,行業就沒有發展,但創新更該存在于研究部門,體現在生產線,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噱頭,在推出新產品的時候用來吸引眼球。如何把握用戶的需求,根據需求進行創新,既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又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還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首先要積極調研,通過一線的銷售與售后人員與客戶的互動,了解產品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需要添加哪些新功能;之后,研發人員要根據客戶需求制定出新產品方案,在通過工序、材料等方面的優化,才能真正打磨出一款過硬的新產品。因此,國內外許多優秀品牌在推出新系列產品的時候,說是“十年磨一劍”都不為過——一個完整的研發周期是新產品質量的保障,只有在各項研發程序上都投入熱情、心血和智慧,才能真正實現創新。
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陸大明院長曾經說過,設備制造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要以需求為導向,追求更高的效率、更少的能耗、更全面的功能,而不能僅僅滿足于一些細枝末節的所謂創舉:加個擋板,換個涂裝就宣稱是“新產品”,這種方式不是真正的創新,而是對采購者的誤導。創新的過程本質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是將力量、效率與美融合在一起,放在客戶需求的鐵砧上反復錘煉的力氣活。無論是從無到有,還是在原有產品上的改良,創新最終總是要落在產品上,落在服務上,落在滿足客戶的需要上,落在客戶的使用體驗上。在這個創新為王的時代,誰讓客戶實現了價值,誰就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客戶與企業都實現了自身價值,整個物流行業的大發展就有了保障。
因此,不讓創新成為噱頭,而是成為真正落地,為需求服務的法寶,是行業進步的需要,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企業來說,要腳踏實地發展,不跟風不盲從,不能看到什么設備火了就頭腦發熱,不顧自身情況地“蹭熱點”。總而言之,創新應該是物流設備行業發展過程中永恒的主題,而不是一個特殊時期拿出來大炒特炒的所謂熱點,相信隨著更多企業認識到真正的創新對產品完善的重要性后,中國市場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