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孟英,王金蓮,王捷,楊鳳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骨外科,四川南充 637000
股骨頭壞死屬臨床病理演變過程,早期初發與股骨頭負重區域,在應力的作用下,壞死的骨小梁結構出現損傷,如顯微骨折與針對損傷骨組織修復過程等[1]。導致壞死的因素不及時消除與完整修復,經損傷持續可能導致股骨頭結構出現改變、股骨頭塌陷、關節炎癥、變形等,甚至于造成功能障礙[2],目前臨床治療中主要以手術為主。臨床護理路徑(CNP)即根據患者疾病或手術而制定的針對性治療護理模式[3],依據院內臨床路徑發展小組(CPDT)內諸多成員而制定標準化治療護理流程的臨床路徑表,在實施中護理人員可直接通過表內護理流程使患者從入院至出院進行護理作業,此模式應用于臨床中可顯著提高醫療護理水平與安全性,降低相關醫療費用,據大量報道顯示CNP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4]。該次研究將CNP引入至股骨頭壞死圍術期護理中,采取將該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72例股骨頭壞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護理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資料,現報道如下。
將該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72例股骨頭壞死患者設為研究對象,納入該次研究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根據患者臨床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6例,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 32~80 歲,平均年齡(53.3±2.7)歲,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分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4例,全髖關節置管術12例,死骨清除打壓植骨術10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 17 例,年齡 32~80 歲,平均年齡(52.8±3.1)歲,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6例,全髖關節置管術10例,死骨清除打壓植骨術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基礎護理、指導用藥、檢測病情變化、健康宣教等。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臨床護理路徑,通過入院對患者資料分析,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家庭經濟情況、癥狀程度等,制定具有針對性護理,主要內容主要可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心理疏導:手術治療前,患者常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緊張、抑郁等負面情緒,對疾病的治療與護理帶來影響,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入院后親切接待,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掌握其心理情緒變化,制定針對性心理疏導計劃,同時給予患者普及手術治療的方式、流程等,為期講述手術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必要性,手術治療的基本原理、預期效果及圍術期期間相關注意事項等,此外,應向患者主動介紹該次操作的主刀醫師,與責任護士,使患者對手術治療技術的認知得以有初步了解,致其對手術治療報以積極面對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療依從性。②體位護理: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需指導并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靜修,同時可適度將其雙下肢外展,以患者髖關節保持20°姿態為準,患肢則最好保持在15°左右屈曲,對其踝部兩側給予制動措施,如將軟墊等物體至放于兩腿之間,同時指導患者盡量保持足尖向前狀,此期間應定時巡查,預防患者患肢出現內收、屈曲、盤腿等動作,同時對其手術部位給予監測,并遵醫囑行抗菌、消炎、促進恢復等藥物服用,此外此期間患者飲食應給予相應指導,避免患者攝取刺激性食物,多以補充機體維生素類食物,促進傷口愈合等類為主。③創面與引流護理:患者術后留觀期間應密切關注患者手術切口愈合情況,日常保持其創面清潔、干燥等,若患者切口出現滲血或滲液表現,應考慮出現感染可能性,及時給予切口消毒、消炎并及時給予更換敷料措施。而對置有負壓引流管的患者護理中,需定時檢查,避免管內堵塞、不通暢等不良情況的發生,對其引流液顏色、性狀、引流量等表現給予實時監測,必要時應及時報告、及時處理,此外,如患者出現72 h引流量≤50 mL左右時,應考慮是否可以遵醫囑進行拔管,此過程中,應注意需嚴格遵守相關標準行無菌操作,避免患者因拔管處理不當導致感染情況的發生。④康復訓練:待患者病情相對穩定后,可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給予制定適量、漸進的下肢功能恢復計劃,如在患者手術完畢第一天,護理人員可通過鼓勵、指導、協助患者對其患肢股四頭肌靜止性做輕微收縮鍛煉,但此期間應注意提醒患者運動量不宜過大,同時期可對患者踝關節給予相應背伸趾屈等訓練,同樣適量即可,期間應注意避免患者患肢髖關節出現內收或外旋,在術后5 d左右,可行簡單、適量的髖關節功能訓練,如指導患者將床尾皮帶拉住行簡單引體向上訓練,但此前期應注意旁邊需家屬或護理人員進行協助、保護,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⑤出院指導:根據患者病情發展情況、趨勢對患者癥狀給予出院評估,對可出院的患者應給予相應指導,并叮囑患者定期返院復查時間,指導并鼓勵患者日常持續進行適度的康復訓練,以運動量適中即可,避免量過大導致傷口撕裂、髖臼破損、關節脫位、關節腫脹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此外,患者日常食物攝取應根據了解患者的資料信息,給予針對性建議,康復期間飲食應注意盡量多攝取易消化、清淡、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等類食物為主,同時為其講述日常生活習慣的健康養成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患者體質,縮短其康復時間,此外日常休息、睡眠時間應給予適度安排,在保證充足的情況下養成健康的作息時間,使損傷部位得以盡快康復。
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評分與滿意度,其中護理質量評分采用護理服務質量評分表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則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數據收集,共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指標,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x±s)與[n(%)]表示,分別采用 t檢驗與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后統計分析,數據回饋后發現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護理前,且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與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股骨頭壞死的癥狀與體征在臨床中呈多樣化,而并同時間、發作程度也均不相同,但均以病理演變為基礎[5]。病因治療是現臨床中主要治療方式,可終止病變進展是其轉歸良性的關鍵,在保護已壞死的組織的同時,經過生物學反應對患肢骨再生、病變組織進行修復作業,進而使之得以功能完善,恢復承重能力,預防股骨頭變形塌陷。除此外,臨床手術治療后,另一個關鍵治療在于對患者給予減少負重、行走、功能康復訓練等[6],降低患肢股骨頭負重區的載荷,盡量避免減弱骨組織出現顯微骨折或塌陷,在恢復中后期可指導患者多做減壓式運動訓練,如游泳、跑步、騎自行車等,加速功能恢復。此外股骨頭壞死病變區較難采用藥物干預,因其組織反應,及衰減的成骨再生能力,無法靠藥物進行治療,因此現臨床中沒有任何一類藥物是靶向特效藥[7],用來專治股骨頭壞死的,但在治療或恢復中仍可使用輔助類促進骨與軟骨生長或營養給予的藥物,為患者治療與康復提供加速動力。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對臨床服務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常規護理方式于現臨床中已逐漸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臨床護理路徑的出現改變了常規護理的處境,以其全面、個性化、針對性、綜合性等優勢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是通過患者入院后經主治醫師與資深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評估、一般資料了解后制定的護理模式,在實施此護理方式中不僅得已滿足對患者疾病的功能恢復、不良情況的預防[8],同時經過規劃后的護理方式更能避免各種資源的浪費,對護理人員職業素質起到了提高作用,更易獲得患者認可。從該次研究結果處可以看出,經護理后統計分析,數據回饋后發現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護理前,且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與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提示,股骨頭壞死后可累及至髖關節處,導致患者功能障礙的程度則取決于患者病因能否得以終止、病理是否可以改變與修復[9],與臨床治療中,病因消除是停止、逆轉股骨頭壞死病變的先決條件,對股骨頭未發生塌陷變形者,通過病變修復與圍術期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功能訓練等可獲得較好恢復效果,使髖關節功能無礙,進而得以有效提高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與患者對護理的認可度。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股骨頭壞死圍術期的護理中可達到滿意效果,利于提高臨床護理質量與效果,提升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進而維護護患關系和諧,具有重要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1]劉瑜,陳芳.自體干細胞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手術室圍術期護理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3(12):435-439.
[2]鄭志娟.老年股骨頭壞死圍術期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6,6(3):55-56.
[3]石麗娜.舒適護理在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病人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18(8):2278-2279.
[4]馮利霞.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股骨頭壞死圍術期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6,5(1):639-640.
[5]張曉芳.老年股骨頭壞死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措施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21(11):4238-4239.
[6]遇偉君.臨床護理路徑在股骨頭壞死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20(14):243-244.
[7]孫瑜,黃小琴,金紅燕,等.整體護理在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圍術期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16,24(6):83-85.
[8]郭小榮,蔣芙蓉,崔巧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股骨頭壞死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J].甘肅醫藥,2016,11(3):872-873.
[9]吳榮.股骨頭壞死患者介入治療的圍術期護理心得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9(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