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成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影像科,內蒙古通遼 028000
足部骨折屬于極為常見的一個骨折部位,大約是全身骨折的4%[1]。采取X線對足部骨折患者進行檢查,屬于該類骨折初步診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但是,由于人體足部的解剖結構相對復雜,重疊多,采取X線檢查很難全面地顯示患者的骨折部位結構,很容易因關節面塌陷、關節移位、骨折碎片等影響檢查結果,進而出現誤診、漏診等,延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目前,MSCT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其掃描的速度非常迅速,同時后處理技術極為先進,能夠顯著提升診斷效果,為臨床提供高質量圖像[2]。采取MSCT技術對足部患者進行檢查診斷,能夠全面顯示出患者骨折的信息,幫助臨床治療有效的治療計劃,促進患者盡快康復。為了對比該種診斷方式與傳統X線診斷足部骨折的應用價值,該研究隨機抽取了該院骨科收治的20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借助數字隨機抽取的方式,從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治療的足部骨折患者中,抽取200例作為該研究的對象?;颊咧心行耘c女性各為100 例;年齡范圍均在 13~66 歲間,平均是(38.5±10.0)歲。骨折原因:80例為交通事故所傷,50例為高空墜落所傷,40例為扭傷,30例為其他。所有患者對于該研究均已經知情,并且簽訂同意書,先進行常規的X線片診斷,在進行MSCT檢查診斷。
200例患者先行常規的X線片診斷,拍攝患者足部正側位、正斜位以及跟骨部側位平、軸位片。之后在行MSCT檢查,選擇Philips Briliance16 MSCT進行掃查,將管電壓設置為120kV、管電流設置為150~200 mA、螺距設置為0.938,掃描野為200~250 mm、機架旋轉的時間是0.75 s、探測器組合設置為16×0.75 mm、層厚與間距均為1 mm,同時對患者足部雙側進行檢查,且掃描額范圍從外踝上方5 cm處一直延伸到整個足部,然后分別采取卷積核B20、B70掃描重建和處理。最后,由骨折臨床2名醫師共同運用容積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處理技術處理原始圖像,并分析其結果[3]。
所獲數據均借助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線對足部骨折檢出率低于MSCT,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方法對200例骨折患者的檢出率對比
X線檢出的122例骨折患者共檢出骨折160處,所占比例80.0%;MSCT檢出160例患者骨折共188處,比例是94.0%,兩種檢查方法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足部骨折患者的臨床診斷,以往常選擇X線平片進行檢查診斷,其具備經濟、快捷、操作簡單等諸多優點,能夠對多數骨折做出準確診斷,特別是對于單踝骨折,檢出率較高。但是,這種檢查方式對于部分復雜的骨折或者伴隨足骨骨折患者,則檢出率較低,這是由于足部骨的組成骨非常多,且屬于不規則骨,容易出現重疊,增加診斷難度,很容易引發漏診誤診。除此之外,X線平片難以準確判斷出復雜骨折移位情況、骨折周圍的軟組織損傷等。而采取MSCT進行診斷,借助容積掃描顯著提升了掃描速度,且能夠有效避免發生重疊、漏掃等,還能及時采集原始數據并通過其重建處理技術,明確患者骨折部位及分型等,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完整的影像學資料[4]。
MSCT的VR、MPR與MIP均屬于其后處理技術,其中,MPR屬于簡單、常用的二維重建術,能重建處理原始橫斷面的圖像,便于獲得橫軸位、冠狀面以及矢狀面、任意斜面等二維圖像,并且具備較高的分辨率,在此基礎上能夠更好地分辨橫斷面情況,進而多方位、多角度分析掃描圖像,從最大程度上對患者骨折的部位、骨折線走行、骨折移位的程度、骨折面的塌陷程度、游離骨碎片的數量及大小等等進行觀察,對于部分細小的骨折同樣能清晰顯示出來。此外建立軟組織薄層MPR重建,可以觀察肌腱密度、形態、走行、周圍脂肪間隙情況,對于肌腱損傷程度等進行有效診斷分析。MIP處理技術能夠將原始圖像內大密度像素投影到同一平面,形成重建圖像,這樣能夠真實反映足部各組織存在的密度差異,進而清晰顯示骨折細節,特別是微小骨折、隱匿性骨折等,均能有效顯示出來。VR技術屬于MSCT三維重建技術,能置管、立體、清晰顯示出患者足部足骨骼的解剖關系以及組織情況,調節重建曲線和衰減軟組織信息并在骨去除重組技術下直觀觀察到患者骨折部位、骨質塌陷、以及骨折累及的關節面、骨片分離、移位等等情況,可以顯著提升足部骨折診斷效果[5]。除此之外,MSCT掃描的速非常快速,在10 s內就能完成對整個病區的掃描,檢查過程中無需搬動患者,對于部分急診外傷的檢查診斷十分適用。該組中,MSCT對足部骨折以及骨折部位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X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多排螺旋CT及其后處理技術在足部骨折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1]孔飚.多排螺旋CT及其后處理技術在足踝部損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10(18):80-81.
[2]徐海濤,王鵬飛,殷亮.多排螺旋CT及其后處理技術在足部骨折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2,10(14):131-132.
[3]楊軍.多排螺旋CT及其后處理技術在踝關節骨折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3,23(12):132-133.
[4]魯海峰,陳濤,齊小偉,等.多排螺旋CT后處理技術對足跟創傷中隱匿性骨折的應用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14,11(6):648-649.
[5]余才鋒.多層螺旋CT及其后處理重建技術在骨關節撕脫性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14,20(6):60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