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月15日文章,原題:西方引入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世界秩序 歐洲盟友們指責美國退出世界事務是自私之舉。眼盯著與中國的300億歐元貿易逆差,法國人正大贊他們總統對北京的“重大訪問”是“在美國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造成的真空中”重啟歐中貿易關系的機遇。德國人對法國人的得意嫉妒得要命。同時,法國人和德國人正效仿美國,姍姍來遲地推動“公平和互惠的”貿易政策。
馬克龍訪華期間多次提到“互惠”一詞。無獨有偶,德國接連幾個月抱怨中國未能遵守雙邊貿易和投資關系中的互惠原則。中方則提醒馬克龍,若想在可能適合北京需要和利益的領域從中國的“雙贏合作”獲利,還須“務實”。
不然中國還會怎么做呢?自上世紀中國領導人發起經濟改革以來,歐洲人爭先恐后地要從美國轉移給中國的財富和技術中分一杯羹。
上周與馬克龍會晤后數小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就忙著接待尋求“高層交流和深入合作”的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議長組成的大型代表團。一天后,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在推特上談到“與習主席很棒的會面和開心的用餐”,推進中英關系“黃金時代”……
不,沒有所謂美國留下的“真空”。華盛頓似乎無所不在,但(如今)版圖和領地已然改變。美國曾不遺余力建立并推進的全球貿易金融體系,已造就反對西方的世界秩序的新權力中心。
在美歐,那些對中國收購其公司敲響警鐘的人,顯然是忽視了基本的經濟學法則。中國人只是以資本外流的形式重復利用其經常賬戶盈余而已。不要忘了,國際收支差額必須平衡。中國人也沒有從其貿易順差中竊取數萬億美元,而是在美國默認每年創下5000億美元貿易逆差的國際貿易體系中掙來的。
美國人和歐洲人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恢復對稱性貿易調整,避免將來過度的經常賬戶失衡。與此同時,中國人輕輕松松發大財。如今他們從對美貿易中積累了數萬億美元,用這些錢令本國經濟現代化,強壯軍力,在朝鮮半島沖突中發揮關鍵作用……
這僅僅是開始。美國宣稱,北京的“一帶一路”項目及其“合作共贏”口號只是用來削弱西方世界秩序的工具。華盛頓的歐洲盟友們卻不這么看:他們更愿意基于互惠條件隨中國起舞,或者就是追求一種“黃金關系”外交。
單打獨斗的美國可能會意識到,它能實質性影響中國經濟和安全政策的手段有限。那很可能促成與“合作共贏”及北京提出的中美全球共同主導式大國關系相一致的務實方案。如此一來,歐洲和亞洲那些不想在中美之間二選一的人都放心了。然而,這距離美國當前把中國列為關鍵“戰略競爭對手”和“修正主義國家”的定位相去甚遠了。這也將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新秩序。▲(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