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飛+羅森+史庭宇
【摘 要】本文論述創造力的界定、傳統創造力評價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合理科學的創造力評價指標、方法及實施原則,并結合基礎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情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針對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提出相應的創造力評價方案。
【關鍵詞】基礎教育 學段 創造力 評價方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B-0006-03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不僅僅是錢學森個人的追問,而且也是當代國人對中國教育的詰問。毋庸置疑,如何進行創新人才培養已成為日后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本質和核心就是培養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即創造力)。
一、創造力的界定及其評價改革
(一)創造力的界定
我國關于創造力系統的、科學的研究,是從 20 世紀 40 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開展的創造教育的實驗開始的。關于創造力的內涵每個學者都有自己的界定。美國學者盧伯特指出“創造力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的且適當的產品的能力”。斯滕伯格構建了創造力三側面模型,并認為“創造力就是能產生某種新價值、新產品的思維能力”。阿瑪布麗認為“創造力是幾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幾種因素分別是工作動機、領域技能和相關創造力技能。”安姆貝爾把創造力描述為任務動機、專業相關技能(領域相關的知識和能力)以及創造力相關加工這三者的匯合。羅茲曾收集數十篇有關創造力定義的文獻,認為創造力涉及四個“P”,即“創造的人”(product)、“創造的過程”(process)、“創造的產品”(production)以及“創造的環境”(place)。泰勒等人與羅茲的觀點基本一致。基于以上的文獻要義,本文認為創造力是創造者依據特定的目標和要求,整合已有的一些信息和資源,發揮主觀能動性,開放思維和想象,產生出某種新的、獨一無二的、有用的產品的能力。
(二)傳統創造力評價改革的必要性
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即已受到教育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錢學森先生認為,我國學校沒有按照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模式去辦學,目前有關創造力研究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為主。心理學方面多采用實驗和實證調查研究,集中探討創造力產生和發展的心理學基礎。教育學方面,以文獻和理論研究為主,欠缺實證研究,研究內容多為幼兒園一線教師的實踐感悟、理論思考和教育建議。此外,我國目前的教育評價觀和教育評價實踐也有很多不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地方。傳統教育評價追求通過技術手段控制的傾向,使臣服和被臣服的控制關系影響越來越嚴重,使得學生不知不覺中走進束縛其創造力發展的架軛。由于這種“應試式”評價,人的潛能只是部分而非充分被挖掘、低層次而非高水平發揮。因此提出合理科學的創造力評價方案、構建關于我國各學段創造力評價的科學有效的指標體系勢在必行。
二、創造力評價指標、方法及實施原則
(一)創造力的評價指標
創造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可以基于如下具體指標維度來進行,包括知識含量、愛好范圍、思維想象力、個人研究能力、反思創新能力、能動探究能力、開放思維和收斂思維、靈感、自信、堅毅與耐力以及內在驅動力。以上 12 個維度是依據現有理論,基于對前人研究的梳理總結而得出,涵蓋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人格以及基礎知識等數個方面。其中創造性思維還包括了批判性思維、開放思維及收斂思維等;創造性人格涵蓋了自信、堅毅和冒險精神;而基礎知識往往被看作是創造力產生的基石,是評估學生創造力最基本的指標之一。
(二)創造力的評價方法
目前,比較主流的評價指標和方法有發散思維測量、創造性人格測評、創造性產品評價等。
1.發散思維測量是對創造過程的評價。其主要來源于吉爾福特的兒童創造力測驗中認為的“創造力的表現在于發散思維”的觀點。其評價的指標一般為思維的變通性、靈活性與獨特性。隨后托蘭斯于 1996 年編制出“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以游戲的形式對詞匯創造思維、圖畫創造思維及聲音的思維進行測驗,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2.創造性人格測評。其主要從人的興趣、態度和人格等方面來測評,通常是以自陳式量表來判定你是哪一類人。例如“威廉斯創造性個性傾向量表”含有好奇心、想象力、冒險性、挑戰性四個分量表;“發現才能團體問卷”可以用來測試中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喜好,以及其靈活性、獨特性、堅韌性等有利于發揮創造力的習性;此外還有創造性人格自陳量表“你是哪一類人”。
3.創造性產品評價。即從創造性成果的角度進行的測評。關于創造性產品的測評工具,應用最廣泛的是同感評估技術(CAT),其主要是對人的語言、藝術、表演等相關創造性作品的測量。
此外,對于創造力的評價方法還有主觀評定法、創造力實驗法、檔案袋評價法等。
(三)創造力評價實施的原則
1.測評工具的選擇。在使用專門的評估工具來評估學生的創造力時,首先需要了解評估工具的理論出發點,評估工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評估工具適用的學生年齡和階段等。選取恰當的評估工具是科學有效地進行創造力測量的先決條件。
2.測評者的選擇。對創造力的評價可能因為不同的測評者而產生差異性的結果,為提高測評的可靠性程度,保證其信度和效度,應對測評者有嚴格的要求或專業的指導及培訓。
3.測評工具的綜合化。多種多樣的測評工具都有其適用的范圍和主要測評的方向,為了使對創造力的測評更加全面,完整反映學生的創造性水平,就要采用多元多維多種測評工具,綜合進行評價。
4.客觀理解評價結果。測評工具都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其測評結果僅僅可作為對創造力評價的某些參考。需要我們能夠客觀理解評價的結果,這也是進行創造力評價的基本原則。endprint
三、各階段創造力評價方案的選擇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提出創造力評價方案,具體則表現為把實驗法與文獻分析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過梳理創造力研究的發展歷史,總結歸納已有的代表性的創造力評價工具或方法。其次結合一系列綜合實驗活動,從創造力評價指標出發,力圖發現適用于各階段學生創造力評價的方法,以期為我國基礎教育各學段學生的創造力評價提供理念與實踐上的啟示。
(一)學前階段創造力評價
3-6 歲的幼兒,正處于人生中創造力發展的萌芽時期,杜德克等人研究后提出:只有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下,幼兒的創造力才會被激發出來。對幼兒創造力的評價,一般是通過創造的新穎性、獨特性、價值性三個維度來進行的。由于幼兒的特殊階段性,筆者認為對幼兒創造力評價應基于針對幼兒開展的實驗活動及課程,對幼兒的創造性活動從時間、地點、主體、領域、主題、環境及操作材料、教師指導語、活動效果等進行觀察、記錄及總結,將教師或觀察者的評價視為創造力評價的指標,并進行分析,得出一定的結果。(詳見表 1,下同)
(二)小學階段創造力評價
小學階段是個體獲取知識、積累經驗的開始,小學生的創造力更多地表現為隱性的創造力,我們認為小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可能與其對個體創造性的認知能力和人格特質兩個方面存在相關性,但又考慮小學生尚未形成完整的個體人格以及創造性人格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從創造性思維角度宜采用“托蘭斯創造性思維詞匯測驗”來考查小學生的創造力。
(三)初中階段創造力評價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從童年期向成熟期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創造力與學前、小學兒童相比,有其明顯的優勢。第一,創造力更多地帶有現實性的特點。不再像學前、小學兒童那樣帶有主觀的幻想色彩;第二,初中生的創造力帶有更大的主動性和目的性,能夠自主地提出新問題,并進一步采取行動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三,初中生的創造力更為成熟,其創造力在深度上、科學性上遠超過小學、學前段的學生。因此,可選取“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對其創造性思維進行評價,可采用“威廉斯創造性個性傾向量表”對其創造力個性方面進行簡單評價,從而更好地把握初中生在創造力思維與個性方面的獨特性。
(四)高中階段創造力評價
高中階段創造型人才分類繁多,如技能類、文學類、藝術類等,不同類型的創造型人才擁有差異性的創造潛能。最主要的是,高中階段的學生能夠產生更多創造性產品。因此,對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創造力評價的方法必須是多元化的,不能簡單地運用單一形式的定量或定性評價,而應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創造力評價方案或者采取綜合性多樣化的創造力評價體系。因此,結合前文所述,與初中生類似,在對高中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的評價,可選取“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在創造力個性方面的評價,可采用“威廉斯創造性個性傾向量表”以及創造性人格自陳量表;加之,在創造性產品方面的評價,可運用同感評估技術;在其他方面亦可結合創造力實驗法、檔案袋評價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查。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論述,表明創造力在各學段教育中的重要性。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各學段必修課程必須得到各方重視,這是對我們民族和國家一代新人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甚至是未來生存狀況的高度關注。而對于學生創造力的評價并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學習一種更有利于學生的創造力發展的形成性、促進性的評價。
【參考文獻】
[1]Amabile T M.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M].Springer New York,1983
[2]董 奇.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俞國良,曾盼盼.中小學生創造力的測量和評價[J].山東教育科研,2001(3)
[4]李 平.中小學生創造力的測量和評價[J].教育文匯,2002(8)
[5]李志鴻,周云祥.國外對學生創造力的評價技術[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10)
[6]趙書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與價值[J].全球教育展望,2011(9)
[7]李 莉.創造力的研究述評[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8]嚴孟帥.學生創造力培養及評價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 2013 年度 B 類重點課題“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實驗與研究——以柳州市北弓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學校為例”(2013B082),項目主持人:孔祥飛。
【作者簡介】孔祥飛(1970— )男,云南石屏人,柳州市北弓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學校校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羅 森(1971— )男,廣西柳州人,柳州市北弓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學校書記,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史庭宇(1972— ),男,湖南郴州人,柳州市職業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文學及職業教育。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