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穎 曹福存
摘要:非線性思維改變人們對現實世界本質的認識,同時也影響著景觀設計的思維模式。本文以非線性思維方式在景觀中的應用為例,對整體性思維、過程性思維和關聯性思維進行了詳細分析,為景觀規劃與設計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非線性;非線性思維方式;景觀設計
20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非線性科學也逐步滲透到許多其他學科的研究領域。近年來非線性科學的出現,引起了自然觀、科學觀等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非線性科學下出現的非線性思維方式,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環境都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西班牙建筑師高迪認為,自然中沒有直線的存在,整個現實的物理世界都呈現非線性的狀態。當代的景觀建筑相對于現代主義的均一與國際性,空間思潮發展至20世紀末期呈現出多元、混合、動態、開放等特質。對于景觀建筑領域的探討不再是單一線性的需求,而是更多地轉向非線性自然系統尋求如何與環境共存、共生的解答。
我們人類的思考模式也時常呈現跳躍性、非線性的思考。非線性思維方式有別于傳統的線性思維方式,在景觀設計領域,常以極具動感、復雜的非線性景觀結構形式呈現出來。非線性思維方式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不僅迎合了當代人們的審美要求,同時也為景觀設計領域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1非線性思維的界定
我們在承認事物存在非線性關系的基礎上,借助非線性理論來認識、研究問題的思維模式,即非線性思維。非線性思維是相互連接的,非平面、立體化、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非線性思維方式有助于深入思考,探究到事物的本質。世界的本質是非線性的,而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思維方式。線性思維在一定意義上屬于靜態思維。線性思維與非線性思維的區別在于非線性思維更多地是在人的潛意識里完成的。一般來說,科學性思維、藝術性思維等都包含了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人們在實踐經驗中,在不同方面應用了不同的思維方式。
2景觀設計中非線性思維模式的建構
非線性是自然復雜多樣的根源。而線性思維方式下的景觀有著固有存在的缺陷,特別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擴大,這種缺陷越發明顯。由于線性思維主導的景觀設計常以幾何形式呈現出來,與自然相分離。忽略了景觀的內在不穩定性,容易導致環境的整體性受到破壞,具體表現在網絡狀斑塊不再完整,不利于保護植物群落,一些共生和次生資源也受到極大的影響,機動車道的綠化受到阻礙等。
通過對非線性系統內理論的研究和對線性思維下的景觀分析,對于景觀這一復雜的非線性系統包含的生態性、文化性、藝術性、功能性等各種不同方面,可以通過整體性思維、過程性思維和關聯性思維得以構建。
2.1整體性思維
要用整體的觀點來看待景觀系統。秉持著非線性的整體觀人群認為,一個環境系統,其本身的屬性和具備的功能以及運動的規律,要從整體上著眼才能體現出來。在系統內部的各個組成要素,只有依靠系統這個整體,才能體現出自身原本不具備的特征。所以說,并不是把每個要素加起來,而是要協調它們之間的各種關系,才能組成一個景觀系統。景觀系統既是城市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一個獨立的較大的自然系統。既要關注其整體性,也要重視其中各個部分的特征。景觀系統因為構成要素多樣,且多為非線性,這些要素相互影響,更增加了景觀的復雜性。所以,只有采用整體性思維方式來進行規劃,才能有效地利用好場地。
2.2過程性思維
在景觀設計時,如果采用非線性思維,就要打破空間限制,拓展思維的空間。同時,引入時間維度,采用動態的結構分析方法,將各種要素的關系進行演進設計。也就是說,將景觀空間看做一個動態發展的系統,以時間結構來組建空間、填充內容。這樣構建起來的空間系統,既具備景觀系統的組織結構,又具有一個系統的功能,并且和周圍的環境保持著和諧的關系,還充分表現出了系統內的各要素間相互作用,保持協調關系,具有一定的組織規律性。
2.3關聯性思維
設計者不能將景觀系統看作是一個孤立的物體,應和周邊環境形成統一協調的關系,使其能夠融入所在的環境氛圍當中,成為環境組織的一份子。因此,設計者應注意思維的關聯性,對景觀的周邊環境要素展開詳細分析,找到其中的關聯點。擺脫布景式和背景式的思維模式,把景觀看作是景觀的場所,找出整個場所中的關聯關系,使之成為一個背景環境,更好地被突顯出來。
3非線性思維方式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3.1非線性思維“折疊”在景觀規劃中的應用
1986年,德勒茲提出“一個褶子的世界”的說法。他指出,物質在不斷地進行折疊(Folding),然后展開的運動,隨著這個運動而產生了時間和空間,也就有了這個宇宙,這就是“褶子的世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物體并沒有內部和外部的分別,外觀只不過是物體內部組織的反映。這一觀念打破了歐幾里德幾何的傳統空間概念。“折疊”使我們在設計中引入了連續的發展過程,而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一個圖像,我們讓其生長,等待項目的浮現,而不是拘泥于傳統模式的再現或是從草圖引出的發明。然而,界面的折疊是非線性思維在景觀規劃設計中常用的方式,將習慣思維連續性打破,產生出新的矛盾來增加視覺沖擊力。格網控制即延展,是折疊的特殊形態存在。
巴塞羅那植物園的設計,推翻了傳統設計中的植物園概念,采用的是歷史發展的動態形式,緊緊抓住環境的地形特性,進行景觀結構的構造,是自然景色和人工智慧的結晶。設計師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潛力,并根據了它的限制條件來設計。在總體規劃上,設計者根據其獨特的地形輪廓,構建起一個三角形的網格體系。并且隨著地形坡度的變化而變化,緊扣地形安排內容。這種風格體系的景觀,給人一種規則被撕碎的感覺,強烈地沖擊著人們的視覺。此外,設計者緊緊抓住三角形這個元素,將其運用到園中的各個部分。這種從局部到整體景觀規劃的統合,是建立在植物系統的生態平衡與三角形語言的人工地形之上。endprint
3.2非線性思維方式下的景觀空間
西方的傳統景觀設計模式,采用的是線性思維。非線性的空間思維在空間認知和創建上都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其致力于對組成空間的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整體的表達。這種思維方式,關注的是景觀系統空間表達形式,并使其處于不斷的變化當中。從平衡狀態,再到不平衡狀態,最終實現平衡,這就是該系統發展的途徑。自然的基本特點就是不平衡狀態,也就是這個特點推動著自然的演變。因此說,這種思維方式和大自然的多樣性、無序性和非穩定狀態的本質是一致的。
西班牙巴塞羅那貝尼多姆西海岸步道呈岸線彎曲狀。與西海岸線彎曲的線形相呼應,形成了分形層次,這些曲折的小道線條,交織成一個個空間。經過人工的地面施工改造,和旁邊的沙灘形成了明顯的落差。同時,設計者還在步道中引入弧形樓梯,不但將步道的最高點平臺和下面的最低點沙灘連接起來,不僅方便游客上下,還給人帶來視覺上的美感。為游人徜徉和休憩提供充足的濱海休閑空間,同時也使海邊的步道更加具有活力。
3.3非線性思維下的景觀形態
自然中的很多狀態都不是線性的,自然的美感與非線性有關。而曲線具有柔和性、自然性、復雜性等形態特征,同時也是自然界普遍形態的概括。以曲線作為非線性思維在景觀設計中的形態表現,使景觀呈現出具有自然式的特點,給人以一種流動性非線性體的心態美感。這樣的景觀結果,明確地表達出景觀形態的復雜性,是對該問題給出的答案。非線性景觀形態還融合了仿生學的概念,使設計者獲得全新的思維模式和新的方法,并為其提供了一條新的設計途徑。
ICD/ITKE亭是斯圖加特Achim Menges教授及其團隊研究水蜘蛛的水下生活模式,并在其中找尋它們自組織的生理特性,將其內部組織形態應用到非線性設計中。他們制作了一個亭子,采用的材料是一種輕型纖維復合材料,這種材料是機器人將碳纖維織在一層柔軟的薄膜內部形成的,不但所需的材料極少,而且有著極強的牢固性。
4結語
非線性理論表達了世界的多變性、復雜性、過程性與無法預測性。探索非線性思維方式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有助于我們立足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思考出更適合場地的景觀總體布局,創造出更符合環境與人類需求的景觀空間,更滿足當代人們審美的需求。
(收稿:2017-03-26)endprint
現代園藝·綜合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