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紅星 唐熙媛 吳永彬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是集繪畫、詩歌、雕刻、花木、建筑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園林中常借助楹聯、匾額、碑刻、題詠、雕刻等詩詞、文字等載體,描敘園林中某一個視野或某一時刻看到的景,引導游覽者進行聯想與想象,從而更好地欣賞園景。中國古典園林不同時期的造園特點各異,詩詞文字的表達也不近相同。本文通過對不同時期園林詩詞與園林意境分析,以期對當下園林設計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不同時期;詩詞;文化;意境;古典園林
劉敦禎先生在《蘇州古典園林》一書所寫的序言中指出:作為歷史珍貴遺產,中國古典園林有其世界地位,這是學者們所公認的。古典園林意境的影響所及,不但到達朝鮮、日本,還遠及18世紀的歐洲,被稱為造園史的淵源之一。中國古典園林有著極其高超的設計手法,無論是建筑、園路、植物、還是園林中的詩詞文字、楹聯牌匾等均參與到設計中。清代錢泳《履園叢話》中提到:“造園如使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以詩文比作造園,通過做詩的嚴謹來造園,在園林的造園過程中追求意境美。而中國古典園林的存在對當時的文學、哲學、藝術產生不小的影響。園林當中的意境更是代表文人墨客、造園主人理想家園的生活狀態。
園林詩詞與園林意境息息相關,造園家運用相關技巧來營造園林意境,從而讓欣賞者產生情感共鳴。陳從周先生曾說:“研究中國古典園林,應先從中國詩文人手,必求其本,追其源。”筆者就中國古典園林各個時期的園林特點與園林中的詩文題詞進行簡單介紹,依據不同時期的造園特點來分析當時的園林詩歌與園林意境的聯系。
1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
中國園林是世界三大園林的發源地之一(東方園林、西方園林、西亞園林為世界三大園林)。東方園林以中國園林為代表,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意境美,發展成自然山水園林;西方園林以意大利臺地園林和法國園林為代表,把園林當作建筑的附屬和延伸,強調軸線、對稱,發展成具有理性幾何圖案美的園林。因此,中國古典園林中自然之美不同于西方藝術中的理性藝術審美,中國古典園林側重的是意境營造。創作者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詩歌中,通過園林中某一個時刻的或者某一個視野看到的景點,運用詩詞等文字描繪出一種意境,傳遞作者的思想。
通過詩詞文字營造意境,描述景觀的文字帶有明顯的感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江水奔騰而過,“春水”本該是美好的希望,春色本該生機勃勃,而詩詞中的江水卻與憂愁對應。一句“愁”,將讀者帶入傷春。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小橋流水農家小院景觀,夕陽西下瘦馬人家,詩人營造出荒涼與哀傷的基調。運用詩詞文字營造意境景觀,引入創作者的情感,通過景觀要素營造園林景觀。一花一葉別有用意;一路一亭皆是匠人之心,園林中詩詞與景觀緊密聯系。
2不同時期的園林詩詞與其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發展重要階段主要分為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唐宋時期、明清時期。園林代表特點分別是建筑宮苑園林、自然山水園林、寫意山水園林、文人山水園林。早期園林形式始于夏、商、周時期的“臺”、“囿”。囿,中國古代帝王進行狩獵游樂之所。囿中建筑為臺。在我國封建皇權統治下,皇家園林從一開始就占據主角地位,文人士大夫等退隱江湖興起私家園林。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規模、形式不近相同,借以描繪園林中的詩詞、文字等表現也相同。
2.1建筑與詩詞——秦漢時期的園林
秦漢時期的阿房宮、未央宮、長樂宮和建章宮大多是以建筑為主導,這一時期是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發展重要的階段,皇家園林的主要特點:一是園林范圍之廣,延續數百里,保留了“囿”狩獵的功能。二是宏偉的建筑組群。宮中有苑、苑中有宮,離宮別館相望,周閣復道一一相連。園林以建筑為主導,以皇家園林為優勢,文字詩詞描寫多以建筑宮殿氣勢、規模為主。
杜牧《阿房宮賦》中描寫皇家園林景觀“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氣勢、規模宏偉的皇家園林。由此可見當時的皇家園林發展規模之大,氣勢之宏偉。
2.2山水詩、山水畫——魏晉園林
從秦漢利用自然的園林發展模式到魏晉模仿自然環境的園林營造手法,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追求自然景致特點與時代背景一致。此時的政治環境動蕩不安,文人多放蕩不羈,士大夫造園手法追求自然式山水園林為主。北魏張倫“造景陽山,有若自然”,謝靈運《山居賦》同樣也是刻畫自然園林。
中國古人崇尚自然之景,不僅在詩詞畫作中描寫山川、河流,突出表現園林自然景觀,同時在創作中還涉及到園林景觀的營造手法。如表現悠然自在的歸隱田園生活的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繪庭院種植花木,遠山與植物配置組合的自然景觀。追求自然環境的同時,達到“天人合一”的意境。“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中描寫的世外桃源,是詩人憧憬的自然景觀,其代表的淡泊名利、歸隱田園的意境思想也是中國古代無數文人墨客追求的精神境界。
2.3寫意詩詞——唐宋園林
唐宋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全盛時期,在較小的境域中表現自然景觀,追求詩情畫意的園林環境,產生了寫意山水園林。比較有代表的是寫意詩人王維,其無論是園林還是詩詞都具有意境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將詩與畫巧妙的結合。“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畫中詩人追求詩意的園林,講究的是意境的營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描寫的是山林庭院中的暮色景觀,但又不僅僅局限于狹小的庭院園林景觀,視野取景于更廣闊的山林自然環境中的春草。園林庭院景觀元素單一,詩人借景自然景觀,春草明年會再綠,但是友人卻不知何時能再歸。寓情于景中,以景傳情。詩歌是寄托感情的工具,詩人通過文字來表達內心的情感,而園林恰好就是詩句中的內容。endprint
園林集建筑、詩畫、雕刻、花木于一體,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藝術品。相關的詩歌、文學在記載造園的技法上的著作也較多,例如園林植物方面的專著有《洛陽花木記》《揚州芍藥譜》同時推進園林建筑、山石、植物進一步發展。杜甫的《草堂記》、王維的《輞川集》等文學作品也同樣介紹了造園的相關技法以及具體細節等。
2.4宛自天開——明清園林
明清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成熟時期,此時的中國園林集山水詩、山水畫、山水園于一體的園林形式。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形容園林是“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營造,不同的欣賞者對其感受不同。而園林意境與其審美又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
明清時期園林集建筑、詩畫、雕刻、花木于一體,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藝術品。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和它高度的藝術成就,不是其孤立的亭、臺、樓閣等形式之生動典雅,不在于古樹名木的古樸婆娑,也不在于置石水景的變化多端,而是體現在它的整體空間意象魅力,于細微的景觀中不經意呈現的景致,不是自然而勝似自然的山林意境。
而園林意境的營造以意境的領悟為重,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帶有明顯名族特色,其內涵豐富、深刻,園林意境是歷代造園家追求的核心,其文化價值,也是中國古典園林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內在魅力。古典園林中意境與詩詞、繪畫、雕刻密切相關,借助文字表達造園者的心境以及造景的意境,通常是詩歌描敘場景,欣賞者設身處地的結合自身的境遇以及心態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園林意境。在這個場景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等景觀元素,營造庭院景觀之悲涼。又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遼闊寂寥的大漠壯麗景觀。
3意境的營造
意境的審美范疇包含人的感情。景物因人而勝慨,不同的人對同一景物感觸不同,同一個人對不同的景物看法不一。而園林意境是通過園林景象所反映出來的情景,使游覽者能夠觸景生情,從而產生隋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意境營造始于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造園多追求寫意山水園林。如魏晉時期的陶淵明、謝靈運到唐宋時期的王維、柳宗元、白居易、歐陽修等人,他們既是文學家、藝術家,又是園林創作者和風景開發者。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間也”寄情于山水之間,抒發仕途不順之情。“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山林中意境通過詩詞變化,日出、云歸、巖穴、佳木等營造自然景致,借景抒情。
中國古典園林中對于意境的營造依據造園者的體會,故大多是間接創作。造園家追求山水詩與山水畫,因此意境的營造也是與山水景觀有關,園林中配以湖石、佳木(圖1)。營造山林中的歸隱思想,倡導天人合一的意境,造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畫境。
4園林詩詞與意境
4.1升華園林主題
中國古典園林注重意境的創作和表達,楹聯、匾額、題名等文字、詩詞不僅表達設計者的設計構思,還可以直接體現園主或設計者良好的文化修養,同時也通過詩詞對園林景致進行“畫龍點睛”式的渲染和提示,由此成為園林空間意境塑造的重要手段。
古典園林中較為常用的匾額、碑刻、對聯、題詠、雕梁畫棟、文學、繪畫等手法進行造景,間接地通過文字描繪景致,營造意境。拙政園中“與誰同坐軒”,清風、明月、我,獨處軒中,靜坐月下。蘇州園林多是士大夫文人退居鬧市中的歸隱之所,文人講究雅致與意境。園林中的楹聯牌匾,成為園林藝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園林意境的精華所在。
題名與意境。蘇州拙政園的湖山上種植梅樹,其中建筑題名“雪香云蔚”,若不是題名刻字,游人難以想象梅花詩意。而通過詩文題字的提醒,游覽者站在此處,踏著大雪,通過梅花的暗香才能找到觀景之所。滄浪亭中“青山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是情。”刻石點明在此景此亭中一山一石在明月和清風下的生動。詩詞表達詩人內心情感,運用詩詞、建筑、小品、植物、以及光影等營造詩情畫意的景觀。
4.2點明園林主題
詩詞命名與園林景觀。蘇州園林中的文人園林或言志、或寫景、或敘事、或抒情。例如“拙政園”、“滄浪亭”、“煙雨樓”、“獅子林”、“留園”、“怡園”等,詩詞題名的園名表現園林的主題思想及造園追求。造園者不僅運用詩文點明全園主題,同時也是園主人寄托思想的載體。如“長留天地間”(蘇州留園的寓意)、“可自怡齋”(蘇州怡園)、園名之外的題詠同樣運用文字表達造園者的志向,不過更多的是設計者將園林中某一處的園景與詩詞題文結合,使欣賞者能更好的領悟。
詩詞命名與自然景觀。揚名中外的杭州西湖,西湖十景皆是運用詩詞文字命名組成。“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云”、“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十景中不僅有山水相依,更有文字相輔點綴,從而使純粹的自然景色更加生動形象,引人注目。
5結語
不同時期的園林景觀有其獨特的造園特色,其中的意境正因為詩文、題字、刻石、楹聯、匾額的引導,游覽者進行聯想和想象,體會到園林中蘊涵的“景外之情”、“弦外之音”,中國古典園林與園林中的詩詞文字研究意義深遠,研究內涵較多。本文就其中的二者的聯系淺談一二,希望為我國今后的現代園林建設以及對中國古典園林的繼承與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收稿:2017-02-09)endprint
現代園藝·綜合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