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
物理作業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必須的補充和延伸,是鞏固已學知識,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創造力的重要環節。但對于設計有效性的作業這一教學環節卻被大多數老師所忽略,也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什么樣的作業才是具有實效性的作業呢?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精挑細選少而精
老師的作業必須有目標,有針對性。學生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學生基礎知識應該如何強化,學生的基礎應用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論如何與實踐彼此結合互進發展?這些都必須通過分散、集中手段,通過精選習題與實踐任務去強化鞏固。即便需要反復強化,也應分散在不同時間進行,避免學生同一時刻做機器化的重復活動。精練作業不等于形式上削弱學生的練習量,要以點促面,舉一反三,在有限的時間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精選的作業要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與理解,并要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凡是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教師必須先做一遍,體會每道題目的目的性和解答關鍵,精心選擇并準確把握作業的難易程度及完成時間。作業布置要緊扣上課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班級情況,在題目的數量、難度等方面都有精心考慮。加強典型性、示范性題目的作業訓練,有拓展基本知識能力功效,做到訓練一道題,掌握一類題型的解題技巧。
二、分層遞進促提高
1.對學生分層
對學生分層是分層教學最關鍵的一步,也是第一步。根據學生的成績及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水平和內在潛力,把學生劃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對物理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學習主動,接受能力強,而且學習愿望強烈;B層次的學生在物理學習上有一定的進取心,基礎不太扎實,接受能力稍差,但有一顆學習知識的愿望,需要老師花一些時間給予一定的輔導;C層次的學生學習紀律差,基礎也不好,而且學習思維反應慢,對物理學習不感興趣,懶于動腦,需要老師時刻關心和督促。然后再把這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編排成若干小組,并設A層次的學生為組長,每位組長負責C層次的學生一到兩名,負責他們作業的監督和檢查、疑問的解答等。如此分層、設組能提高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2.對作業分層
把作業設置成多層次、多梯度的選擇性作業, 精心設計布置作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給學生作業的“彈性權”,實現“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層次學生都得到訓練、發展。對C層學生,難度較低,但作業量不可太少,以模仿性和基礎性的題為主;對A層學生可減少一些重復性作業,適當增加一些靈活性較大的題型,以綜合性、提高性為主;B層學生介于兩者之間,作業有難有易。同時要求B層學生完成A層學生的要求,鼓勵B層學生選做A層學生的部分作業和C層學生選做B層學生的部分作業。讓各層學生有選擇地做,使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三、形式多樣激興趣
1.趣味型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充滿樂趣,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去探求知識。例如,《導體和絕緣體》這一節課,為了加深學生對導體和絕緣體概念的理解,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實驗探究:鉛筆、木材、玻璃、陶瓷等身邊器材導電性能的作業。實驗后,還要讓學生寫一篇觀察記錄和實驗總結。通過布置這樣充滿趣味型的物理作業,讓學生在樂趣中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拓展型作業
拓展型作業是對基礎知識理解的延伸,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開闊學生視野,也可以進一步引發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能源與可持續發展》后,布置讓學生回家后,仔細觀察家里的太陽能熱水器,查看一下它的集熱管的顏色,設計者為什么選用這種顏色,分析原因并寫出你的觀點。通過設計這樣的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滿學習物理知識的無限動力。
3.探索型作業
探索型物理作業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重力》這節課后,布置“探究物體的重量和他的質量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探究作業,之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分成幾個小組,到實驗室進行實驗。通過布置這樣的探究型物理作業,可以培養學生樂于探究自然規律的興趣,調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物理充滿興趣,充滿熱情。
四、互改面批抓落實
1.學生互改
將學生分成若干個互助小組,小組成員各有不同的任務,推選一位小組長,教師可以先對小組長進行面批面改,讓其理解作業目的和評判標準,然后再讓他對小組成員進行面批面改。
2.教師面批
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運用談話或討論的方式,給予學生有目的的輔導,幫助其進一步理解概念或者解題的方法。
總之,作業是課堂的延續,更是課堂知識內化為學生本位知識的重要過程,通過作業這個鞏固環節,提高了學生可持續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從課堂的“看戲者”變成了真正“唱戲”的主角,擺脫了學習上的眼高手低現象。我們教師要加強作業布置的策略研究,以提高作業的實效性,不能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作業布置。讓作業從布置、完成、批改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第九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