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缺乏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常會產生誤會。誤會之后,要學會善解人意,學會交流,學會傾聽。
請以“誤會”為話題,以小說的形式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其中,波瀾迭起的情節,能使小說收到扣人心弦的效果。比如《我的叔叔于勒》,小說以“于勒”來推動情節的發展,通過“趕于勒、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這些情節,有力地折射出菲利普夫婦的丑惡靈魂。在這一波三折的情節中,可以借鑒以下幾種技法。
可是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那時候,只要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開進港口來,父親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
“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
懸念。于勒是誰?我們全家為什么那么熱切盼望他回來?
懸念法
懸念就是設置懸而未決的矛盾,引起讀者的關注。巧設懸念,能使小說曲折生動,起伏跌宕,引人入勝。
據說他當初行為不正,糟蹋錢。在窮人家,這是最大的罪惡。在有錢的人家,一個人好玩樂無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稱他一聲“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難的人家,一個人要是逼得父母動老本,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于勒叔叔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吃得一干二凈之后,還大大占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
插敘。交代了于勒的身份及過去。于勒在以前是“全家的恐怖”,所以被趕出家門。那于勒是怎么變成全家的希望的呢?懸念繼續。
插敘法
插敘是為了表達中心的需要。有時是幫助讀者了解故事情節的追敘;有時是對出場人物的情節作注釋和說明。采用插敘一定要服從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節外生枝,不喧賓奪主。加上插敘,可使行文起伏多變。
我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買賣,不久就寫信來說,他賺了點錢,并且希望能夠賠償我父親的損失。這封信使我們家里人深切感動。
繼續插敘。交代我們全家熱切盼望于勒叔叔回來的原因。原來于勒叔叔發了財。
我父親突然好像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瞪著眼看了看擠在賣牡蠣的身邊的女兒女婿,就趕緊向我們走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他低聲對我母親說:“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樣像于勒?”
巧合。于勒叔叔不是發財了嗎?怎么在船上賣起了牡蠣?怎么正好在我們全家旅行的船上?父親母親接下來會怎樣?懸念繼續。
巧合法
巧合法是指讓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驟起或突然得到解決,從而產生文勢起伏曲折。
父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囔著:“出大亂子了!”
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現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夠倒霉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
對比。父親母親在盼望于勒叔叔回來時,內心對于勒叔叔是熱情的,而此時,他們確認于勒叔叔又落魄了,立刻想拒其于千里之外,生怕于勒叔叔再次連累全家。
對比法
將人物前后的言行、神色等進行對比,也能使行文跌宕起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