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儒
政治課教學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這里所講的實際包括社會實際、學校實際、教材實際、學生實際等等。筆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是學生實際。我們在政治課教學中必須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下面就如何聯系學生的實際談三點建議。
一、著眼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實際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后,在教學中要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強調要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前高考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考查,如全國一卷第40題,以2017年中央電視臺熱播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為背景素材,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我們在學習《生活與哲學》時,可以從成語典故和古詩詞入手,讓學生運用已知知識去理解原理,將思想政治課教學寓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和人文傳統中,易于使學生融會貫通,激發他們的興趣,促動他們的思維,減少學習的困難,并能幫助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例如在學習發展的有關知識時,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來說明“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說明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同時,還可引用唐代詩人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及“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來加深學生對“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等哲學概念的理解與記憶。
二、著眼于學生的生活實際
政治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政治課程標準》提出:應加強政治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和政治知識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煥發出政治課堂的活力。
這里所說的生活實際,是指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在日常生活中所爭議的問題。如講授政治理論和原理時,應當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從學生最熟悉的東西中選擇最能說明問題的感性材料,由此開始分析,由淺入深,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學觀點。例如,有位教師在講授《經濟生活》第二課“多變的價格”時,用核心背景“瘋狂的徐州房價”貫穿整堂課的教學,圍繞這一背景巧妙設問。
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有著四省通衢的美譽,交通比較便利,其地理位置和區域優勢是眾多品牌房企選擇進駐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徐州有很多外來人口,能夠吸引周邊2小時車程范圍內的城市人群,人口吸納性強,有很好的人口紅利。
目前徐州的購房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從上海等長三角發達地區“逃”回徐州安家置業的年輕人;還有一類是從棗莊、蕭縣等徐州周邊縣市鄉鎮進城購房者,這類人群主要是為自己的孩子在城里置辦一套房產。
結合材料,探究下列問題:(1)運用“影響價格的因素”的有關知識,分析徐州房價上張的原因。(2)運用“價格變動的影響”的有關知識,說明徐州房價上漲的影響。
這堂課通過“瘋狂的徐州房價”將影響價格的因素,價值決定價格,價格變動的影響,三大塊知識點串起來,以問題引領課堂教學,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驗、感悟,從而強化了對經濟理論和觀念的理解和認同。
三、著眼于學生的思想實際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宋代教育學家朱熹也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教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可見,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學會質疑是創新的開端,學會質疑是啟智的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提出一些問題,如學習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先進性等問題時,就有人提出腐敗的問題,懷疑黨的先進性。 要幫助他們解決這一思想問題,必須首先引導他們掌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再引導他們回顧中國的近現代史,認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理。使他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的。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當前黨內出現某些腐敗現象,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所出現的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黨自身正在大力整治腐敗和克服腐敗,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這些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中國共產黨是光榮、正確、偉大的黨,只看到黨內某些腐敗而否定黨的先進性的觀點是錯誤的。
只有把以上這些理論問題講清楚,并能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分析這些學生產生錯誤觀點的原因,才能使這些學生既能解決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又能加深對基本理論的學習,從而加強對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七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