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琳琳
【內容摘要】地理作為高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整個高中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扎實推進,高中地理教學也逐漸開始轉變傳統的填鴨式和灌堂式的教學模式,尋求更有效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課堂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本文立足于教學實例,對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的提高進行了探討,以期對高中地理教學的發展發揮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教學效率課堂質量高中地理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新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傳播開來,有相當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師意識到傳統的由教師掌握完全主動權的獨角戲教學模式的弊端,轉而采用一些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工具,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產生了一些積極地效果,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但是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隨著師生合作互動,不斷摸索,積累成功經驗,這些新的有效的教學模式一定會不斷成熟完善。
一、樹立素質教育觀念,科學設置教學內容
1.在教育理念上,樹立素質教育觀
隨著時代的變革,我們的培養目標也在不斷的改變,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對于人才的培養目標有了新的變化,我們要培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們必須改變過去的以成績為唯一追求的應試教育觀,樹立新的素質教育觀念,重視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除了傳授學生最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外,還需要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正確的導向,促進學生完善人格的實現。例如,教師在講解“環境與環境問題”時,可以通過對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的講解,使學生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2.在教學內容上,促進知識體系統有序
在明確了新的教學目標后,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的構成體系進行優化,是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能夠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條理清晰,循序漸進。與此同時,還要保證教學內容的難度適宜。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高超的教學能力,科學的規劃和組織地理教學內容,明確每個章節的教學重難點,根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的知識架構,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舊知識的鞏固,進而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全球氣候變化”時,一定要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來進行知識的講授,使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形成一條知識線,系統的進行知識建構。
二、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
1.發揮情境教學的重要意義
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情境創設的方式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由于地理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法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新課改要求進行“有價值”的教學,從學生日常的生活體驗中發掘教學素材,讓知識看得見,摸得著,因而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注意的是問題情境必須具備真實性,采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從日常生活中進行素材的選擇。只有讓學生嘗試接觸真實的社會問題,學生的地理素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例如一位老師在講解“環境污染”時,就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污染情況,進行情境的創設,引起學生的真實感受和共鳴,進而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
2.注意小組教學對課堂教學的積極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衍生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的機制下,教師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按一定的標準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群策群力的積極功能,從而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這種模式與新課改的理念吻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幫助者,而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從教會學生知識向教會學生學習轉變。在進行小組合作的學習時,教師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對小組進行科學有效的劃分、二是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三是科學的定位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四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例如,一位教師在講解“水資源的合理使用”時,先讓學生對水資源的分布進行討論,然后教師挑小組進行回答,借此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更新課外作業布置理念,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1.更新課外作業布置理
課外作業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但是它對于課堂學習內容的鞏固和強化意義非常。教師如果想要充分的挖掘課外作業的價值,教師就必須更新課外作業的布置理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為學生布置一些趣味性和實踐性的任務,而不是一味的背知識點和做習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完“地球上的大氣”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問題:為什么市區的溫度會高于郊區的溫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知識進行探討。
2.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在課外時間,教師可以有目的的針對某一地理專題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選擇,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加深學生的只是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帶領學生進行地質的考察,使學生真實的感受一些地質現象;還可以組織學生成立地理興趣小組,鼓勵學生開拓思維,提升其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由師生共同的配合造成的。教師要改變自己陳舊的教學理念,拋棄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采用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法等新穎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積極性的高漲。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最終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湯林彬.翻轉課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效果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曹小軍.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之我見[J].新課程導學:八年級中旬,2016(1):26.
(作者單位: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