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莉
【摘 要】本文論述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提出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閱讀方式、加強對學生名著閱讀的分類指導等措施,提高學生的閱讀動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提高名著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 名著閱讀 教學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B-0124-02
文學名著是語言藝術的瑰寶,是人類文化數千年來的積淀,凝聚了作家對于人生、社會以及社會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包含深刻的思想內涵,有著強大的人文教育作用。閱讀文學名著,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欣賞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因此,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把名著閱讀作為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是很有必要性的。現階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名著閱讀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較低,缺乏閱讀興趣。因此,本文提出幾種合理的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式,提高名著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動力。閱讀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因此,在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合理的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閱讀動力的培養和提高。高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心態和特點以及文本內容具備的感染力,采取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蘇教版高中語文《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文本的學習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結合名著作品中有探究意義的興趣點促使學生對名著進一步的學習和了解。如在《紅樓夢》中借助書中人物名字的諧音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思考。“甄士隱”蘊含有“將真事隱去”的意思、“賈雨村”有“用假語村言”的含義;寧榮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取首字放在一起有“原應嘆息”的解釋和含義。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可以利用設置疑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突出疑問: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是眾人皆知的,那么書中為何寶釵最終還是嫁給寶玉呢?為什么還要將寶釵嫁給寶玉?在《寶玉挨打》的課堂教學中,襲人、寶釵、黛玉三人來探望寶玉,書中對三人的情形進行重點的描寫,她們分別是怎樣的角色?為什么會有如此差異的表現?寶玉和襲人在聽到寶釧投井而死的消息后,兩人流淚蘊含怎樣的情感?借助問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進一步完成小說的閱讀。
二、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古語有云:“預則立,不預則廢。”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對閱讀缺少有效的規劃,導致閱讀效率較低,閱讀教學效果不明顯。每天的閱讀時間、閱讀量,學生的隨意性比較大,缺少計劃。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一個中等水平的讀者,每分鐘能夠閱讀 300 字,每天能夠堅持閱讀 20 分鐘,那么一周就能夠閱讀 4 萬字以上,一年的閱讀量能夠達到 200 萬字。《紅樓夢》的字數是 80 多萬字,《水滸傳》是 60 多萬字。每天 20 分鐘的閱讀,一年能夠完成兩部大部名著。類似《茶館》《老人與海》以及《邊城》一些短篇的名著,在幾天的時間內就能夠完成閱讀。因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合理有序地安排閱讀時間,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和學習實際安排閱讀計劃,在高一、高二階段,學生的壓力相對較小,課余的時間較多,可以多安排經典名著的閱讀;在高三階段,則針對高考中考查的篇目進行閱讀。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設置如下的閱讀計劃:在高一的上學期閱讀《紅樓夢》《邊城》《家》以及魯迅等名家作品;在高一的下學期閱讀《哈姆雷特》《吶喊》《老人與海》等名著;在高二上學期閱讀《三國演義》《雷雨》《茶館》等;在高二的下學期閱讀《歐也妮·葛朗臺》《子夜》以及《飛鳥集》等。針對學生的實際制訂相應的閱讀計劃,在中午和晚自習安排學生短時間的閱讀,對于詩歌等內容,可以在早讀上進行。通過有計劃的閱讀能夠完成教學要求,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
三、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閱讀方式,提高閱讀效率
在高中名著閱讀教學中,根據閱讀教學目的的不同、閱讀材料的不同,對閱讀的方式進行靈活的選擇,能夠提高閱讀的效率。一些名著的篇幅比較長,閱讀量比較大,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巧妙地利用精讀、略讀以及速讀相結合的方式,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精讀就是仔細地閱讀,閱讀文本中的每個細節,體會作品中巧妙的構思,對文章的布局進行揣摩,對文本中的名句進行賞析。在進行精讀的過程中,需要理解詞語的含義和蘊含的情感,對文章的主體以及思路進行把握。在名著閱讀的過程中,精讀是不可少的方式。每一部名著都是作者的精心之作,需要仔細地去品味,領略名著的內涵和魅力,促進自身素養的提高。例如,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在創作的過程中十分注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對其作品中的細節描寫進行品味能夠體會到其創作的精湛藝術。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和哥哥在火車站上的對話,當安娜說到這是個“不祥之兆”時,很多人都會覺得她所說的是車站壓死人事情,當哥哥岔開話題,說到此次前來有多么重要時,安娜并沒有接哥哥的話,而是突然的問道:“你認識沃倫斯基很久了嗎?”當讀到這一句時,才明白安娜口中的“不祥之兆”是和沃倫斯基有關的。“當哥哥提到沃倫斯基就要結婚的時候,立刻轉變了話題,搖了搖頭,好像要從身上甩掉什么多余的東西。”針對此部分內容采取精讀的方式,對埋伏筆的寫作方式進行了解,深刻了解小說中的思想內涵。
四、加強對學生名著閱讀的分類指導
在高中名著閱讀教學中,會遇到小說、詩歌、戲劇等各種類型的名著,不同體裁的名著有著不同的閱讀方式。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分類閱讀。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不少名著的體裁是小說,如《紅樓夢》《老人與海》等。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正確閱讀小說名著的方法。例如,對小說的問題特征進行掌握,了解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小說能夠對社會生活的現狀進行反映,對典型的人物和環境進行塑造。小說中描寫環境的手法多樣、人物刻畫鮮明。如在《紅樓夢》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明確小說中的主線就是賈、林、薛三個人的愛情故事,在主線中摻雜著很多其他人物的矛盾以及斗爭,而且這其中有數百個人物之間的各種關系,情節復雜。因此,在小說名著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對人物的形象進行剖析,對小說中的故事情節進行解析,對環境描寫的作用進行探究,深入地理解小說的主題。針對《紅樓夢》的閱讀指導中,引導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梳理,對相關的情節進行閱讀。如林黛玉進賈府、黛玉葬花、寶玉挨打、香菱學詩以及晴雯之死等,結合作品中的判詞、詩詞以及人物的語言描寫等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分析,理解作品中的思想。
總之,在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營造閱讀的氛圍,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金 中.名著閱讀的困境及教育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7(4)
[2]黃 葉.農村中學生走出名著閱讀困境探析[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S1)
[3]馮蘭珍.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及對策[D].蘇州:蘇州大學,2015
(責編 江月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