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摘 要】本文提出高中物理試卷評講課的重點在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明確努力目標,彌補知識薄弱點。
【關鍵詞】高中 物理 試卷講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B-0156-02
一、展示考情,多元評價
吃透考綱,明確考點,對即將要參加考試的學生的情況做調研,是展示考情的一個重要方式。課題研究準備階段,教師著重在多元評價與學生行為養成的關聯性、多元評價對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產生的影響、多元評價的實施存在的問題等多方面進行探討。
(一)教師
1.向同學剖析題目與考點、重難點。通過分析所有考情,使得學生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對于知識學習有具體方向。
2.公布班級成績及個人成績,對比之下準確把握優、劣勢。通過集體與個別分別對應比較,可以較清晰得出教學效果,彌補不足,發揚長處。
3.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輔導,通過成績、錯題、排名等進行比較,使學生通過多元評價完善認知,使學生能夠通過此樹立目標,進行綜合自我評價,并能在下一次測試中取得相應進步。
(二)學生
1.緊跟老師思路,主動認真聽講,研究透徹考情。個人的意志可以控制閱讀、思維和觀察等一些學習活動,學生集中注意力,辨明教師所講重點、難點,理解考試考情,吃透考綱。
2.通過多方比較,清楚認識到自身優、劣勢。學生應思考考試考查的知識點、易錯點以及解題關鍵,甚至可以由此延伸發現更好的解題方法。學生注意培養自身良好學習習慣是最佳學習途徑。
3.通過多元化評價,完善并健全自身。評價內容以及對象的多元化,使得學生得以更全面看待自身,并能嚴格要求自己。
二、自主糾錯,反思問題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知錯就改的習慣,讓學生減少錯誤概率,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
(一)教師
1.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糾錯,真正貫徹“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育理念。相較于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我國教育長期處于課堂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中,忽視了學生自主發展性。如今在國際多方面交流對比下,國內教育開始關注學生自我成長,開始培養學生自主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給予學生充足時間糾錯。
2.教師給予學生及時幫助。在學生自主糾錯遇到困難之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一對多或一對一講解,使學生將考題理解透徹。
如題:
電阻 R1,R2 并聯,電路中的總電阻 R 一定( )
A.比 R1 大
B.比 R2 大
C.比任何一個電阻都大
D.比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當學生對于本題中 C、D 選項有模糊疑問,教師可根據學生要求進行單個或集體講解,分析其思路錯因,使其理解透徹。
(二)學生
1.主動反思,積極從錯題中找出錯誤原因。發現自身不足,反思學習漏點、盲點。找出錯題原因對學生成長及進步都具有關鍵性作用。
2.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自我學習,這種方式的自學不等于放任自流,反而學生應該做到小組討論時,能夠更加激發自身積極性,獲取多方靈感,再加上教師點撥,讓問題得以巧妙化解。
如題:
放在斜面上的物體,所受重力 G 可以分解使物體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 G1 和使物體壓緊斜面的分力 G2,當斜面傾角增大時( )
A.G1 和 G2 都增大
B.G1 和 G2 都減小
C.G1 增大,G2 減小
D.G1 減小,G2 增大
小組同學可兩兩為伍或者四人一組對類似題型進行解釋,逐條分別進行解析,分享多元思維,激發靈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剖析錯因,引領歸納
物理教學任務之一就是要使學生正確掌握知識,剖析錯因,主動糾錯并歸納總結對學生提高自我學習能力有重要的幫助,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樹立破中有立的目的,糾正學生物理思維的錯誤。
(一)教師
1.錯題剖析,訓練思維。
如題:
某人推著自行車前進時,地面對前輪的摩擦力方向向 后 ,地面對后輪的摩擦力方向向 前 ;該人騎著自行車前進時,地面對前輪的摩擦力向 后 ,對后輪的摩擦力向 前 。(填“前”或“后”)
答案:后,后;后,前。
錯因剖析: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導致答題失誤。概念的模糊也是學生錯誤答題的原因之一。
搶分策略:規范答題,縝密審題,夯實基礎。學生在答題時一定要準確理解題意,獲取信息,提煉信息,結合牢固的基礎知識再寫下最終答案。
2.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物理思維。歸納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它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歸納法是從個別性知識,引出一般性知識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結論。它把特性或關系歸結到基于對特殊的代表的有限觀察;或基于對反復再現的現象和模式的有限觀察。此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總結歸納,讓學生從中得到精華信息,升華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避免重復犯錯。
(二)學生
1.主動思考錯題原因,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必備錯題本。
如題:
兩互相垂直的力 F1 和 F2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使物體運動一段位移后,力 F1 對物體做功 4 J,力 F2 對物體做功 3 J,則合力對物體做功為:( )endprint
A.3.5 J B.1 J C.5 J D.7 J
答案:D
錯因:本題中出現了互相垂直的力,于是學生能想到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而其后 3、4 數值又使學生想到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于是造成學生選擇錯誤答案C。
正解:本題解題要點在于掌握物理概念的區別:標量和矢量遵循著各自的運算法則,本題中力是矢量,功是標量,因此兩者運算選擇不同。按照運算法則,當矢量和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時,標量和就只需要求代數和。
2.學習歸納總結法,做到事半功倍。做題時,關鍵是要把握解題思路。拿到題目可以先有意識地放慢速度,將每個步驟想清楚,同時可將同類題目拿來比較,不僅掌握經典思路還能舉一反三。
四、典例展示,拓展提升
展示經典例題有助于學生把握做題思路,能夠做到舉一反三。通過此方法學生思維也可得到拓展,從而有實質性提升。
如題:
如圖,一質量為 m 的物塊,沿固定斜面勻速下滑,斜面的傾角為 θ,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μ,則斜面對物塊的作用力大小及方向依次為( )
A.mg,垂直向上
B.mg cosθ,沿斜面向上
C.μ mg cosθ,垂直斜面向上
D.mg sinθ,沿斜面向下
解析:根據物理定理,沿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γ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λ構成了斜面對物塊的兩個力。根據力的合成法可知,解答該題的關鍵則是求出兩個力的合成力。
物理學中,物塊共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個力作用;結合平衡條件可知,答案 A 正確。
掌握物理解題方法能巧妙有效化解物理難題,對于物理課程,需要學生不僅有一定的空間立體感,更需要學生兼備抽象思維能力。科學合理的解題方法還能給人耳目一新的靈感,使學生透徹掌握知識,揣摩出題人出題技巧。
五、同類變式,內化提高
(一)教師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為使學生能夠擁有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學會利用例題舉一反三,“同類變式”教學法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和廣泛應用。同類變式旨在培養學生的發展性思維,建立嚴謹廣泛的思維邏輯,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逐步形成自我分析、自我判斷和自我吸收理解的能力,才能形成較好的內化機制,更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知識。
(二)學生
學生應積極主動尋求同類提醒,靈活運用知識,有自己正確明朗的前提意識,利用各種題型為自己創造內化機制環境,使自己形成良好思維方式,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學生抓住知識本質,收益就大,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是加速內化的一個重要方向,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有助于學生長遠學習發展。
總之,高中物理試卷講評課的行動研究要通過展示考情,多元評價;自主糾錯,反思問題;錯因剖析,引領歸納;典例展示,拓展提升;同類變式,內化提高等五方面全面綜合進行。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與學生都需不斷努力,不斷更新觀念,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新杰,趙秀卿.注重教育內化 提高德育效果[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7(3)
[2]邵 蔚.“備、講、思”試卷講評課模式探究[J].新校園旬刊,2010(9)
[3]倪 恒.剖析錯因 提高能力[J].初中數學教與學,2002(6)
(責編 丁 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