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儀
摘要:發端于20世紀70年代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在近年來呈現擴大態勢,給各國正常的貿易活動造成了巨大障礙。隨著國際貿易的深度發展與融合,貿易保護主義在原有的基礎上演變為更復雜更具有攻擊性的態勢,特別是在反傾銷的基礎上,利用反傾銷證據認定反壟斷,使出口國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關鍵詞:貿易保護主義 反傾銷 反壟斷 經濟全球化
一、引言
繼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遭遇“雙反”調查并被認定為傾銷之后,美國光伏企業Solyndra公司借機“搭便車”提起了反壟斷民事賠償訴訟。理由為中國公司串通實施了掠奪性定價,涉嫌秘密達成價格協議以低價占領美國市場;此次反壟斷訴訟,是威脅中國光伏企業的又把利劍,但是,值得仔細分析的問題在于Solyndra公司為什么選擇利用反壟斷法來發難中國企業呢?反壟斷和反傾銷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中國企業應該怎樣應對?
二、基本概念
傾銷:是種價格歧視,是指將國產品以低于正常價格的辦法擠入另一國市場競銷。目的在于擊敗競爭對手,奪取市場,并因此給進口國相同或類似產品的生產者帶來損害。
反傾銷:指對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傾銷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反壟斷:是禁止壟斷和貿易限制的行為。當一個公司的營銷呈現壟斷或有壟斷趨勢的時候,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的一種干預手段。
三、反傾銷與反壟斷的比較
(一)反傾銷與反壟斷的相似性
無論是反傾銷中的低價傾銷,還是反壟斷中的掠奪性定價,其行為表現的基本特征都是低價,此外,二者都有維護經濟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的功能。
(二)反傾銷與反壟斷的差異
1.界定標準不同。認定傾銷的三個條件為:(1)出口價格低于正常價值;(2)生產同類產品的國內產業受到法定損害;(3)“低價”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認定壟斷的三個條件為:(1)壟斷者在“相關市場”內具備市場支配地位;(2)壟斷者持續且無正當理由地實施了低于成本價格銷售的行為,(3)壟斷者具備通過低價將相關市場中的其他競爭者排除之后,再通過提價補償之前損失并在之后獨享超額競爭利潤的可能性。
2.采取措施不同。一旦認定存在傾銷行為,在WTO框架下,征收反傾銷稅是唯一可采取的措施,但是反壟斷調查中,則可采取多種措施,既可以是追究其民事責任如承擔高額賠償,經濟責任,也可以是行政責任,有的國家對嚴重的壟斷行為甚至要追究刑事責任。
四、反壟斷搭便車現象的影響
(一)使出口國的賠償額度增加,出口國企業境況雪上加霜。美國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本身就使中國企業陷入被動境地,與反傾銷的處罰措施相比,反壟斷的處罰更為嚴厲,而一旦訴訟成功,中國將面臨高額的經濟賠償,還有高額的訴訟成本。這會使身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二)違背全球化初衷,不利于資源合理配置。反壟斷的搭便車現象帶來的經濟損失和形象損失很有可能使中國企業在美國遭遇滅頂之災,而這種情況的后果不僅打擊了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盈利,而且縮小了美國消費者的選擇范圍。商品貿易全球化的初衷之就是為了提高交易效率,使商品資源在合理的背景下充分流動與高效配置,這樣違背了全球化的初衷。
(三)造成貿易摩擦加劇,波及其他領域。認定反傾銷或反壟斷價格標準是在進口國,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不公平因素,而這種現象會造成對進口國的制約更加明顯與復雜,在爭端的過程中會使貿易摩擦更加嚴重,而全球化本身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過程,商品貿易的摩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波及相關資本流動與金融領域,而這無論對進口國還是出口國都百害而無一利。
五、中國在此過程中的應對策略
(一)研究好美國的反壟斷法規則,立足規則進行抗辯。中國光伏企業不能將本次反壟斷訴訟仍然停留在貿易糾紛的認識層面上。對于美國相關法律要了解,中國企業更應該避免陷入對方的訴訟陷阱,而應當從反壟斷法規則和專業性出發,在相關市場界定、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以及行為的競爭影響性分析上和對方據理力爭。
(二)企業調整定價策略。我們可以在避免價格戰的基礎上采取跟進定價方式,幾家企業通過市場反饋了解對方價格,以較大企業價格為參考,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定價,這樣既能保證自身利潤,又能避免被對手指責。
(三)企業重視產業轉型與自主創新。在反傾銷與反壟斷兩道緊箍咒的束縛下,我國的低價競爭模式已經不適用了,因此必須要依靠獨創的技術,產品結構的調整,重視自主創新與知識產權,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四)中國政府要建立合適的反傾銷應對機制。政府專門部門中設專門人員負責反傾銷工作,設立反傾銷基金,以提高企業在面對美國反傾銷訴訟的積極性,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有力保護傘。
六、結語
中美兩國貿易摩擦不斷,中美兩國又是世界大國,其摩擦不僅是兩國的問題而是世界的問題,在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同時的反壟斷訴訟屬于業余訴訟、投機訴訟,涉訴企業更應當堅持反壟斷的專業性,以積極的姿態從專業角度努力占據主動性。中國的反壟斷文化尚不成熟、正在完善,走出去的企業更加應該重視域外反壟斷成熟國度的這利器,不僅做到能夠事前防范,更加需要研究如何應對反壟斷風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