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昌
一年一度的秋收季到來了,農作物秸稈焚燒污染環境問題又一次擺在了我們面前。大家都知道,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糧食產量大省,每年秸稈產生量高達一億三千萬噸,約占全國秸稈總量1/8,這個量是十分驚人的。農民朋友往往采取在田間地頭露天焚燒的方式來處理,猛烈的火勢,滾滾的濃煙帶來了嚴重的污染,成為導致重污染天氣形成的重要原因。這一現象廣大人民群眾應該說都有很深的感觸。去年10月9日至11月10日,僅一個月的時間,環境衛星顯示我省境內火點數就達到1889個,秸稈露天焚燒造成的大氣環境問題成為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焦點難點問題。
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從省委書記、省長、主管省長、各級領導都多次批示提出要求,全省上下取得了共識,今年的秸稈焚燒工作要像打一場戰役一樣去謀劃、去部署、去組織、去推進,并且只能贏不能輸。目前,我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了黑龍江省禁止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程志明副省長任總召集人,馬立新副秘書長、省環保廳廳長楊志偉為召集人,成員包括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公安廳、教育廳、財政廳、環保廳、農委等13家省直有關部門分管負責同志。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全省禁止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的組織協調及重大事項決策,研究制定相關政策,督促指導各市(地)、縣(市、區)政府完成相關工作任務,探索建立全省禁止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長效機制。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環保廳,負責聯席會議日常工作。9月5日,程志明副省長主持召開了第一次聯席會議,對今年秋冬季秸稈禁燒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討論通過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方案,進一步落實落靠各成員單位職責。
二是建立了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網格化管理體系。通過科學設置管理網格,明確各級網格職責,理順工作機制,加強全省禁止秸稈露天焚燒機構及網格員隊伍建設,逐步建立起責任到人、管理到位、執法規范、高效運轉的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管理機制,最終形成黨委政府實施、環保部門統一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管理體系。具體來說,網格共分四級。
在市(地)行政區域建立一級網格,責任單位為市(地)黨委政府(行署)。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運行;指導和監督二、三、四級網格的建立、運行和履職情況,將管理責任層層分解,實行分片包干、分級負責,確保責任落實橫向到部門、縱向到村,全面夯實禁止秸稈露天焚燒責任。哈爾濱市、綏化市負責統籌無人機工作。
在縣(市、區)行政區域建立二級網格,責任單位為縣(市、區)黨委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運行:指導和監督三、四級網格的建立、運行和履職情況。二級網格單位要成立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巡杏隊伍,明確巡查責任,分片逐級包抓落實,實行全天候不間斷專人巡杏,緊盯“第一把火”,嚴查重處違規焚燒秸稈責任人,切實起到震懾、警示作用。
在鄉(鎮、街道)行政區域建立三級網格,責任單位鄉(鎮、街道)黨委政府。根據農作物種植結構,科學確定木級網格重點管理對象,制定檢查計劃,并實施直接管理。建立應急滅火隊伍,配備消防器材及交通工具,確保發現秸稈焚燒著火點后,第一時間組織滅火處置。
在村(社區)行政區域建立四級網格,責任主體為村(社區)黨支部、委員會。在日常巡查發現轄區內秸稈露天焚燒情況時,及時制止并向上級網格報告;對上級網格交辦的任務及時趕赴現場查看和報告。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嚴防死守,隨時制止焚燒現象。
各級黨委政府(村、社區黨支部、委員會)主要負責人為總網格長,負責本級網格內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管理的任務區分、運行、調度、協調和考核;各級黨委政府副職領導干部(村委會十部)為分網格長,負責下一級網格內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的監督檢查。相關部門人員為網格員,負責本網格內禁止秸稈露天焚燒日常運行管理。每個網格要設總聯絡員和網格聯絡員。農墾總局、森工總局、監獄管理局及所屬單位按級別參照執行。
網格實行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的“五定”制度,做到網格邊界清晰、責任主體明確、目標任務具體。
三是實行嚴厲的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工作獎懲問責制度。出臺了《黑龍江省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工作獎懲暫行規定》,責任追究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對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工作工作制度未建立和落實不到位的10種情況。未建立秸稈焚燒防控工作機制,未明確相關部門職責的;按照職責分工,相關部門不按規定對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工作秸稈焚燒防控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或者在監督檢查中敷衍塞責,處理不及時、不到位的;各級黨委政府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組織不力,貽誤春耕生產的。另一種是對禁燒期間發生焚燒火點進行問責,依據禁燒期間內及重污染天氣或重大活動時期火點數量多少給予有關人員相應處分。
此外,《暫行規定》還提出了經濟懲罰措施,9月15日至12月10日或翌年3月10日至5月15日期間內,出現第一個火點的,省財政直接扣撥相關縣(市、區)50萬元,再出現火點,按每個火點30萬元扣撥資金。省政府將秸稈露天焚燒扣撥資金,通過獎勵和專項補償的方式,劃撥給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先進縣(市、區),用于下一年度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和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等相關工作。
對各級網格單位、相關部門責任追究方式,包括做出檢查和通報批評。對各級網格的總網格長、分網格長、網格員的責任追究方式,包括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組織處理等黨紀政務處分。
為此,省政府與各市地《黑龍江省禁止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目標管理責任書》。目標任務主要有兩項:一是所屬行政區域內秸稈露天焚燒火點數量大幅度下降。二是按照“邊收邊清”原則,徹底清理積存在路邊、地邊、村邊、渠邊、坑邊、小街背巷的農作物秸稈、玉米皮等。
以上是秸稈禁燒工作的頂層設計和總體安排,近期,我們還做以以下幾項具體工作。
一是召開全省秸稈禁燒電視電話會議。程志明副省長出席會議并講話,省直有關部門在主會場參會,市、縣、鄉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分會場參會。省環境保護廳楊志偉廳長對《黑龍江省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獎懲工作暫行規定》進行解讀,省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代表作表態發言,相關部門遞交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目標管理責任書。
二是建立督查機制。分省級督杏和環保系統督杏兩個層面。省級督查,成立由省環境保護廳、省農委、公安廳、交通運輸廳等6個部門分別牽頭的督導組,緊盯“第一把火”,嚴杏重處違規焚燒秸稈責任人。環保系統督查。抽調全省環境執法人員、省環境保護廳機關十部組成10個強化督杏組,結合氣象條件和秋收次序,深入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綏化、佳木斯、鶴崗、雙鴨山等重點地區,對各地貫徹落實網格化管理情況、禁止露天秸稈焚燒工作等情況開展督查,確保秸稈禁燒工作落到實處。
三是建立通報機制。開展省級媒體通報。在省報、省電視臺開辟專欄,每日通報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推送的火點數量及火點坐標。建立微信群通報。建立省環境保護廳、省農委、公安廳、交通運輸廳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以及市縣政府分管負責人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微信群,禁燒期隨時通報火點情況。堅持日報告制度。各地、各部門、各督杏組在禁燒期將每日工作信息、杏處情況報送聯席會議辦公室。
四是完善空氣質量APP軟件建設.完善“黑龍江空氣質量APP”軟件建設,提升軟件中各模塊作用,使打開后城市空氣質量、城市排名、空氣質量地圖、火點分布圖、累計濃度、分鐘數據、數據預警等信息更加及時、豐富、清晰,切實提升運用現代信息手段服務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能力。
今年禁止秸稈焚燒的宣傳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公益廣告宣傳.黑龍江日報和各市地黨報制作刊發秸稈禁燒公益廣告,攻堅宣傳期每周刊發2次,重點期每周刊發1次。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和市、縣三級廣播電視臺循環播發秸稈禁燒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和專題片。
二是媒體專欄宣傳。在黑龍江日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東北網、省環境保護廳“雙微一端”等媒體設立“秸稈禁燒攻堅戰”專欄,及時報道全省各地各部門工作動態進展,正反案例,經驗做法。各市地黨報、廣播電視臺設立“秸稈禁燒攻堅戰”專欄,及時發布當地進展成效、經驗做法、問責情況。
三是發布火點排名榜。攻堅宣傳期,黑龍江日報和各市地黨報要按照省環境保護廳統一口徑,每天發布各地火點情況和排名榜。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和各市、縣三級廣播電視臺以滾動字幕形式發布火點情況。
四是輿情監測研判。密切關注秸稈禁燒期間的網絡輿情,及時進行分析研判,定期向省政府報送輿情專報,監測到敏感輿情即時報送,重點輿情及時上報,并做好輿情引導和應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