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濱梅
【摘要】進入多媒體網絡化時代,廣播衛星傳播技術日益成熟,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云技術平臺的應用對于廣播系統技術發展革新產生了助推作用。無論是廣播電臺還是電視臺,都是視聽藝術與技術緊密結合才能生產制作出更精良的節目。尤其是作為依賴于聽覺盛宴而獲取受眾支持的廣播電臺也越來越網絡高科技。筆者就職于雞西人民廣播電臺制作部,從事多年的技術工作,現圍繞多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臺節目響度平衡的問題談談粗淺的看法,與同行互勉。
【關鍵詞】多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節目響度;平衡問題
一、廣播節目響度概況
廣播電臺是以聲音為主要傳播手段的宣傳工具,節目音響制作在節目加工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同的聲音傳遞會產生不同的宣傳效果。從技術層面上講,對音量的調控,對節目整體的協調把握,筆者試圖通過調節響度與電平之間的關系,提出建議解決節目響度平衡的方法,和同行共勉。
所謂響度,從物理學角度看,一般來說,就是人耳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響度和聲波振動的幅度有關,聲波振動的幅度越大則響度越大,反之,聲波振動的幅度越小則響度越小,作為廣播傳播工具中最重要的技術指標,響度對節目傳播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的飛快發展,也給響度競爭以更大的推動,帶來了更先進的技術設備,也帶來了更大的電平記錄載體,聽眾在收聽節目時,經常會因為音量的大小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影響情緒的同時也引起對節目的反感,從而嚴重影響廣播的影響力和宣傳效果,由于多媒體時代節目源的極大豐富,人們獲取信息的便利快捷,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聽眾降低了對節目的容忍度,對于不喜歡的節目,受眾會選擇放棄收聽,也會有更多的聽眾因為聲音的過大過低而立刻調整換臺收聽。從當前廣播電臺的節目與節目之間轉換來看,或是從節目與廣告之間的轉換來看,總是存在著一定音量的大小不一致,忽高忽低的音響現象。技術人員往往會因為節目的要求,根據節目量而加入大量電平的壓后再提升,從而使得節目的音量大大高于正常節目音量值和音量要求,導致廣播節目失去整體協調和美感,引發聽眾反感,造成聽眾流失嚴重現象。曾經在2010年,針對這一現象,歐洲廣播聯盟就在日內瓦出臺了《音頻信號的響度規范及最大允許電平》,對廣播音頻信號的響度進行技術規范。事隔兩年,也就是2012年,美國又頒布了《商業廣告響度控制法案》,通過政府相關部門來控制響度不平衡給人們造成的影響。
二、廣播電視臺節目響度容易出現的問題
聽眾在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過程中,大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受眾收聽收看完一個臺或者頻道的節目,想要調換到另一個臺或者頻道時,聲音可能會一下子變大或者變小,甚至有的時候,即使連續收聽收看一個臺或者頻道的節目,隨著內容的轉換也會出現音量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候可能很大,也有可能不是特別明顯,變化大時,音量大到震耳欲聾,讓人難以忍受,音量變小時,還會出現蚊鳴之音,根本影響收聽心情。當人們手忙腳亂地調整完合適的音量后,可能節目也已經播到一半或者快結束了。隨著鬧心的音量調節,那份欣賞休閑的心情也蕩然無存了,這就是響度不平衡對音量造成的后果,從而造成廣播節目質量的下滑,對聽眾產生負面影響。
在如今的媒體數字化時代中,很多廣播電臺的技術人員和音頻工程師依然會以節目中信號電平為判斷聲音的大小,比如說地方臺音響系統中的峰值電平或者短期信號電平,技術人員大多數情況下會以純音信號或者說粉紅噪聲作為測試信號,在系統級聯時,會通過設定一個平均電平或峰值電平值作為校準標準或者以測試信號電平值的大小來對系統進行電平校準和通路測定,將不同節目的電平都統一校準在同一標準上。比如說,當數字設備與模擬設備相互接連時,技術人員會將-20dBFS的數字輸出電平,在模擬設備輸入端校準為+4dBu或者是oVU的模擬信號電平,然后技術人員再依據節目內容需要對大動態信號出現的瞬間電平進行一定量的增益衰減,以確保廣播電臺節目音頻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安全播出。
三、針對響度異常問題如何采取應對措施
從地方臺廣播節目日常播出情況看,由于響度不均衡、造成節目質量下降,影響觀眾收聽的情況很是普遍。為提高廣播節目收聽效果,廣播電臺技術人員通過利用日常響度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統計,監測數據表明響度與均值電平密切正相關,均值電平高則響度大,均值電平低則響度小。所以造成節目響度偏大或響度偏小的主要原因是節目電平控制不當,對響度偏大和偏小的情況分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于直播過程中出的響度失真現象,廣播電臺的技術人員則采用調音臺輸入通道白帶的壓縮限幅器進行動態處理,而對于響度偏小的情況,技術人員在調音臺相應的轉播通道預加了一定的放大量,以便電視伴音過小時有足夠的動態調整余量,通常情況下包括其他自動播出時段,技術人員在節目制作和節目灌人環節嚴格把關,確保節目源電平符合標準,在機房無人值守時,調音臺推子務必置于標準的0刻度位置,從而確保節目播出電平不至于過大或過小。
綜上所述,響度是人耳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與聲音的電平、頻率特性以及聽音者的心理狀況有關。通常使用等響曲線來表示人耳的這種聽覺特性。廣播電臺技術通過分析響度監測數據,可以查找出響度異常的播出時段,以及該時段的節目主持人、節目來源等。依據響度監測數據分析結果,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主持人合理操控調音臺等進行業務培訓與指導,以保證節目播出響度在合適的范圍:可以督促相關人員,嚴格按照《標準音量表》、《數字音頻設備的滿度電平》等標準審查或制作節目源,以確保節目源質量。廣播節目的播出,涉及制作、播出、傳輸、發射等諸多技術環節,欲大幅改善節目播出質量,需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達到。
綜上所述,作為廣播系統內部的一名工程技術人員,對于時代發展帶來的技術上的突破要有勇于探索和實踐學習的心,在學習先進技術的同時,要注重自身的創新發展,在思想上不能因循守舊,積極投身到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工作實踐當中,為廣播事業的順利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楊光焰.新媒體時代廣播衛星接收系統日常維護.山西傳媒,2016年.
[2]趙殿理.數字時代節目響度平衡問題.新聞傳播.2016年.
[3]康濤.移動互聯網廣播電臺網絡技術對播出節目的影響.情報雜志.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