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天宇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與認證中心
為了保證企業的產品可以達到出廠標準,在生產時企業應建立一個系統的食品安全體系。從產品的保障角度來說,食品企業應當加強對員工的質量安全管理培訓及安全教育,而且,在意識上重點強化培訓食品的安全。當今社會媒體最關注的對象就是食品的安全,無論是毒大米還是地溝油,都會引起廣大民眾的恐慌,民眾現在已經到了“談其色變”的地步,使得食品產業鏈整體經濟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使整個行業都出現了信任危機。現在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都在反思,問題出在什么地方?究竟是哪個層面出現了問題?究竟是政府、企業、經營者中的哪一個環節?其實,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出現惡化的原因很多,包括社會性的原因、經濟性的原因、歷史性的原因。我國食品的加工與生產企業大多是中小型的企業,這就使得企業因為現有生產技術水平與管理體制受到資金與專業人員不足的影響,使食品的安全質量管理體系無法得到很好的貫徹與實施,使得食品存在許多潛在的質量問題與不安全因素。
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應有一個管理能力強大的領導團隊,這樣可以使企業的工作人員業務素質與經濟效益不斷得到提升。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應使管理者在每一個生產環節中占據主導地位,使產品的質量可以得到保證。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民眾吃到質量可靠的食品還可以提升食品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能力。我國自從入世以來,民眾對于食品的質量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同時也更加希望食品生產企業也可以重視食品的質量。所以加強食品監管與食品質量管理正是食品生產企業所必將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民眾只信賴、只消費監管下生產出的合格產品。這可以看出食品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食品質量管理應加強法律、法規的培訓并加強學習食品質量管理的體系,這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技術骨干與管理者對于業務方面應定期學習,并對企業的員工也進行業務方面的培訓,使所有員工都可以準確及時處理生產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
在現今社會中,民眾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安全問題,食品質量的安全直接影響人們身體的健康問題。然而,我國食品企業都會有著一些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不按標準生產食品,導致近年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多有發生,例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等事件。因此,人們應加大對有機農業與綠色食品的開發,使產業與環境實現協調發展。
食品企業大多是中小型私人性質的企業,大多只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不能通過持續性發展眼光來發展企業。同時,這些企業的管理模式大多是集約化的管理,這就導致大多是由老板直接發布制度或指令,但這些決策者大多缺少管理經驗,對于質量的管理缺少足夠的認識,從而使得這些制度與指令會有一定的滯后性。這樣就使得這些企業雖然有著明確的質量安全體系與質量檢控人員,但在實際生產工作中因為質量部門地位偏低,許多質量問題表現出來,但生產部門會無形中將其壓制下去。
消費者主要是維權的意識不足。中小型的食品企業主要市場分布于農村,現在這一消費群體主要是要求價格低廉,對于質量要求不高,對于產品的質量問題不知如何反饋,因此就算這些企業出現了一定的質量問題,也無法通過消費者反饋給企業使其得到改善。
監管機構主要是宣講法律法規不足與質量體系的認證不足。大多食品企業沒有形成有效系統的法律法規評估收集機制,大多采取不知者無罪態度。認證人員對于質量管理的認識相對來說還很薄弱,對于標準的認識與解讀還只是理論上的,使條款適合性無法全面地認證與評估,導致企業建立起來的整個管理體系有如虛設。
第一,在全部管理體系的要求與條款中,管理承諾都是不可替代的條款,在所有的質量管理體系中,管理者所做出的姿態與態度對于整個質量管理來說是首要的因素。食品企業應建立一個有效的質量管理系統,通過制度賦予質量監管部門充分的權力,使其可以保證足夠的獨立性。明確的追責制度是確立質檢部門地位的有效方法。質量管理系統的建立與管理水平的提升都需要專業知識型的技能人才,也需要全體員工的支持與配合。所以企業應加強培訓環節,還應對質量評估過程加以規范。對于法律法規應規范化地評估與收集,在法律法規的評估過程中,高層人員應參與其中,使其可以更好地實施。
第二,對于消費者的反饋意見應建立可靠的收集與反應機制,有用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指引今后的發展方向,提升質量水準。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只有消費者參與進來,企業才會更好地改進并發展。政府對于企業質量管理也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例如:可以落實追責制度并加大對質量事故處罰的力度,這樣企業的管理者就會將管控與管理放在首位。只有企業的管理者對質量問題提高重視程度,資金、人員配備等問題才會很好地得到解決。
我國的食品行業對于外資是全面放開的,所以我國企業將直接與質量管理方法先進、質量管理經驗豐富的外資食品企業進行競爭。可是我國的企業在質量管理方面和國際上的企業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因此食品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說這關系到我國這一行業發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