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博琛 湖北師范大學
隨著社會生活品質的提升,有機農產品及綠色食品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社會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現狀下,綠色安全食品無疑成為明智的選擇。然而,當前我國有機農產品及綠色食品品牌價值及影響力偏弱,為國外競爭者提供了發展契機,也導致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下降。因此,必須加緊提升我國農產品及食品的影響力,為拓展市場爭取有利的時間與空間,發揮農業大國的真正實力,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伴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業發展已然成為時下的發展主題。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問題所帶來的困擾之下,關注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了社會共識。隨著我國有機農產品及綠色農業的發展,以及監管政策的完善與發展,食品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證。為促進我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提升農產品影響力具有深遠意義。
隨著我國有機農業及綠色農業概念的提出,社會對我國傳統農產品的認識實現了轉變。與此同時,綠色農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在新消費理念的推動下不斷地擴大與發展,面對逐步回暖的農產品市場,我國綠色安全農產品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還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
有機農產品及綠色食品是我國現代農業理念下的主要分支,也是引領健康食品、安全食品的重要依托。現代農業的建設是基于現代化發展的體制之上的全新農業發展模式,也是實現我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舉措。有機農產品及綠色食品的發展只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當然也是關鍵的一步,我國農產品影響力的提升,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形成,進軍國際市場已經成為可能,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擁有土地資源、產品種類資源及環境資源等優勢,將為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提供有力支撐。現階段,阻礙我國農產品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缺乏品牌影響力,使我國的優勢農產品只能在低層次徘徊,無法進入國際市場。而綠色農業成為國際共識,將為我國未來的農業的品牌化發展做好鋪墊。
有機農產品與綠色食品概念之所以能夠獲得普遍的共識,主要源于其食品的綠色工藝及食品安全性。為達到有機、綠色的品質要求,就必須依賴嚴格的農業生產與檢驗標準,以獲得外界及社會的認可,這也是現代農業實踐的前提與基礎。在標準的制定上需要突出兩方面,一方面,要立足我國的農業國情。農業關乎民生與國家的基礎,因此對于有機農業與綠色食品的發展,必須考慮到地理、人文、環境、地區經濟及基本生活保障,以實現農業觀念的轉變。另一方面,要保持農業前瞻性。前瞻性是國家層面必須具備的能力,不僅要關注國內的市場,更需要以開拓國際市場為目標,積極引入先進農業技術,使其成為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保證。
行政體系的介入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需求,農業作為我國最大的行業,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將難以為繼。現階段,我國的有機農業及綠色食品的發展尚處于探索階段,還未形成全面性及系統性,因此加強其監管將具有指導意義。在有機農業及綠色食品的發展中,要加政策引領與產業指導,積極發揮各地方職能部門的監督管理作用,為農業生產企業和生產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扶持與幫助,并著力打造地方農業龍頭企業,以點帶面形成帶動的趨勢。同時,還要加強市場的監管,對市場投機行為堅決的打擊,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為綠色農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宣傳是實現綠色農業推廣的基本途徑,依賴于時下發達的推廣渠道與平臺,能夠使綠色有機農產品快速打造知名度,而后利用對產品的嘗試而實現宣傳與體驗的結合,從而達到品牌打造的目的。其主要途徑包括,一是利用好傳統的宣傳陣地。傳統媒體雖然受到新媒體的沖擊,但其實質的媒體效應仍具有相當規模,對于綠色農產品的推廣具有較大的作用。二是發揮新興媒體宣傳優勢。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特別是“互聯網+”概念的誕生,為我國的各行業發展提供了便利,對于“互聯網+農業”的嘗試也成為了發展的必然,通過互聯網將我國的綠色產業推向全世界,提升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從而為占領市場提供保證。
總體來看,有機農產品及綠色食品品牌化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不遠的將來,依托我國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將為我國的現代農業發展及品質化提升發揮積極的作用。通過品牌化路線的形成,我國農業將成為國際市場中的重要力量,成為集現代化、產業化及規模化于一身的國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