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浚文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長城鎮人民政府
人們的生活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在我國農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經濟收入不斷提升,日益關注自身健康,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而農產品質量檢驗部門從多方面對農產品質量進行了檢測,在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同時推動了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利用完善的檢測體系推動了農產品質量監管平臺建設的順利進行[1]。
第一,最近幾年,不斷涌現新型檢測技術,檢測參數越來越多,我國當前質檢機構與檢測設備不適應當前監管要求,近幾年在省部級實驗室中才出現了大型高級設備,而且研發能力還有待加強,還沒有掌握先進技術,不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第二,我國當前農業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存在差異。第三,基層農產品監管檢測部門少,縣鄉級監管檢測力量薄弱,主要是辦公條件簡陋,檢測設備少,人員不足,經費不足。對農產品在源頭上監管檢測不足,不能對農產品生產的全過程進行監管[2]。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均離不開高素質人才,在農產品檢測過程中,檢測人員決定著檢測工作質量。當前農產品檢測人員數量較多,但掌握較高專業技能的人員較少,大多農產品檢測人員學歷較低、沒有參加過系統性培訓,主要原因是有關企業人才不能合理流動,檢測單位不能及時招聘高素質人才,國家對質檢部門的期望過高,沒有考慮基層農產品檢測部門存在的問題;縣級檢測部門建立過程中機構設置不合理,人員配備存在問題,不能及時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培訓與學習。
由于職能劃分存在問題,所以項目申報時意見不統一。一般情況下,事業單位建設由農業局負責,國家每年都會對此投入大量資金,但已經明確了資金用途,規定資金專門投放于實驗室或購買日常設備,有的地區基礎設施設備過于陳舊,不能順利開展檢驗檢測工作。
雖然我國很多地區已經建立了農產品檢測體系,但因為嚴重缺乏后續資金,檢測工作面臨大量困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存在著資金短缺問題,那么會面臨檢測設備數量不足、質量不達標等問題,同時檢測設備也不能正常運行,不利于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雖然國家投入了一定數量的資金,但數量過少,與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運行所需資金缺口明顯不符[3]。
根據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特點、交通狀況合理設置質檢部門,檢測部門的規模、等級要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適應,不同等級的質檢部門要協調配合,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可以考慮建立特色農產品檢測站。
要想得到準確的檢測數據必須擁有高素質的檢測人才。所以要求檢測人員必須掌握堅實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同時還需掌握豐富的法律法規知識。要定期組織檢測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技能培訓,并開展考核活動。同時,與當地高校聯合,鼓勵高校設置農產品檢測專業,并將當前檢測工作人員送到高校進修,這種操作模式可以保證檢測部門擁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防止檢測部門由于人才數量不足而出現檢測不達標的現象。
以農業發展為基礎,重視建設標準化基地與示范性基地,強調示范性基地的標準化建設。在深入分析生產經營過程與成產模式的同時,高度關注農業生產的不同環節,主要涉及農產品開發、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包裝、農產品運輸、農產品保存等各個環節,要求上述各個環節務必實現密切聯合,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針對生產農產品的龍頭企業、農產品協會、銷售農產品的各個經濟部門,要采取積極措施鼓勵其充分展現自身功能,不斷壯大生產規模,創造更高的經濟收益。
嚴格管理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費用,每一筆資金都需用到最為合理的方面,制訂資金使用計劃,在深入研究原有經濟管理模式的前提下開展改革。農產品質量檢測部門的主要功能就是為了防止農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綠色農產品,切實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另外,還需意識到農產品質量檢測部門的性質具有較高的公益性,所以農產品質量檢測部門不具備充足的運行資金,國家政府部門要意識到這一點,及時為其撥付一定的管理費用,結合有計劃的經費管理,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做好安檢經費預算工作,并對原有的經費管理模式進行完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應科學合理地控制資金的投入量,為農產品安檢相關設備的購置與實驗室的建設提供相應合理的支持與補貼。招收專業的檢測人員,并對原有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專業能力。
農產品質量與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密切相關,同時涉及我國經濟的穩定運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是保障農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承擔著檢測農產品質量的重要責任,所以必須及時發現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存在的不足,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制訂完善的應對措施促進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的不斷完善,實現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