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強 河北省食品檢驗研究院
液質聯用技術又可以稱作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它是通過液相色譜作為檢測的分離系統,將質譜作為檢測系統。被檢測的物品通過檢測系統和分離系統后,達到分離的效果。物品被離子化后,通過檢測系統的質量分析器將分離后的離子碎片按照質量數分開,然后經過一系列的檢測器得出質譜圖。液質聯用技術可以將分離系統和檢測系統的優劣勢進行互補,將色譜對被分離物品的高分離能力和檢測系統具有高選擇性、高靈敏度及能夠提供相對分子質量與結構信息的優點結合起來[1]。
色譜的優勢是分離,它可以更好地將混合物進行分離,但是它也存有一定的劣勢,它很難完整地得到物質的結構信息,對于未知物的判斷主要是通過與標準物的對比來獲得,而且對于沒有紫外線吸收的化合物還需要通過其他的途徑來進行分析。
質譜與色譜正好相反,它可以完整地得到混合物的結構信息,用樣量也非常少,但是它在分析前需要對樣品進行純化,被檢測的物質需要具有一定的純度之后才能夠進行分析,因此,液質聯用技術將兩者相結合彌補它們之間的不足之處,使得液質聯用技術在食品分析、安全檢測和環境分析等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液質聯用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應用,最早開始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液質聯用技術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主要集中在農藥的檢測和一些毒素的檢測,由于在大多數食品中,這些危害物的殘存量相對來說還是較少的,檢測難度相對來說較大,對于這種狀況,往往需要進行痕量分析,對于檢測儀器的要求相對來說會比較高。液質聯用技術的優勢是具有極高的靈敏度,所以適用于食品的安全檢測,還可以充分發揮液質聯用技術的優勢,提供檢測物的分子量和碎片質量等結構信息,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所以在國外一些較發達的地區都采用了液質聯用技術[2]。
液質聯用技術在國內的廣泛應用應該是從2002年開始的,在此之前,有少量的行業采用液質聯用技術對物品進行檢測。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不斷地進步,液質聯用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問題。由于我國液質聯用技術的發展較晚,一直依賴國外的液質聯用技術,很少做出技術上的改進和創新,對于液質聯用技術的理論研究也不佳;還有一個缺陷是不夠系統,在液質聯用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總會出現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沒有提前的預判也沒有系統的解決方案[3]。
液質聯用技術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它作為一種適用于各行各業的分子技術,近年來的發展非常迅速,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雖然該技術的發展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但是它的起點相對來說較高,與我國現有的各種技術相比,優勢較大,靈敏度更高,操作起來也相對更簡單,而且它所需的試品劑量相對較少也節省了大量的成本,而且對于高通量的樣品也可以進行檢測,對于國內外食品安全檢測來說是完全可以滿足其要求。從液質聯用技術在中國的應用開始,中國使用的儀器大部分是通過進口,如此廣闊的市場中國卻沒有份額,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國科技的落后。當前色質聯用技術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中國液質聯用技術的發展機遇主要來自于中國龐大的質譜市場中,目前來說,中國的發展技術還是不夠到位,存在還是較少,未來我們的發展之路還非常長。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液質聯用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將色譜的優勢和質譜的優勢相結合,形成了現在相對來說具有較大優勢的現代分子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液質聯用技術在應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多數國家將其應用到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中,由原先的小眾技術逐漸發展成一種常規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未來的時間里,液質聯用技術也將不斷完善,在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中發揮的作用也將會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