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彥梓 煙臺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
如何保證食品安全已經成為現階段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道路上亟待解決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僅在2015年第三個季度一個季度中,在所有食物中毒的案例當中,屬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人數就高達43%,其中又有四分之一是由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總而言之,為了盡可能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出現的概率,就要求相關人員切實關注到金黃色葡萄球菌定量檢測。本文立足于實際實驗操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檢測方法進行比較研究,以期能對后期檢測工作起一定指導作用。
金黃色葡萄球菌隸屬葡萄球菌屬,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病原菌,同時也是典型的革蘭氏陽性菌,易產生多種毒素及酶類,使得感染的人或動物出現化膿感染等癥狀,易引起食物中毒[1]。這種葡萄球菌對于營養的要求不高同時耐鹽性較高,肉類、水產品、乳品等常見食品極易受到這種病菌的感染。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為一種極為常見和危害較大的病原菌已經被列為我國食品衛生微生物常規檢測項目之一。現階段對食品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檢測常采用傳統的Baird-Parker法。由于這種檢測方法工序繁瑣,需要耗費一定人力物力,國內外很多機構嘗試研究新的檢測方法以有效縮短檢測方法、簡化檢測程序,美國3M公司的紙片法就是其中之一。而能夠快速檢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方法還有傾注法等。另外,還有基于分子生物學原理和免疫學原理的行之有效的檢測技術,而本文主要通過比較定量檢測方法以求能探索出真正適應微生物實驗室要求的檢測方法,從而為今后的食品快速檢測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通過比較涂布法、傾注法及紙片法對含一定濃度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的檢測效果,可以發現三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沒有明顯的差別,具備一致性,但三者當中紙片法測出的結果穩定性最高、有較好的再現性,而傾注法和涂布法的檢測效果均略遜于紙片法[2]。在檢驗食品中金黃葡萄球菌時,紙片法能夠檢出較多該球菌,而涂布法和傾注法次于紙片法。比較三者的其他指標時不難發現,紙片法與傾注法和涂布法相比,操作更加簡單、工作量更為合理、檢測時間較短、技術準確性較高,但紙片法的試驗成本高于另兩種檢測方法,這就提高了推廣紙片法的難度。誠然,紙片法成本較高,但是在檢測結果上,這種快速檢測方法與傳統的Baird-Parker平板涂布法的檢測結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時這種檢測技術具有明顯優勢,具體表現為操作簡單、實驗工作量小,而這就使得紙片法具有較高的推廣意義。
乳膠凝集法是在免疫學原理指導下的一種快速檢測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乳膠顆粒對抗體進行標記,等到復合物與待測抗原結合后出現的凝集反應較為明顯,便于檢測且操作簡便、具有較高水平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且商品化程度較好。而另一種基于免疫學的檢測技術——免疫磁性微球是通過磁性微球的特異性對致病菌進行吸附,這種檢測法與其他檢測手段同時應用能取得較好的快速檢測效果,借助免疫磁珠分離結合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檢測的方法,可以發現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的200份奶樣中的檢測限為5.0 CFU/mL,且檢測結果與傳統檢測方法結果沒有明顯差異。另外,免疫層析也是基于免疫學原理的一種重要快速檢測方法,這種檢測方法使待測物在毛細作用中沿著纖維膜表面移動并且與已標記區捕獲物進行特異結合、聚集顯色從而對其進行定性或定量,免疫層析試紙條就是在該檢測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的,這種試紙條以酶、膠體金、乳膠顆粒和熒光量子點等探針為標記,具有較高實際應用價值。例如:在以膠體金作為探針作出的金葡萄球菌快速檢測卡進行檢測的過程中,將其與ELISA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可以發現這種試紙條的檢出率高達98.7%。
聚合酶鏈式反應作為一種快速檢測技術具備敏感度好、特異性優良、操作便利的優點,這使得其在檢測金葡菌中獲得了較多應用,其中在用PCR檢測牛奶中的金葡菌的實驗中,其檢測結果證明這種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陽性檢測特異性已經達到100%,充分保證了聚合酶鏈式反應的可信度。而借助聚合酶鏈式反應對幾種食品中對金葡菌進行檢測,能夠將檢測時間控制在24小時之內,同時檢出限為10 CFU/g(mL)。
快速檢測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具備各自的特點,在發展過程中,各種檢測技術勢必會不斷融合,不斷互相影響,從而使得檢測技術和方法朝著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率的方向發展,從而切實保證食品質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