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浩 韓張鳳
(潛山縣農業委員會,安徽潛山 246300)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潛山縣官莊村依托悠久的村落建筑、獨特的民居風貌、濃郁的鄉村文化、良好的生態資源,2016年正式啟動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創建工作。2年來,通過開展村莊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古民居保護,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7年潛山縣官莊村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
官莊村位于安徽省潛山縣西北邊陲、省級金紫山森林公園腹地,與舒城縣接壤。總面積950hm2,擁有山場710hm2、耕地84.47hm2、茶園133.33hm2、桑園面積100hm2、桃園20hm2。42個村民組、1150戶、4380人。村莊內有德馨莊、余氏宗祠、鳳溪橋、官莊老街等古老建筑,以及清乾隆皇帝御賜的“五世同堂”、“七葉衍祥”等匾額;有千年銀杏樹、三牲石、鳳溪河、鳳凰山、獨山尖等自然風光。環境優美,人文薈萃,是發展鄉村旅游、養生度假、書畫寫生、休閑農業等的理想之地。
近年來,村兩委緊抓政策機遇,在美麗鄉村建管、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重點是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方面進行大膽嘗試和探索。建成了1個景區(即德馨莊景區)、2個中心(即游客服務中心、商貿中心)、3個公園(即鳳凰山生態休閑公園、孝義暨人口文化園、桃花園)、4個基地(即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安慶市黨史教育基地、安徽大學書畫寫生基地、汽車露營基地)、5個休閑廣場(即廣興老屋廣場、丁樓廣場、馬坪廣場、劉屋廣場、新旗老屋廣場),農村面貌煥然一新。2017年,官莊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達12000元,先后被評為中國美麗田園、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美麗宜居村莊示范、中國傳統古村落、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安徽省生態村;榮獲“安徽省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等榮譽稱號。
3.1 開展村莊整治,建設美麗鄉村 以建設風情小鎮、美好鄉村、幸福家園為目標,堅持黨政主導、群眾主體、村干主抓的建設模式,在與土地的對話中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全村組組通水泥路,戶戶通自來水。
3.1.1 整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硬化村組道路50000m,安裝路燈500盞,綠化面積20000m2,修建涼亭12座,建設旅游步道12000m,配備消防車、灑水車、環衛車,實行全天侯保潔服務,建設太陽能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文化墻20多處,近1000m3,文化石50個。實現了道路硬化、美化、綠化、亮化、文化。
3.1.2 建立多元籌資機制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捆綁使用、統籌安排、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國家美麗鄉村建設試點資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農田水利、扶貧開發等支持農村發展的項目資金,合理安排建設項目,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美好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動員群眾出資出勞,各示范點村民籌資籌勞達到建設投入的20%。
3.1.3 實行責任包干機制 由村民理事會牽頭制定《村莊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規定》等村規民約,實行環境衛生“四包”責任制,即村干包片,組長包組,黨員包戶,住戶商戶包門前,實現了公共設施維護管理“六有”,即有隊伍、有制度、有設施、有經費、有考核、有黨員負責。
3.1.4 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引入競爭機制,選擇專業保潔公司,實行衛生保潔全覆蓋。村里設立了建設管理員、監督員,組建了志愿者隊伍,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和自我完善能力顯著增強。
3.2 發展休閑農業,打造一村一品 官莊村是鎮政府所在地,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地處深山盆地,村兩委因地制宜組建了鄉村旅游股份公司,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從建設美麗鄉村轉向經營美麗鄉村。
3.2.1 做大茶產業 發揮自然生態優勢,著力做大茶產業。改造老茶園100hm2,發展高產優質茶園33.33hm2。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采用“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抱團發展,產品暢銷省內外,其中“天柱翠綠”品牌在中國(安徽)第二屆茶產品博覽會上獲金獎。
3.2.2 做強豆制品 官莊豆制品生產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官莊老街建于乾隆年間,全長300m,寬3m,路面由石板鋪成,兩旁店鋪眾多,素有“豆腐一條街”之稱。多為手工作坊,量小且分散,沒有形成品牌效應。村組建豆制品合作社,注冊“德馨莊”牌商標,主要產品有豆腐、豆皮、豆皮棍、千張、茶干、休閑食品等,豆制品選用本地生產的優質大豆和山泉水,采用傳統制做工藝生產出的豆腐“白如玉、嫩如脂、素而香、鮮而純”。2015年獲準為中國·安徽旅游必購商品和特色旅游商品,深受省內外人民歡迎。
3.2.3 做美桃花園 流轉新旗片7個村民組土地20hm2,引進了美國加州早甜桃、加納巖柚桃、韓國美晴大白桃等12個優質高產新品種,4—10月有花有果,桃園成為集旅游、觀光、休閑、健身、婚紗攝影為一體的生態體驗采摘園。
3.2.4 做好水文章 鳳溪河因鳳凰山而得名,水資源豐富,上游建有庫容165萬m3的洪灣水庫,水面開發養殖、休閑垂釣項目;下游開展探險漂流項目,投資150萬元,整修河道28000m,建設景觀橋4個、1000m休閑長廊、1000m休閑步道,購置漂流皮劃艇20個。同時投資110萬元對村水電站進行改造,裝機容量達110kW/h,年發電量50多萬kWh。
3.2.5 做火農家樂 利用山區特有的山珍美味、家養畜禽、高山綠色有機無公害蔬菜等,開發具有官莊特色的農家菜,興辦特色農家樂,使游客進農家菜園、做農家飯、住農家屋、體驗農耕生活。公司已組建德馨莊家傳菜館、鳳溪河客棧、獨山尖客棧、廣興農家院、華芳酒家等5家標準化農家樂,并號召廣大村民利用自家住房辦小旅館,自建農家樂,發展候鳥式養生養老休閑項目,以原生態服務方式吸引八方來客。
3.2.6 做活鄉村游 充分挖掘孝義文化、紅色文化,修繕古名居、古建筑,開發自然風光、田園風光。修復余氏宗祠,整修廣興老屋;開發采風探古、旅游觀光、書畫寫生、廉政教育、紅色記憶、自駕體驗、休閑養生、探險漂流、桃園采摘、水上垂釣等項目。建成鳳凰山生態休閑公園、游客服務中心、汽車露營地、農家樂、停車場、休閑廣場、旅游公廁等公共服務設施,德馨莊景區獲批國家3A風景區。2017年“五一”小長假接待游客1.6萬人次。發展鄉村旅游、現代農業、農特產品加工等適合山區農戶發展的項目,從建設美好鄉村轉向經營美好鄉村,實現富民強村。
3.3 提高村民素質,創建文明鄉風 農民是土地的主人,家園建設的主體。近年來,官莊村創新體制搭建平臺,建立科學決策機制,健全民主管理機制,激發村民的參與意識和干事創業的活力,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家庭、社會和諧。挖掘村內特色文化,德馨莊是官莊孝義文化之源,被列為安徽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充分發揮人文資源優勢,弘揚孝義、廉政文化,增強思想引領、風尚引領、道德引領力度,豐富村莊文化內涵,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質。一是建設農耕館和文化活動室,開放農家書屋,傳承農耕文化傳統,養成勤勞務實、積極向上的優良作風;二是發揮鄉村老藝人特長,組建龍獅隊、腰鼓隊、秧歌隊、黃梅戲劇社等隊伍,舉辦?孝“義‘鄉村文化旅游節、桃花音樂節、九九重陽”孝行官莊’大型公益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使游客白天看景,夜晚看戲。豐富了鄉村群眾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三是弘揚孝義傳統美德,開展評選表彰好婆婆、好媳婦、五好文明家庭、最美農家等活動,營造出尊老愛幼、相互關愛、鄰里和睦的良好氛圍,形成和諧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官莊村通過強身美體、綠色發展,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得到傳承,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傳統古村落煥發出新的容光,美麗鄉村的建設推動了鄉村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一個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觀光的美麗休閑鄉村正熠熠生輝。
4.1 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爭取項目資金支持,盡快修通官莊鎮至舒城縣萬佛山的旅游公路,既可整合利用金紫山森林公園、萬佛山和萬佛湖的旅游資源,又縮短了至省城合肥的路程。同時要扶持德馨莊、金紫山莊等休閑農業點,著力改善景觀道路、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游客綜合服務中心、農事景觀觀光道路、鄉村民俗民覽館和演藝場所等設施,著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滿足消費者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等多樣化需求。
4.2 抓好主導產品的培育 官莊村應發揮比較優勢,選擇能體現本地特色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進行開發。目前,該村已被農業部列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但如何將這個特色產品培育成為主導產品和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優質品牌是關鍵。一是通過展銷會、網站、電視臺等平臺,充分利用節假日和重要農事節慶節點,有組織、有計劃地宣傳官莊的休閑農業,使其廣為人知、廣為接受,擴大“品牌”的影響力;二是做好農業這個基礎產業,加強果園和觀賞基地建設,分別構建“千畝”以上的稻田景觀、果品采摘,茶事體驗等幾大板塊。同時,推行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保證“品牌”的質量;三是加強產品開發,不斷豐富產業類型,依托青山綠水、田園風光、孝義文化等資源,開發休閑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不斷豐富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產業類型,提 高“品牌”的檔次。
4.3 搞好休閑農業經營帶頭人的培養工作 農民是發展休閑農業的主體,要進一步加大對新型農民的培育力度,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培養人才。一是圍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實訓基地等為平臺,通過講座、培訓班、明白紙、現場指導以及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民文化技能的培訓。二是積極引導農民參與休閑農業經營,充分發揮休閑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作用,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陣地,加強崗前、崗中培訓,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使之成為休閑農業建設中的排頭兵、帶頭人和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