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圍繞新的八字方針,今后五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著力優化業務結構體系,提升市場競爭力;著力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釋放企業活力;著力提升品質標準,優化和豐富產品結構;著力推進精益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著力深化國際合作,拓展國際市場,提高世界鹽業話語權。
舉措一:持續優化產業布局。采取互聯網及快消品營銷等方式改造傳統銷售渠道。工業鹽業務保持合理銷售半徑,加大液體鹽銷售比重,降低下游客戶生產成本,結合下游客戶使用方式,創新物流運輸方式,降低物流成本;食鹽業務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重點放在中心城市和西部偏遠、貧困及少數民族地區,擴大食鹽市場占有率。在中心城市,通過倡導健康生活來引領消費時尚,滿足城市居民對鹽的多元化需求;在邊遠地區,承擔央企責任,保障合格食用碘鹽供應。
舉措二:整合內部資源,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產銷一體的商業模式。要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圍繞價值主張、資源配置、合作伙伴、客戶關系、分銷渠道、目標客戶、成本結構、盈利模式,理順各類關系,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打造以中鹽自有產品為核心的鹽業生產、銷售和管理鏈條體系。加快資源整合力度,成立區域銷售公司;精簡人員和層級,生產企業逐步實施工廠化管理,主要功能為保品質、降成本。中鹽各產銷企業應立足于各自的優勢區域,形成穩定的目標市場。鹽資源開發更加合理,生產布局更加優化,鹽品種類更加豐富,高端食鹽、生活用鹽等業務領域形成規模。通過努力,鹽業務實現技術一流、效益領先、治理科學、環境友好的目標,銷售隊伍更具市場化活力,部分制鹽企業要達到國際領先的水平。
舉措三:調整優化化工業務,使之更具技術、成本和環保優勢。吸納和消化鹽的產能,形成完整的鹽產業鏈,以服務民本民生為目的,開拓鹽的下游應用領域。繼續著力加強東西兩個化工基地建設,增強企業競爭力。中鹽紅四方要以乙二醇項目為牽引,梳理、優化現有業務。扎實做好復合肥業務,建設國內復合肥行業領軍企業,打造具有競爭力、效益優良的化工基地;中鹽昆山要加強外部合作,實現業務升級和產業效益提升;中鹽吉蘭泰、蘭太實業要將資源和產品規模優勢持續轉化為成本優勢、技術優勢,達到國內一流化工企業水平。
思路一:增強國有資本控制力,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在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確保公司控制力的基礎上,通過產權多元化進一步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發揮國有資本帶動作用,積極引入跨國公司、國內知名企業、產業投資基金和有關機構等戰略投資者,更好地實現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助力鹽業供給側改革。在此基礎上,加快推動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完成從計劃專營機制向市場化經營機制轉變,增強企業活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思路二:通過資本運作手段,實現公司主要資產證券化,調整和優化資本結構。通過分立劃分鹽與化工類業務,分別獨立開展資本運作。通過資產證券化,進一步降低資產負債率,減少債務性融資比例,增強股權性融資比例,保證資金流充足,成為中鹽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思路三:調整組織架構,優化管理制度,健全運營機制。不斷優化機構設置,總部充分發揮戰略與投資管控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產業發展中心作用;整合后的二級企業定位為戰略業務單元。建立和完善生產、銷售、采購、財務等各環節運營機制,保障各項業務高效運轉,提高市場化運營效率。強化價值創造導向,完善業績考核方式,對現專營企業資產收益和鹽銷售業務分開考核、分開管理。大力推進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市場導向的選人用人、薪酬分配和考核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企業和員工活力。
要求一:立足綠色自然并引導消費者需求。在保障碘鹽生產和供應基礎上,通過品種、等級、包裝、口味、環境、工藝等方面的優化與創新,豐富產品結構,開發綠色健康、具有獨特資源的地理標志鹽產品,開發低鈉保健系列鹽、植物調味鹽,燒烤、炒貨、腌制等系列專用鹽,水產品加工專用鹽的功能型食鹽產品,滿足不同細分市場需求,并引導消費。
要求二:推廣科學生活用鹽理念,開發不同用途鹽產品。凈水鹽產品以打造高品質生活為導向,開拓和引導消費者生活用鹽;以吉蘭泰鹽湖和新疆艾比鹽湖為生產原料基地,加強鹽藻保健品深度研發與上市,完善功能種類;擴大畜牧鹽產能,增加畜牧鹽市場份額;擴大高端海鹽、高端湖鹽等優勢產品產能。
要求三:進一步提升鹽產品質量標準,完善監督檢驗機制。持續提升質量標準,形成高于嚴于國家標準的中鹽內控標準,并在食鹽產銷企業全面實施。要進一步完善食鹽安全中心的機制建設,增強檢測手段,強化食鹽監管,保證食用鹽質量安全。建立完善可追溯體系建設,加強食用鹽質量安全風險的監測與評估工作,提高食用鹽產品安全事故應急檢驗和應對能力。
要求四:提升品牌影響力。加大品牌宣傳投入,依靠互聯網等多種媒介宣傳和推廣品牌,運用專業化方法管理品牌,構建品牌管理體系,培育品牌的市場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完善產品品牌系列,包括食用鹽、工業鹽、化工產品、復合肥及其他民生產品等。建立完善母子品牌系列,進一步規范標識和宣傳用語。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把“中鹽”品牌打造成老百姓信賴的國家級金字招牌,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
要求五:積極拓展新業務新領域。推動綠色礦山、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優秀礦山企業建設,積極推進儲油、儲氣和固廢儲存等新業務,實現鹽穴綜合利用新突破。加強研究合作,推進鹽穴空氣儲能發電技術開發和應用,形成一系列鹽穴綜合利用、鹽泥綜合利用等技術,實現井礦鹽產業的價值提升。
任務一:提升科技轉化能力。大力提升制鹽工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生產效率、能耗、環保等指標保持國內領先位置,引領鹽行業走出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高效生產的發展道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中鹽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儲備,構建產業化導向的專利組合和戰略布局;實施協同創新戰略,堅持開放發展理念。除做好中鹽內部互聯互通外,各技術中心、各企業要積極與國內國外先進技術企業、先進研發機構開展多方位、多領域、多層次的技術交流和技術合作,實現技術對接。要特別注重把科研創新落實到新的增長點,把創新成果變成可以創造出價值效益的產業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市場推廣和盡快產生效益。
任務二: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今后五年重點是兩個方面:一是加快推動中鹽整體管控能力。實現信息縱向貫通、橫向協同,改變現在信息孤島現象,提升整個中鹽的信息集合力,防范風險,提高治理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成功實施“互聯網+鹽業”,推動各項業務特別是食鹽業務的轉型升級。
任務三:完善購銷平臺建設。提高采購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強供應商管理,培養一支既懂專業、又懂采購的復合型采購人才隊伍。進一步完善物資采購管理機制,優化大宗原料集采布局,擴大集采覆蓋企業數量,增加集采產品種類,分析比對供應商供貨價格、質量、客戶評價等,選取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創新銷售模式,按照不同產品類型,設計符合產品特點的銷售模式,整合現有渠道等。
任務四:完善風險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以風險為導向、以制度為基礎、以流程為紐帶、以系統為抓手”的內部控制體系,抓好全鏈條風險控制管理和流程管理,進一步提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管理實效。按照國資委降杠桿任務要求,加強資金集中管理和融通,力爭3年內資金集中度達到90%以上,降低帶息負債規模,對融資性貿易零容忍,持續壓低“兩金”規模,確保“兩金”增速要低于收入增速,確保年度經營活動現金流為正數,防范資金負債風險。要進一步盤活閑置資產,降低風險。
路徑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加強與國外企業合作,根據不同消費者需求,推出不同類別的高檔食鹽,將中鹽產品和中鹽品牌推向國際市場,讓國外消費者了解和選擇中鹽品牌,逐步提高中鹽品牌在國際市場的比重。
路徑二: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整合國際鹽貿易平臺,統一協調進出口業務,將鹽及化工產品推廣到國外市場。發揮鹽業務、復合肥業務的生產經驗、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利用國外和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探索布局海外基地。
路徑三:加強與國外企業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開展國際對標,引進國外企業先進生產技術,借鑒國外企業優秀管控經驗,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在產品、業務、品牌、管理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合作,培育鹽產業鏈新業務領域,增強中鹽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