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之際,鄰國印度摩拳擦掌欲坐收漁翁之利。據外媒報道,因被加征高額關稅,美國農產品出口中國受阻,印度有意取而代之,并為此列出了一份包含鮮食葡萄在內、共涉及40余種優勢產品清單,以期能夠填補因美國產品缺失所造成的中國市場空白。
據了解,這份名單中包括印度鮮食葡萄、棉絨、煙葉等40余種傳統優勢產品,刺激上述產品對華出口,將有助于減少印度與中國間高達63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有研究表明,當前中國是印度最大商業合作伙伴,印度至少有80余種產品具有對華出口潛質,其中冷凍牛肉、杏仁等近20種商品優勢明顯,卻面臨著中國市場準入難題。
毫無疑問,中美貿易爭端的不斷升級,為其他國家對華出口帶來巨大商機。據稱,自美國農產品關稅加征以來,中國現已轉向巴西實施大豆進口。雖然中美雙方貿易談判仍在繼續,但是進展緩慢。印度方面自然不會錯失良機。
中國已是世界奶業第三大國,8月29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新西蘭畜牧業綠色發展高層論壇上,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時建忠說,奶業產值占新西蘭國民生產總值的7%,乳制品出口額約占其出口總值的1/4。中新畜牧業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還需深化合作內容,共同推動兩國畜牧業綠色發展再上新臺階。
據統計,2017年中國奶牛存欄1 545萬頭,牛奶產量3 545萬噸;規模牧場生鮮乳營養和質量指標達到奶業發達國家水平,年生鮮乳抽檢合格率99.8%。目前,恒天然已在山西應縣、河北玉田等地試運行種養結合和示范試驗田,計劃于2020年實現恒天然中國牧場糞污100%資源化利用。
時建忠說,中國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突出表現在品種質量較差、飼養管理水平不高,利益共享機制不完善等。特別是畜牧業綠色發展要求日益嚴格,要求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等。未來,中新畜牧業還需豐富合作形式,開展務實行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