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珂卿
(四川省資中縣林木種苗管理站,四川 資中 641200)
桉樹是一類亞熱帶速生樹種,能有效的抵御炎熱氣候,喜溫、喜光照。確保桉樹茁壯生長,土壤的濕潤性是一個極為關鍵的生長條件。桉樹和其他樹種相比較。產生了特有的生長需求,原因是依照桉樹自身的生長形態,樹冠相對較小,具有相對較好的透光性,表明桉樹的向上生長動力較為充足,很大程度上能夠降低蒸騰作用過程中養分的耗損量。桉樹種植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量相對較低,真正實現了經濟價值最大化,降低水資源的耗用量。
桉樹種植之前,確保種植地利于桉樹生長,需在前一年開展準備耕作。備耕作業需結合本區域圖紙、氣候等條件,對過程進行相應調整。例如,對于資中縣而言,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共計有水稻土、紫色土、黃壤土和新老沖積土4個土質類型,養分充足、土層較厚、質地適中,適合桉樹種植。我國在進行備耕作業中,通常采用3種方式,即機械備耕、人工備耕以及人工挖坑。需把種植土地坡度設為基礎以后,在合理選擇備耕方式。在小坡度地段備耕時,首選機械備耕,繼而和人工挖坑聯合進行桉樹的種植作業;對于大坡度,確保備耕作業的運行有良好的條件,降低土壤中水分的喪失量,采用人工備耕和人工挖坑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相關人員應注意,機械備耕所需達到的深度在20~25厘米區間取值,人工備耕方式進行的深度可在15~20厘米區間取值。
我國桉樹培育苗木方法多樣,以播種與無性繁育為主。上述兩類育苗技術需選用不同的裝置進行育苗,結合種植區域氣候條件特征選擇不同類型的桉樹。
育苗之前,選擇種源是基礎步驟,桉樹常年開花,故可采用多批次選種方式。選擇出的母種,不可即可栽培,需晾曬一段時間,在循環晾曬工作中,選擇品質最優的樹種種植,使樹種發芽率得到保障。
在桉樹種植作業進行期間,科學密植在提升樹種種植產量上發揮的作用是極為顯著的,種植人員需結合種植區土質以及樹苗生長現狀,建設科學化的密植操作流程,種植株數可適當增加至130~150棵。科學密植的目的是提升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種植人員為提升苗木的種植效果和存活率,滿足其生長需求,最好在陰雨天氣統一栽種。
桉樹種植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為不同領域的發展提供材料,經濟價值進一步提升。在桉樹適合生長的地區廣泛種植,積極開展科學種植與管理工作,合理應用相關技術,促使桉樹為本地經濟發展創造更大價值,實現美化自然生態環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