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圣艷
(山西省長子縣鮑店林業工作站,山西 長子 046600)
長期以來,為了保護樹木免遭受害蟲的侵擾,林業部門廣泛噴灑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從上世紀末開始,因為昆蟲的趨光、色、味、性等特性,科研工作者開始利用物理特性進行害蟲防治,誘殺害蟲。最早殺蟲燈是在農作物上使用,并取得較好效果。為探索樹木害蟲防治新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為居民提供安全生活環境,筆者對太陽能殺蟲燈在山西省林業上的應用進行了論述。
山西歷史上曾是一個森林茂密、湖泊廣布的好地方。據2015年全國第九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山西省全省森林面積4815萬畝,森林覆蓋率20.5%;活立木蓄積14779萬立方米,森林蓄積12923萬立方米。油松和國槐為省樹。建有森林公園134處(其中國家級21處、省級56處、市縣城郊57處),面積854萬畝,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3.64%。
山西省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內陸,在氣候類型上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林業蟲害發生嚴重,目前常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這些化學藥劑多以高毒農藥或有機磷類、菊酯類農藥為主。隨著科技進步,化學農藥也逐漸變得藥力更強,藥效更持久,但林業上害蟲防治受到預算和速效性限制,多數還使用老舊品種。同時許多害蟲在藥物篩選壓力下不斷進化,產生較強的抗藥性,化學藥劑防治效果越來越差。此外大量殺蟲劑的使用,對于城鎮居民的身體健康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患,而且使用藥劑多為有機磷類乳油,氣味較大,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同時,化學藥劑防治需要使用大量人工,作業過程易受到環境、施藥條件的限制,對行人造成影響。
太陽能殺蟲燈利用昆蟲的趨光性誘殺害蟲,技術研究較為成熟。其使用原理為光伏能量板將太陽輻射能量轉換為電能,并將產生電能儲存到蓄電池內,供夜間燈光及高壓電使用。燈光設定為害蟲喜愛的波長,將害蟲引誘到燈源附近,利用高壓、水淹、藥物等方式將害蟲殺死,掉落收集。殺蟲燈有多種,如白熾燈、黑光燈、高壓汞燈、頻振式殺蟲燈、納米燈、雙波誘蟲燈等。通過對比,選用黑光燈引誘效果最佳。黑光燈外形與普通日光燈相似,其燈光內壁涂有能發生特殊波長的熒光粉,發射的紫外光對人畜無危害。但亮度低、照度小,故稱“黑光燈”。
太陽能殺蟲燈在林業上應用優點為,殺蟲范圍廣泛,一燈可使用多年,控蟲效果好。殺蟲燈防治害蟲是利用害蟲趨光特性,引誘害蟲到燈光周圍,再在燈泡外裝設高壓電網電擊害蟲,實現綠色無害物理防治。太陽能殺蟲燈對樹木經常發生的鱗翅目、鞘翅目等食葉、鉆蛀性害蟲均有很好的誘殺效果。由于其主要誘殺成蟲的特性,將害蟲消滅在發生為害期(幼蟲期)之前,可真正體現預防為主的病蟲害綜合治理策略。
目前燈具產業日漸成熟,太陽能殺蟲燈、太陽能路燈、太陽能電站、太陽能景觀燈普遍應用,之前太陽能殺蟲燈已被廣泛并成功應用于荔枝園、楊梅園、葡萄園、蘋果園、柑橘園、芒果園等各類果園、茶園、有機水稻、煙草、花生、蔬菜基地、甘蔗、棉花、花卉等各種需要滅蟲的場所,是害蟲的克星。林場、城鎮綠化、公園也有廣闊應用前景。太陽能殺蟲燈在林業上應用具有以下優點:使用方便,安全性高,自動光控、雨控、時控,無需用戶操作,必要時,只需清理高壓網上的蟲體;誘殺成蟲,效果顯著,由于殺蟲燈可將成蟲直接滅殺,杜絕了成蟲繁殖,而不是像農藥只能滅殺幼蟲,從而提高了防治效果,避免了害蟲抗藥性的發生,降低了害蟲蟲口密度;控制面積大,投入成本低,每盞殺蟲燈有效控制面積可達30~60畝,一次投資可連續使用5~6年,每畝年節省藥、人工費1500元左右;保護天敵,維護生態平衡,經權威專家試驗表明,殺蟲燈對害蟲天敵的傷害小,誘集害蟲專一性強,同時又避免了噴灑農藥對害蟲天敵的誤殺;減少農藥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減少環境污染,避免人畜中毒事件發生,可將害蟲殺滅在對樹木的危害之前;優化生態環境,美觀,不影響居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