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勇剛,王 瑞,羅冬蘭,楊 颯,曹 森,馬 超,吉 寧,巴良杰
(1.貴陽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5;2.河南省南陽市白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河南 南陽 473000)
辣椒,又名海椒、番椒、辣角、辣子等,因地域不同而叫法不同。辣椒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熱帶地區的茄科辣屬植物,在我國種植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目前,我國的辣椒年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伴隨著辣椒需求及其產量的增長,而辣椒采后保鮮技術卻不夠完善,辣椒上市又較為集中,易使各種植戶和經銷商造成經濟損失,所以辣椒的采后貯藏保鮮刻不容緩。國外針對辣椒采后的物理、化學及生物保鮮技術做了大量研究,以減弱、減緩呼吸作用為主,加上改變貯藏環境以抑制微生物生長而達到保鮮目的。本文結合國內辣椒貯藏保鮮的發展現狀,列舉多種辣椒保鮮技術,供種植戶和經銷商參考。
辣椒最初產于南美洲,屬冷敏性蔬菜,引進中國后由于中國地域分布、季候分明而衍生多種對溫度敏感性不同的品種,辣椒采摘時的成熟度不同,其采后生理變化差異較大,對其保鮮處理有著很大差異。
采前應對植株進行農家肥及復合化肥的合理施撒、灌水,同時注意病蟲害防治,采前15天左右適當噴灑殺菌劑,盡可能殺滅由田間帶來的病原菌。用于貯藏的辣椒應選擇晚熟、光澤良好的果實,采摘時應帶果柄一同摘下。
辣椒經采收、運輸到達倉庫,還保留著大量田間熱,這時應對辣椒進行預冷處理,預冷可有效除去田間熱,減緩辣椒的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及微生物和病原菌侵染的可能,從而達到一定的保鮮效果。預冷可采用敞開自然預冷、冷風預冷,當溫度較高時可采用冷水預冷方式,達到快速降溫的目的。
辣椒貯藏過程中最常用的保鮮方法,有保鮮成本低、實施較簡便的優點。低溫能夠有效減弱辣椒的呼吸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長,從而延長辣椒的保藏期。但是辣椒的冷敏性較高,目前國內外對于辣椒最適貯藏溫度說法不一,趙東風等認為,辣椒貯藏過程中最適溫度9~13℃,當溫度低于9℃易造成冷害。楊許琴等認為辣椒的最適貯藏溫度為8~12℃,當溫度低于6℃時易造成冷害。
氣調貯藏分人工氣調和自發性氣調。在辣椒的貯藏保鮮中,氣調保鮮效果較為理想,但對相關的貯藏庫設備要求較高。氣調能夠很好的控制辣椒貯藏環境中氧氣、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同時根據需要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控,相對于低溫貯藏保鮮方法,成本顯著增加,但同時保鮮的效果也頗為明顯,能夠較明顯的抑制辣椒采后后熟變紅,很大程度的增加貯藏期。并且辣椒經過氣調貯藏保鮮,理化品質得到保證,商品性自然就顯著提高。
1-MCP處理:1-MCP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對人體無毒無害、對環境無害的乙烯受體抑制劑,對乙烯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有效地減少內源乙烯的合成,很大程度的控制了果蔬采后的成熟與衰老,極大減緩果蔬成熟過程,從而達到保鮮作用。1-MCP在辣椒的保鮮貯藏中已廣泛使用。殼聚糖處理:殼聚糖無毒,對環境無污染,來源較豐富,殼聚糖能夠在果蔬表面形成一層致密有選擇透過性的保護膜,有降低果蔬呼吸和減少機械損傷的作用;同時能使膜透性降低,阻礙微生物進入,降低微生物污染從而達到保鮮,殼聚糖處理辣椒的貯藏方法已經得到大量推廣。
指果蔬采后經過適宜溫度處理,可殺死或抑制果蔬表面病原菌代謝活動,改變細胞內酶的活性和果蔬表面的組織結構特性,誘導果蔬抗逆性,進而達到保鮮效果。辣椒經過熱處理后能引發膜損傷,抑制乙烯的生成和呼吸高峰,同時推遲辣椒中葉綠素的降解,使辣椒采后后熟變紅得以延遲,進而達到延長辣椒貯藏期的目的。
輻射處理是利用鈷-60或銫-137所產生的γ射線。γ射線有極強的穿透性,當穿過果蔬時,會使果蔬組織中的水和其它物質電離,產生大量游離的基團,從而影響果蔬正常的生理代謝;同時γ射線也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辣椒經過照射后,表面絕大多數的病原菌被殺死,當輻射劑量較大時,也會殺死辣椒的組織細胞。但是目前為止,對于輻照食品的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的討論與確定。
基于以上闡述,為了使辣椒的貯藏期得以延長,國內外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系統的研究,在辣椒的貯藏保鮮上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實際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采收前種植戶管理不夠完善,沒有系統的對病蟲害進行預防與控制;采收時沒有對辣椒果實進行分級包裝、堆放,易使果實造成機械損傷,影響后期貯藏保鮮效果;對于控制化學保鮮劑的使用劑量無法進行精確控制,導致“僵尸果”的產生;辣椒的種植、生產技術水平較低且相對較落后,氣調貯藏還無法進行大面積的推廣等。針對以上問題,根據國內現今發展概況,應建立一個從種植開始,經過采收、貯藏、運輸、包裝到最終銷售的標準,于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發安全無毒、無污染的生物保鮮劑,同時對效果頗為明顯的簡易氣調貯藏技術進行大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