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錫梅
(大連市畜牧總站,遼寧 大連 116037)
有效遏制牲畜布病疫情在大連局部地區的蔓延態勢,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綜合防控措施以實現對該病的高效管控。現筆者對大連牲畜布病防控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如下。
自2016年7月始,大連市所啟用的布病S2活疫苗,采用口服方式免疫存在不能確保免疫劑量,散毒風險大的隱患;在養殖量極小個別地區,存在使用布病S2活疫苗浪費嚴重現象。缺少強有力對布魯氏菌活疫苗進行免疫效果評估的試驗方法作技術支撐;防疫人員在進行布病免疫時,未采取全面、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或防護水平低下,均因大量接觸疫苗,引起防疫人員一過性布病感染。2017年,大連市奶牛布病個體陽性率0.27%,群體陽性率12.40%;羊個體陽性率3.16%,群體陽性率24.50%。2018年,大連市并未依據農業部發布《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2016~2020年)》中提及到“未控制區、控制區、穩定控制區、凈化區”的控制標準,對大連市10個涉農區市縣進行明確劃分,缺少針對性布病防控策略。
個別牛羊在做過布病S2活疫苗免疫后,被確定是陽性動物,撲殺時,總有因免疫標識丟失,找不到真正陽性動物現象,導致陽性動物撲殺數少于陽性數,增加了布病患畜與健康易感動物的接觸概率,使布病疫情杜而不絕。2017年較2016年,大連市雖已明顯加大對普通牛羊布病的免疫力度,從數據分析來看,全市牛布病免疫率只有55.65%,羊稍好,可達92.96%,普通牛羊普檢凈化后的布病免疫工作今后仍要加強。2017年,大連市發生牲畜布病陽性828例,以陽性畜數量遞減排序為金普新區、瓦房店市、莊河市、甘井子區和旅順口區,以上這5個布病污染縣區,應重點加大陽性動物的撲殺根除工作,防止疫情反彈,避免布病污染面繼續擴大。2017年,從布病陽性畜種分布來看,大連市羊(尤其是散戶羊)仍是主要發病畜種,故應著力在羊布病防控中加大力度。2018年上半年布病監測數據顯示:大連市牲畜布病,免疫后檢出陽性率占40.63%,未免疫檢出陽性率占59.38%,此信息提示更應高度重視該結果的“冰山”現象。
采取“因地制宜、分區防控、人畜同步、區域聯防、統籌推進”的整體防控策略,逐步控制、凈化布病,建立更加符合大連市牲畜布病的綜合防控機制,顯著提升大連市布病監測預警能力、疫情處置能力,迅速遏制布病上升態勢,為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繼續堅持大連市2016年、2017年“人畜同步、分區防治、分類指導”總體防控策略基礎上,根據當前大連市畜間和人間布病發生、流行態勢,綜合考慮家畜流動實際情況及布病防治整片推進的防控策略,對大連市家畜布病防治實行區域化管理。
具體推行以縣區為免疫基本單位的布病區域化管理原則,在大連市所轄范圍內,根據本地區歷史上牲畜布病疫情發生實際特點,采取以縣區為主的免疫區域化管理原則:
①針對不同布病疫情發生情況的自然村(或規模場)的具體進行縣區免疫區域化的劃分,其中金普新區、瓦房店市、莊河市、旅順口區、甘井子區應是大連市布病防控重中之重。②針對歷史上從無布病發生的清凈地區,可劃分為免疫隔離地區(非免疫區——長??h)。
2018年,大連免疫地區的家畜應免盡免,畜間進行過布病免疫的場、群全部要建立布病免疫檔案,以備溯源。實現大連地區區域范圍內布病的風險評估,根據定期的風險等級隨時調整布病防控策略、相關措施及工作細節,促進布病防控工作縱深開展。農業部確定遼寧省為布病防控一類地區,2018年是大連市開展布病免疫的第二年,爭取連續2年或3年免疫后,針對牛羊個體檢測陽性率<2%或群體檢測陽性率<5%的地區,大連市要適時采取“非免疫”的監測凈化措施。強化并增加畜牧部門與衛計委兩大部門的交流、合作的工作空間和內容,按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建立健全定期布病疫情信息的通報制度,實現疫情資源共享,構建更強工作合力。大力推廣2017年大連市牲畜布病防控成功地區的寶貴經驗,2018年甚至今后,在全市推廣普及,鞏固大連市布病防控成果。將布病防控成效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應建立與布病防控工作相關的一系列考核措施和工作細則,促進布病防控工作向縱深開展。
布病預防、控制、撲滅、檢疫和監督管理等畜間和人間布病防治工作所需經費須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從事養殖、屠宰、加工等相關高危職業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要達90% 以上,布病防治和研究人員的年培訓率達100%,基層動物防疫人員的布病防治知識培訓合格率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