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遼寧省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建設工程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俄羅斯是一個糧食出口大國,同時它也保持著農產品和食品進口大國的地位。近年,俄羅斯在農業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于自身農業發展狀況依舊主要依賴于世界農業市場。俄羅斯農工業的外資主要來自歐洲,政府機構統計,俄羅斯農業經濟活動的外資占所有費用的10%。同樣,政府機構也認為未來在農業領域的國外投資份額不會超過總量的三分之一。所以,俄羅斯在農業方面考慮尋求一個與其互補的國家進行合作勢在必行,而中國就是其中之一。中俄之間的農業合作早已為人所知,但過去合作的規模有限,且國家間的農業合作主要表現在農產品的貿易往來,其貿易結構主要包括中國向俄羅斯出口水果和蔬菜產品,未來這種合作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俄羅斯將其豐富的土地資源與中國企業有機地結合起來,正在積極發展植物栽培業、畜牧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中俄伙伴關系發展多年,兩國關系達到空前高水平。目前,中國正在俄羅斯經濟的各個領域進行實際投資,且有企業已表示愿意在俄羅斯投資農業項目。例如,在鄂木斯克地區建立了一個農業產業集群,該集群中建有復合飼料工廠,其產品將出口到中國;在跨貝加爾地區,浙江華冶新邦投資公司準備投資240億盧布用于閑置耕地和未利用牧場的農業發展。另外,吸引中國投資的最大事件之一是2015年10月舉辦的“2015中國海外投資博覽會”,會上有37家俄羅斯企業參加。在展覽框架下,俄羅斯公司提出了吸引投資價值15億美元的計劃,在吸引投資的領域中,值得一提的是農業領域,因為在中國生態有機產品越來越受歡迎,同樣,在農業建設方面中國的公司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將繼續擴大對外貿易,逐漸轉變為世界主要國家的主要合作伙伴。為此,我國采用先進的方法和新技術。智慧農業已成為世界改善農業勞動效率指標的關鍵方式。俄羅斯充分利用中國經濟發展的力量,為國民經濟謀利,與中國的合作可以幫助俄羅斯解決關鍵問題,即在農業領域中引入創新來提高生產力。
現今,農業正處于“第二次綠色革命”的初期,大量研究證實,物聯網的出現隨之而來的是如拖拉機出現和除草劑被發明時農產品曾出現過的大規模產量劇增。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對于俄羅斯來說,中國是一個共贏的合作伙伴。J′son&Partners Consulting對俄羅斯和全球農業物聯網發展的現狀和前景進行了研究。分析顯示,俄羅斯在農業數字化的道路上存在著一系列經濟問題。俄羅斯農業生產結構中的小農場占主導地位,加上現代化的勞動力機械化和自動化偏低,以及對化肥和化學品禁用,是俄羅斯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這反過來又決定了支付勞動力和生產單位產量的單位成本較高。農民每年4000美元的經濟收入限制了其購買除原始農業設備以外的任何機械設備,系列原因致使俄羅斯的大農場機械設備使用并沒有得到發展。J'son&Partners Consulting公司概述了中國農業的發展水平和機械化水平,并表示中國已經走上了“智能”農業的道路。與中國的合作為俄農業部門提供了經驗和投資機會。中國正以最快方式實現農業機械化,在過去幾年時間里,農機市場平均增長13.3%。目前中國在農機設備方面已基本實現自給自足,以貨幣計算出口設備是進口設備數量的8倍左右。同時,中國農業部門正面臨嚴重的問題,由生態不佳和土地資源匱乏造成的糧食危機使我國陷入困局。政府正試圖尋找出路,把主要希望寄托于進口產品,運用新型“家庭”小農場發展工藝。
任何情況下,工藝都是保障市場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中國花費數十億人民幣用于供水系統、種子、機器人、無人機,以及用于數據系統化新軟件的研發。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造高產農場,包括垂直農場。政府撥款4500億美元用以實現農業現代化,并為農民創造私有農場提供了較大的自由,以凈化特大城市的空氣。最近,我國正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從許多地方的實踐來看,土地經營規模相當于當地戶均承包土地面積10~15倍,比較適合多數地區的生產需求,應當給予重點扶持。
各地農業經營適宜的規模標準不一而足,農業規模經營的實現形式也要因地制宜,各地要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和豐富適合當地發展的有效形式。有條件的地方根據農民意愿,可以統一連片整理耕地,將土地折股量化、確權到戶,經營所得收益按股分配。鼓勵農民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換并地方式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鼓勵承包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有條件的地方應制定扶持政策,引導農戶長期流轉承包地并促進其轉移就業。引導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勵承包農戶開展聯戶經營,引導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擴大生產經營面積,解決土地碎片化和產出能力低下等問題,推動集約規模經營。引導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或農民合作社以“訂單農業”等方式實現規模經營。
近幾年,我國出現了利用物聯網進行日常農業生產的創新型農民。例如使用帶預報天氣的自動灌溉系統和各種土壤傳感器。有些人在有溫度控制的容器中種植蔬菜,并使用無人機拍攝田地。此外,中國北方的農民開始將無人機引入農業生產。在山西省薊縣的花園里已經使用了10多架無人機。在幾分鐘內它們既可以處理好整個花園區域,工作速度是普通農民的15倍。帶有植物處理劑的藥罐連接到每個四軸飛行器上,通過預先計算路線遙控遠程操作無人機。噴灑無人機可以為農戶節省開支,由于勞動力短缺,農民的工資不斷增加。維持一名工人的費用高于購買價值1000元(145美元)的無人機。無人機有助于避免使用化學品時的風險。最近,在中國無人機的應用減少了噴灑農藥的數量。有專家認為,中國農用無人機市場每年可帶來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農業并不是一項吸引投資的業務。這是由于生產周期長,在種植、采摘和儲存過程中因自然風險和大量作物損失,生物過程自動化不可行性以及在提高生產力和創新方面缺乏進展,新技術的應用和農業物聯網的可能性僅限于使用計算機來管理現金流。現今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農業部門正成為一個強勁的數據流,信息來自位于土地與農場的各種設備,來自于傳感器、農業技術、氣象站、無人機、衛星、外部系統、合作伙伴平臺、供應商。截止到2016年,全球已投資1300多家技術初創企業。中國是吸引農業創業投資最活躍的國家之一,是俄羅斯在改善農業生產的智慧工藝領域內的主要合作伙伴。
綜上所述,俄羅斯農業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生產率的提高,與中國的伙伴關系可以幫助俄羅斯解決與本國農業利潤率與競爭力相關的一系列問題,互通有無、加強兩國的優勢項目互補是未來兩國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