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萍
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綜合內科,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008
急性期的腦梗死患者經治療后病情穩定,從而轉入康復期,但是康復期腦梗死患者可能再發缺血性腦卒中,加重病情,影響生命安全,所以做好康復期缺血性卒中的預防治療非常重要[1]。臨床多用的預防手段主要為干擾性治療血小板功能、血凝系統,該研究具體分析2015年5月—2017年6月該院對康復期腦梗死患者應用阿司匹林治療對于缺血性卒中的預防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76例該院收治的康復期腦梗死患者參與該次研究,全部患者均經頭顱CT確診為腦梗死,且已經接受過急性期治療。隨機平分后觀察組38例患者中包括22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年齡平均為 (63.2±6.3)歲;對照組38例患者中包括20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年齡平均為(63.5±6.1)歲。全部患者參與該次研究前2個星期均停止使用抗血小板、抗凝、溶栓藥物。2組基本資料中各項內容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良好一致性,能夠對比研究。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預防治療,服用尼莫地平1次/d,服用 120 mg/次;服用維生素 E 膠囊 1次/d,服用100 mg/次;服用腦復康1次/d,服用1.2 g/次。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使用阿司匹林治療,每晚臨睡前服用1次阿司匹林,服用100 mg/次。兩組均接受半年的治療,患者如果復發缺血性腦卒中,立即進行復診。
比較兩組缺血性卒中復發情況,具體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無癥狀腦梗死、腦梗死。復發標準:第一次腦梗死出現后經治療臨床癥狀完全痊愈,之后繼續有新的體征出現,且通過頭顱CT或者其他影像學掃描顯示出現新病灶。
神經功能評價:利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量表進行,包括意識程度、眼球運動、視野、面部肌力、上肢運動、下肢運動等11個項目,總得分范圍為0~42分,得分越高,神經功能越差。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評價:在患者出院前利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進行,量表中包含修飾、行走、如廁、轉移、洗澡、進食、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上下樓梯10項內容,結果為百分制。自理能力分級:重度依賴≤40分,中度依賴為41~60分,輕度依賴為61~99分,無依賴為100分。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缺血性卒中復發率為15.79%,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缺血性卒中復發率為36.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后復發情況比較[n(%)]
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評分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結果均高于組內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評分結果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出院前神經功能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出院前神經功能比較[(±s),分]
組別治療前 出院前觀察組(n=38)對照組(n=38)22.59±2.80 22.62±2.27 8.94±1.13 15.04±1.82
觀察組出院前生活自理能力無依賴、輕微依賴患者均少于對照組,中度依賴、重度依賴患者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出院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較[n(%)]
血栓形成與腦梗死的發生具有密切聯系,而調節因子前列環素以及血栓素A2的失衡又緊密聯系血栓形成[2]。阿司匹林是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可以對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釋放形成有效抑制,同時能夠對前列環素的生成形成影響,使得血小板聚集性得以減弱,是臨床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用藥[3]。統計數據顯示,缺血性腦卒中在進入康復期后1年內的復發率超過30%[4],同時會出現無癥狀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這2種病癥是腦梗死出現的高危因素,同時也是缺血性卒中的具體表現[5]。阿司匹林的作用機制主要是對血小板聚集形成抑制,促使血液粘度下降,避免血栓形成,因此能夠降低甚至預防復發腦梗死[6]。
該研究通過對觀察組患者應用阿司匹林進行缺血性卒中的預防,結果發現治療后缺血性卒中復發率為15.79%,較僅接受常規預防治療的對照組復發率36.84%明顯更低;另外觀察組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出院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無依賴、輕微依賴、中度依賴、重度依賴患者所占比重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用于預防康復期腦梗死患者復發缺血性卒中效果明顯,且能夠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