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梅,楊昊,趙豐雨
內蒙古腫瘤醫(yī)院放療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鼻咽癌是指發(fā)生于鼻咽腔頂部和側壁的惡性腫瘤,是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中發(fā)病率是最高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鼻塞、耳悶堵感和涕中帶血等,對人們生活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大多數(shù)鼻咽癌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較低,所以放射治療是鼻咽癌治療的首選方法之一。但是放射治療易對患者病變部位附近的腦組織、神經(jīng)和面部組織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在治療后,患者易出現(xiàn)吞咽困難及張口受限等并發(fā)癥需要采取進一步的康復治療。該文選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鼻咽癌放射治療后吞咽困難及張口受限的系統(tǒng)康復治療與療效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50例患者,經(jīng)過對患者就診記錄的分析,患者在放射治療前均未患有顳下關節(jié)、間隙感染和智齒冠周炎等疾病,在鼻咽癌放射治療之后,所有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及張口受限。將50例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平均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25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對癥處理,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齡是34~62歲,平均年齡是 (43.81±6.94)歲,病程是(4.58±1.67)年,吞咽困難評分是是(3.41±1.03)分,門齒距離是(1.81±0.67)cm。 25例試驗組患者在對癥處理的基礎上采取系統(tǒng)康復治療,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是32~65歲,平均年齡是(45.12±7.05)歲,病程是(4.13±1.81)年,吞咽困難評分是(3.29±0.98)分,門齒距離是(2.03±0.71)cm。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對癥處理,當吞咽困難引起吸入性肺炎時,對患者采取抗炎治療;當患者痰粘稠難以咳出時,使用鹽酸氨溴索和生理鹽水等。
1.2.2 試驗組 試驗組在對癥處理的基礎上采取系統(tǒng)康復治療,主要有健康教育、吞咽困難的康復訓練和張口受限的康復訓練。健康教育是指醫(yī)護人員向患者和家屬講解說明病癥的原因、病情、康復訓練的方式方法及重要性,讓患者和家屬對康復治療有一定的了解,積極配合后續(xù)的康復治療。健康教育應當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康復心態(tài),不要對康復治療懷有抵觸心理,對康復治療有信心。家屬應當幫助患者接受康復治療,監(jiān)督患者完成康復訓練,讓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復。
吞咽困難的康復訓練包括面部訓練、舌的運動訓練和咽喉部的訓練。面部訓練主要是讓患者鼓腮和伸舌訓練。舌的運動訓練分為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主動運動是患者將舌進行前伸和后縮等自主運動,患者進行舌壓板和勺子等抗阻運動,被動訓練是異化人員用手指捏紗布包裹的舌頭,幫助患者做適度的牽拉運動。患者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咽喉部的訓練,患者反復進行吸氣—屏氣—吞咽—自主咳嗽這一過程,提升患者的喉部;督促患者進行屏氣發(fā)聲運動,雙手支撐做推壓動作將胸廓進行固定,緊閉聲門后突然發(fā)聲。患者還應進行咽部冷刺激、吞咽動作練習和聲帶閉合訓練,主動鍛煉自己的咽喉部和聲帶。
張口受限的康復訓練包括顳頜關節(jié)運動和口頜部伸拉運動。顳頜關節(jié)運動是患者緩慢反復地張閉嘴,之后將嘴微微張開,下頜緩慢左右前后,活動顳頜關節(jié)。口頜部伸拉運動是使用手指進行口腔張開運動,之后將雙手分別固定在上下頜拉開口腔,還可以選取適當?shù)膹埧谄鬏o助口頜部伸拉運動。
對于吞咽功能的評價,主要是檢查患者坐位飲用50 mL水的時間和狀況,依據(jù)其進行評分。張口受限主要是進食是否困難和門齒距來評價的。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文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用(±s)表明計量資料,用 χ2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治療之后,兩組患者的病癥得到了緩解,飲水時間縮短,飲水試驗出現(xiàn)嗆咳得到改善,試驗組吞咽功能恢復更好,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后吞咽功能比對
經(jīng)過治療之后,試驗組的門齒距縮小距離遠遠小于對照組,可以顯著改善張口受限的狀況,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后門齒距縮小距離比對[(±s),cm]

表2 兩組治療后門齒距縮小距離比對[(±s),cm]
組別治療前門齒距 治療后門齒距 治療前后門齒距差對照組(n=25)試驗組(n=25)1.87±0.61 1.91±0.52 1.69±0.63 1.09±0.42 χ2 P 0.18±0.48 0.82±0.57 5.31<0.05

表3 兩組治療后張口受限療效比對
鼻咽癌是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中發(fā)病率是最高的,放射治療是鼻咽癌治療的首選方法之一,利用電離輻射對鼻咽癌進行治療,讓患者早日康復,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在放射治療之后,容易對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讓患者出現(xiàn)吞咽困難和張口受限等并發(fā)生,嚴重的甚至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吸入性肺炎等,使得患者不得不再住院接受治療,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經(jīng)濟負擔。在鼻咽癌放射治療后,患者出現(xiàn)吞咽困難及張口受限需要進一步進行治療。系統(tǒng)康復治療是在對癥處理的基礎上采取系統(tǒng)康復治療,主要有健康教育、吞咽困難的康復訓練和張口受限的康復訓練。經(jīng)過治療之后,兩組患者的病癥得到了緩解,飲水時間縮短,飲水試驗出現(xiàn)嗆咳得到改善,試驗組吞咽功能恢復更好,試驗組的門齒距縮小距離遠遠小于對照組,可以顯著改善張口受限的狀況,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鼻咽癌放射治療后吞咽困難及張口受限的治療方面,系統(tǒng)康復治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難和張口受限,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